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葛兆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2-10 平裝 9787100209458

具體描述

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學專業本科、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曆史學係文科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與中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捲本,1998,2000)、《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2011)、《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劄記》(2014)等。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係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後為博士生開設“亞洲史的研究方法”課程的講稿,經過十年以上的講述,並反復修訂增補後成書。

全書分為四單元十三講,從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東西方有關亞洲史的學術史,重點講到近世東部亞洲海域史的研究,並且詳細介紹近世環東部亞洲海域曆史的相關文獻。本書的重點,是通過案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途徑,也討論如何既把中國史放在亞洲史的大背景中,又從中國角度觀察周邊,進一步通過中國、東部亞洲海域、整個亞洲,理解曆史的交錯、聯係和融匯。每個單元都以“問題”開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討論”結尾,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最後給齣建議閱讀的論著目錄。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門針對研究生的曆史課,而且是有關區域史研究的方法論。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外文程度和知識體係成疑就敢寫這樣的書,而且主標題是亞洲史,副標題又是彆扭的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這中心能代錶整個亞洲?補充一句:在亞洲視野下研究中國是否很有新意?重視域外漢籍是這兩年纔有的觀念?研究中國隻懂漢文能行嗎?預感不好的書看瞭隻會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彆僅在於圈子和腔調,你找不齣任何例外。原因很簡單,學問好的人從不以虛名浮利為目標,更不會在一知半解的領域發聲,畢竟這些都是學者的底綫;反之,尤其在當下的環境,很多事情隻有我們不敢想的嘍。

評分

##沒有機會聽葛老現場授課,藉著這本講義的齣版,也可承聽教誨。一個大學者的視野和格局在這本書裏展現得淋灕盡緻,葛老給予後學的延伸思考十分有益,五星推薦不算過分。但有可能是講義之故,難免有些淺嘗輒止的感覺,論述之時總覺差瞭一點深度意味。但瑕不掩瑜,真誠推薦相關研究者購入學習。

評分

很有幸在去年趕上瞭這門課的末班車。本書並不追求一個覆蓋全亞洲的方法論,正如全球史並不一定要覆蓋全球。葛老師的這本書主要是給當下中國史的學生讀的,四個單元分彆提齣瞭四個呼籲:從亞洲的視野理解中國史、對中國周邊國傢曆史要有學術野心、打通東北亞史與東南亞史、充分利用周邊國傢漢文史料。可以說是從《宅茲中國》提齣“從周邊看中國”以來,從視野與方法上的集大成之作,後學大可以從中找齣許多可以做的題目來。要實踐葛老師的呼籲固然有睏難,尤其對學生來說。不過有人在書沒上市時便批評葛老師所謂“亞洲史”是空中樓閣,誰是信口開河自有公論。

評分

##條理清晰,舉重若輕,學識何等廣博,可得一見。第二單元梳理三種亞洲史的研究旨趣,尤為精彩。於有心者而言,書中可資啓發處俯拾皆是。讀其書想見其為人,讀其講義亦想見其課堂,求學路上不能一睹葛先生授課,實乃人生一大憾事!

評分

##摘要:這是一份講義,主要講述的是亞洲(或東亞)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史。雖然在中國學界,以亞洲(或東亞)為單元的曆史研究並沒有成為顯學,但19世紀以來,歐洲的東方學以及日本的東洋學,在種種因素的刺激下,先後形成瞭一種超越傳統中國,視野擴大到亞洲(或東亞)的研究風氣...  

評分

評分

評分

##以史為鑒,很多自以為是特立獨行很酷的事,換個角度也許是個笑話還不自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