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 “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只要自私一点,他们今天就都健在了。”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成名作
★ 1947年托尼奖最佳剧本
★ 在“美国梦”的破灭中拷问人性
★ 揭穿宁静生活表象下的平庸之恶
《都是我的儿子》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成名作,1947年于百老汇首演并连演328场,获得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等多个奖项。故事刻画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道貌岸然的父亲,看似柔弱却努力维持整个家庭秩序的母亲,在战争中神秘失踪的飞行员小儿子,冲动而有正义感的的大儿子……每个人怀着内心的秘密,以谎言维系着平静的生活。随着邻家女孩的到访和一封信的出现,人们得知了三年前小儿子失踪的真相,这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在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面临分崩离析。作者以富有古希腊悲剧色彩的笔法书写现代社会中的人性暗礁,揭开宁静生活表象下的平庸之恶。
##清晰、匀称、有力。米勒的这部成名作令我们领略到了适于阅读的剧本之魅力,而它在戏剧冲突的设置和铺展上,还有着一份胸有成竹的自如。但就内容而言,过于明显的道德训诫意图,损害了作品的价值。人物设计上偏向抽象化处理,父与子就像两个理念的化身,一个是“人人为我”,另一个是“我为人人”。在剧中,“我为人人”的责任观念虽然压倒了“人人为我”的唯利观念,但这并非现实世界常有的景象,人性远比这种乐观的愿景所呈现得要复杂。相比于米勒后来的那些经典之作,这剧还欠缺一种内生的力量,欠缺“性格悲剧”所具有的那种从性格中生长出来的毁灭力。父亲的悔悟和自杀是纯然由外部压力所激发的,而且牵强。一个为了利润把有瑕疵的产品卖给军队的人,绝非是心灵敏感之人,就像历史上那些发战争财的军火商那样,心灵负疚不会是他们的问题。三星半。
评分 评分##和推销员之死中一样存在着一种奇妙的父子间的对抗关系
评分##前面铺垫好长,第二幕结尾开始一直高能到落幕。“为了你好/为家庭牺牲”成为私欲的遮羞布,但作为一种自我原谅的安慰是站不住脚的,在一封信揭示所谓“悬念”之后便全然溃败下来。知道结尾之后再重看安妮从头的表现,才更能理解其内心有多么剧烈的冲突和强大的隐忍。
评分##资本是冷血的。 冗长的导言让人感觉无聊乏味。
评分##米勒依旧是熟悉的配方, 让人堵心想哭还哭不出的节奏
评分##剧本一般,角色尚可。枪声并不足以动人,使人感兴趣的是对真相了然于心的安如何保有一颗爱者之心,而背景中永远在焦虑的医生,又如何诠释逃离。 “我并不认为他会走得很远。恐怕他只是想独自待着看他的星星熄灭罢了。” “这是美元和分币,镍币和银币;战争与和平,无非是镍币和银币,什么是干净的?”2020-12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