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东尼奥·塔布齐(1943-2012)
意大利著名作家、重要的佩索阿研究专家和翻译者,被认为是“卡尔维诺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散文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塔布齐生于比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他大学期间周游欧洲,追寻自己喜爱作家的足迹,在法国他接触到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 诗作,深深着迷。他因此学习葡萄牙语,以更好地理解佩索阿。后来他与妻子一起把佩索阿的许多作品译成意大利文,是意大利锡耶纳大学葡萄牙语文学教授。
塔布齐共出版三十多部作品,涵盖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剧。 他的小说多关注身份追寻,语言细腻诗意,文体创新,作品被翻译成四十种语言,晚年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他于1975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意大利广场》。1984年出版的《印度夜曲》被认为是他的第一部重要小说,1987年凭该小说获法国美第奇外国小说奖。199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佩雷拉的证词》以新闻自由与反抗独裁为主题,出版之后广受好评,获得意大利康皮耶罗文学奖、阿里斯泰安欧洲文学奖奖等奖项,并于1995年被改编成电影。
塔布齐也是活跃的报纸专栏作家和评论家。2004年他被欧洲记者协会授予《晚邮报》新闻奖,以表彰他杰出的新闻写作和对言论自由的捍卫。
2012年3月25日,安东尼奥·塔布齐因癌症在里斯本病逝。
…………
译者:崔鹏飞
青年意语译者,毕业于意大利都灵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讲师。
编辑推荐:
一部反普鲁斯特主义的小说
卡尔维诺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作家安东尼奥·塔布齐最具有创造性的天马行空之作,
充分展现其博学与才华。
十七个男人写得十七封情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如电光石火般永恒的无人之地。
获2002年法国文化奖的外国文学奖。
…………
内容简介:
书中十七个男人写了十七个奇怪而美丽、充满幽怨的孤独的独白式的情书,每一个故事都在围绕自身打转,都描述了一段充满欲望的恋情,并希望得到一个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回信。这些信件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电光石火般永恒的无人之地,“过去总在某处,悬在碎片中”。
这是一部反普鲁斯特主义的小说:无论过去如何困扰现在,都不可能回到过去。正如塔布齐所说,“破碎的时间是一个维度,你会发现许多人生活在其中……这是一种模糊的、不可能的情况,因为他们面临着一种遥远的、一种他们从未做出的选择。”
##书信体的小说 虽然有收件人但你知道这种信件都是写给自己的。各种奇怪的念头 私人感受和情感 路遇的人。除了少数几篇 (我只记得竖琴)几乎无实质的叙事 更多意识流独白。对读者来讲就像参加一个作者内心的旅行团 浮光掠影般就过去了。
评分 评分 评分##糟糕的一天会因为读到这个变得不那么糟糕
评分##开启完美的六月!写的太好了。
评分 评分##回忆是甜蜜的牢笼,把他书写在信上,不是为了逃离,而是困得更深。游走在信里的故事和情感中,这些故事和情感将跟随你,他们不会因为书写而遗忘。他们不能用其他方式传达,只能用信来书写的禁忌。他们也许也不是信,是一页诗,像是作者通过一些故事片段经历的灵感写成的书信,充满诗意和浪漫。
评分##最后一封信写于六年前一个下雪的凌晨,那晚烛影在墙壁上跳动,而第二天天花板上映着刺眼的雪光。昭然若揭的寂寞被装点成一片浪荡的真心,那份故作姿态的纯情,如今看来,因为稚气,反而显得格外残忍。在虚无和死亡的夹缝中游荡,我唯一的幸运是时间不复回,只有前方。
评分##译者序加分。十几位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以及一位在记忆中中追寻爱人的女人的书信集,与每个人过大的ego、偶然、想象不期而遇。很多篇章只是“它们自己的即兴发挥”,标榜着反普鲁斯特主义,但其实很普鲁斯特主义。“你的屁股也太神了,它在大笑,从来也不愁眉苦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