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博(RobertB.Marks),1978年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中國史專業博士學位,長期任教於加州惠特爾學院,現任RichardandBillieDeihl曆史學講座教授。馬立博教授在中國史、全球史和環境史等領域均著作頗豐,他的論文“CommercializationwithoutCapitalism:ProcessesofEnvironmentalChangeinSouthChina,1550-1850”曾獲1997年美國環境史學會EnvironmentalHistory雜誌最佳論文奬。除《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海外中國研究文庫》以外,他的主要著作還包括RuralRevolutioninSouthChina(1984),TheMakingoftheModernWorld(閤著,1988,1992),TheOriginsoftheModernWorld:AGlobalandEcologicalNarrative(2002;中譯本《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態的述說》,2006),Tigers,Rice,Silk,andSilt:EnvironmentandEconomyinLateImperialSouthChina(1998;中譯本《虎、米、絲、泥:帝製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2011)等,並閤作主編Radicalism,Revolution,andReforminModernChina(2011)。馬立博教授還擔任EnvironmentandHistory,NatureandCulture,Oecologie等期刊的編委。他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早期近代世界環境史,19世紀中國的生態循環與土壤肥力等。
《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是由西方學者撰寫的第一部中國環境通史,在廣泛吸收西方學術界有關中國各曆史時期各地區自然環境及其與人類社會關係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閤會通,對中國的長時段人與環境互動關係進行瞭全景式的動態考察。書中指齣,在數韆年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經由市場聯係的中央政權和農業傢庭相結閤的方式産生瞭關鍵的影響;而中國發達的農業在養活大量人口的同時,也加劇瞭生態係統的單一化。
這片土地上的人,從史前時代就不斷從環境中獲取能源,環境也在發生劇烈改變。而控製能源並利用能源的過程,也有瞭無數慘痛教訓。
評分 評分##部頭很大,但是分析的很到位,作者具有深厚的生態學知識積纍,開闊一下視野,畢竟環境與人的生活永遠不可能脫鈎。 拖拖拉拉好幾個星期,看完這部中國環境史。我沒有讀過中國環境史的其他著作,因此難以評價此書的得與失,也無從判斷這位外國學者研究中國曆史,在哪些地方超越瞭國人的單一視角、哪些方麵則屬於“隔靴搔癢”甚至純粹是“想當然”。 以下第一部分是我對此書基本脈絡的歸納,後麵...
評分##最近讀《中國環境史》,相當於從人與環境之關係的視角,將中國曆史重新體驗瞭一遍。果然,換一個框架,感受就會有所不同。還有,此書作者是西方學者,材料來源也主要是英文文獻,寫齣來的東西確實與此前我本人保留的印象不太一樣。以下以大運河為例,全文抄自該書,但因為原來...
評分##古都長安城我們都知道,但在外國人眼中的古都長安是什麼樣子?放在人與自然關係這一視角下古都長安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再抄一次,來自《中國環境史》,不一定贊同(事實上我將原文最後的兩段刪掉瞭,感覺有些太扯瞭)。還有,就著原來的中譯,我還是把文字順瞭一下。 一 長安最...
評分 評分 評分##文章來源:《史學月刊》2017年第7期 馬立博(Robert B.Marks),1978年獲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博士學位,長期任教美國惠蒂爾學院。現任Richard and BilieDeihl曆史學講座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東亞環境史、中國史、社會經濟史、全球史和環境史。他的論文《沒有資本主義的商業...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