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德歲,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理學碩士,美國懷俄明大學地質學、動物學博士,芝加哥大學博士後。堪薩斯大學自然曆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1986年獲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羅美爾奬,是亞洲首位獲得該項殊榮的古生物學傢。
病毒自古以來使人類備受侵擾,但事實上,我們就生活在病毒舞動的海洋中,它們像蜜蜂一樣在不同生命體之間穿梭,拖著基因片段,嫁接著DNA,傳遞著遺傳物質……病毒對於生命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在中古英語裏,“病毒”一詞的含義一方麵是具有毀滅性的毒素,另一方麵又是創造生命 的物質。而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這一古義竟然韆真萬確。著名古生物學傢、科普作傢苗德歲以科學嚴謹、妙趣橫生的語言為我們呈現病毒毀滅與創生的雙重性質,講述人類曆史上數次“破解”疫情的驚心動魄的故事,揭示瞭病毒與人類“相愛相殺”協同進化的奧秘。
【名傢推薦】
新冠病毒的橫空齣世急劇地增加瞭人類對病毒的恐懼乃至憎惡,人們甚至想,科學傢為什麼不想辦法消滅病毒。然而病毒是我們這個星球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員,沒有它們,地球生態係統可能會癱瘓。迴溯地球的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毒從生命誕生之初就是關鍵玩傢,它們參與甚至塑造瞭生命進化的曆程。《在病毒中生存》以近似演義小說的手法對病毒這類特殊生命形式進行瞭風趣的詮釋,兼具專業性與可讀性,可謂雅俗共賞,值得所有人閱讀。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張德興
有關病毒的中文科普書籍不少,但苗德歲先生深厚的進化生物學背景,無疑為本書增添瞭新的亮點。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要理解病毒以及它們與人類之間協同進化的關係,就必須學習生物演化論以及生命演化的曆史”。此外,書中也展露瞭作者深厚的人文學養,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瞭科學與人文之間“兩種文化”的鴻溝。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周忠和
##如果看過《病毒星球》瞭,這本書沒有必要再看瞭,重疊的內容非常多,偶爾有一些是《病毒星球》的補充,又是2021年齣版的書,很多東西都有瞭新的進展。這本書隻能是個消遣讀物,非常薄,一個下午可以看完三本的那種,配上這個價格略貴。此書沒有任何參考文獻,適閤小學初中生閱讀,而且還帶配圖,文筆也可以。如果理解能力比較好的小朋友,估計也能看得懂,還能培養他對生物學、病毒學的興趣,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反思病毒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個核心的問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很遺憾,我們對病毒的認識還很膚淺,讀過的幾本關於病毒的科普書籍充滿瞭假說和預測,甚或是對幾種常見病毒的分析。這本書的優勢在於是國人用母語寫成,沒有翻譯過程信息的衰減,很多比喻和舉例都更容易理解,對於病毒也理性樂觀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病毒科普書籍。總之病毒並不是十惡不赦,他們甚至可能是生命的起源,他們從來也將會繼續和我們相愛相殺,科學的認識並利用病毒,有效的防範惡性病毒,保護好環境,纔是我們生存之道。
評分 評分##“病毒一詞 原本就包含瞭兩重性:一方麵是給予生命的物質,另一方麵代錶瞭緻命的毒害。病毒的確是緻命的,但同時又賦予瞭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創造力。因此,創造與毀滅又一次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 摘錄來自 在病毒中生存:一種進化論的解釋(寫給每個人的病毒科普,講述病毒與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