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

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典]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 沈赟璐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4-8 平装 9787532795642

具体描述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丨Matilda Voss Gustavsson

1987年出生,瑞典记者,供职于瑞典《每日新闻报》文化部。她关于文化界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的报道震惊了瑞典文学院和全世界,获瑞典新闻大奖年度独家新闻奖、瑞典杂志出版协会年度记者奖、《快报》比约恩•尼尔松优秀文化记者奖等。凭借《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获瑞典书店员工协会“你的书,我们的选择”奖、年度塞尔玛奖等。

无法颁奖的2018年,瑞典文学院究竟发生了什么?

被他和他的朋友们抵制,意味着被文化界拒之门外,

但她们决定不再沉默!

获瑞典书店员工协会“你的书,我们的选择”奖、年度塞尔玛奖等

————

2018年5月4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曾因战争或缺少合适的候选人而取消或推迟颁奖,因丑闻暂停颁奖史无前例。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是“揭开盖子的第一人”。她于2017年11月21日在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刊登调查报道,以18名女性的证词,揭露一名“文化大咖”的性侵丑闻,之后进一步指认此人便是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著名文化人让-克洛德•阿尔诺。

阿尔诺和瑞典文学院关系密切,他不仅有一名院士妻子,还与多名院士是亲密的朋友。丑闻持续发酵,引发瑞典文学院内部的激烈冲突,多名院士愤而离席,声明不再参与文学院的任何活动……瑞典文学院面临成立之后最大的危机。

【编辑推荐】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没能如期颁布。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被视作全球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作为其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在世界文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到2019年曝光的一连串丑闻,却令成立200余年、一直保持着神秘色彩的瑞典文学院跌下“神坛”。

丑闻的中心是一个名叫让-克洛德・阿尔诺的法国人。阿尔诺和他的诗人妻子、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共同经营着斯德哥尔摩最有声望的文化沙龙“论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文学院院士、艺术界名流都是“论坛”的常客。

20多年来,阿尔诺的轻浮好色是人尽皆知的——包括他的那些院士朋友,但人们似乎将其解读为他的法式风情的一部分。阿尔诺用恐惧和羞耻制造沉默,这种沉默又进一步使受害者和知情人相信,他围绕“论坛”和瑞典文学院建立起的人脉足以使发声者付出惨重代价。直到古斯塔夫松的调查揭开尘封的盖子,受害者不再沉默,人们才终于发现,阿尔诺的“轻浮”行为早已达到犯罪的程度。

丑闻不断发酵,弗罗斯滕松利用职务之便影响瑞典文学院奖项评选和资金发放的嫌疑也浮出水面。院士们对于如何应对丑闻持两极化的态度,保守派与改革派爆发了难以调和的矛盾,瑞典文学院面临瓦解的危机……

本书详细记录了这一系列丑闻曝光的过程,并由此暴露出瑞典文学院内部乃至整个瑞典文化界的诸多弊病。

用户评价

评分

##20240822-20240823:一件极为令人恶心的事件让百年的世界文学至高奖项蒙羞,也差点让瑞典文学院从此落幕。这种极端保守的体制本就容易成为滋生肮脏的温床,况且罪恶持续许久。自从温斯坦的丑闻开始,愈发感到所谓各领域“圈子”里的不堪,连这个文学至高殿堂也概莫能外。

评分

##即便早已知道这桩丑闻,但本书披露的细节依然骇我听闻!如果本书记录为真的话,那么书中不同女性讲述的被阿尔诺性侵的经过,足以证明这人绝不只是当年新闻报道中什么轻飘飘的“咸猪手”,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性虐狂恶魔。更讽刺的是,这样的人能在瑞典文化圈、文学圈混得“风生水起”,真的不得不让人对瑞典文化精英阶层投以深深的鄙视。一直有一个朴素的疑问:为什么是这些瑞典人来决定诺贝尔?他们是谁?又是谁赋予了他们权威?当然,这种既得利益阶层和手握“我能毁了你”的权力的“文化圈”并非瑞典独有。

评分

##20240822-20240823:一件极为令人恶心的事件让百年的世界文学至高奖项蒙羞,也差点让瑞典文学院从此落幕。这种极端保守的体制本就容易成为滋生肮脏的温床,况且罪恶持续许久。自从温斯坦的丑闻开始,愈发感到所谓各领域“圈子”里的不堪,连这个文学至高殿堂也概莫能外。

评分

没有艺术的才华但深谙立人设的窍门,以三寸不烂之舌编制人脉的网,买卖人情累积影响力和权力,最终在文化界占据一席之地——所谓的“文化大咖”非瑞典独有,他们总能在追名逐利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羡慕着这般徒有虚名之人的瑞典文学院院士们,说到底也不过是庸俗之辈。恩达尔之流所追求的“超越短暂当下的神话”,并不如他们所以为的高尚。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一个满嘴跑火车并曾经做过电工的法国人,也没什么艺术素养,为什么就能在瑞典文学届“闯出一片天”?就因为他娶了著名的瑞典诗人,因着她在瑞典文学院占有一席之地,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可以肆无忌惮地给那些茫然无措的女孩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咸猪手性骚扰直至强奸行为的发生。而阿尔诺所处圈子里的所谓的文化精英们,包括阿尔诺的那位伟大的诗人妻子,都选择了无视这些行为的发生。直到18位女性同意通过本书作者,将所有事实真相公布于众。 合理化强奸行为的后果,就是权势地位都高于女性的侵害方,明确的物化和性化了女性,仿佛女性只是一个发泄欲望的容器和可以随时转赠他人的礼物。

评分

##诺贝尔文学奖祛魅记+新闻学魅力时刻 我知道,八卦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研究表明,它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牢固的纽带,几乎就像一种临时的家庭联系,或者是一种消除界限的药物。现在,我打电话给那些觉得和我聊这事挺有意思的文化名人。他们说:“既然和你打了电话,我能不能问问, 你知不知道……"我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八卦中心,事后我会感到羞愧。但在那一刻,深人业界内部的感觉令人无法抗拒。几次谈话之后,我和一位导演分享的关于瑞典文学院的想法竟被一位女演员提及了。她说,她刚刚在酒吧里听到了这件事,这难道不是一种有趣的诠释吗?我在想,当人们长时间地相互重复一件事时,会发生什么呢?在对话中,我感觉到出现真相的时候,也同时滋生了新的谎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