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學,日本生態攝影師。194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1972年開啓攝影生涯,作品以自然和人類為主題,旨在嚮社會傳達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理念。1990年,攝影集《貓頭鷹》獲第9屆土門拳攝影奬;1995年,攝影集《死》獲日本寫真協會賞年度賞,與攝影集《動物默示錄》同獲講談社齣版文化賞。
小原真史,日本策展人,影像作傢。1978年生於日本愛知縣。多次策劃荒木經惟、宮崎學、小島一郎等攝影師的作品展。著有《富士幻景:近代日本和富士的病》《時間的漂浮:生·攝影·死》(與喬弗裏·巴欽、甲斐義明閤著)等。2004年,獲第10屆重森弘淹寫真評論賞;2016年,獲日本寫真協會賞學藝賞。
本書是一份圖文並茂、淺白易讀的森林動物調查報告書。
主要以小原真史對生態攝影師宮崎學的采訪形式呈現。從如何布置無人相機、怎樣在密林中找齣野生動物的蹤跡等問題入手,逐步深入,探討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樣貌、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之間的互相影響、以動物之眼反觀人類等深度問題。
書中還收錄瞭宮崎學的專欄文章,介紹無人相機抓拍到的動物百態,展現野生動物不為人知的一麵。
=======
狐狸:“淺薄無知!誰說我們總躲著他們,我們大搖大擺走他們鋪的路,橋梁、磚牆、護欄都是我們的高速公路。”
黑熊:“嚴重雙標!大傢同為雜食動物,憑什麼人類噴子總抓著我吃(人)肉的問題不放!”
烏鴉:“自以為是!自己每天浪費大量食物,我幫他們迴收再利用,還好意思埋怨我弄髒瞭街道。”
野豬:“膽小怯懦!核汙染區有什麼好怕的,來呀一起跑跑多快活呀!”
紫蜣螂:“嗯……沒有看法,我喜歡吃人類的大便。”
這是對密林深處動物的獨傢采訪,一颱颱無人相機對準它們,讓它們用獨特的語言與逗趣的行為,嚮人類展示森林的法則,以及在它們眼中,人類是什麼。
##提供瞭一種動物視角。或許可以作為後麵篇章的重要根據。森林在逼近人類,動物在研究人類,而人類渾然不覺,抱持相反的態度。本書重復的話太多,不夠精煉,但有些觀點頗為可圈可點。
評分##這本書很輕鬆地講著宮崎老師在動物拍攝過程中如何架設無人相機,如何優化相機設置,留心觀察動物的蹤跡和習慣。經年纍月不斷積纍下無人的自然和人類社會交界處的自然,寫得輕鬆自在妙趣橫生。 作為野生動物拍攝的愛好者,我經常喜歡在野外人跡少的地方尋找小動物的蹤跡。 記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新經典編輯贈書。隻有熱愛這行的專業從業者纔能寫齣那麼豐富細節啊,太對我胃口!無人相機係統沒有現成的,全靠自製。尋找獸道時要把視綫放得和動物一樣高,眼前就完全不同。很多動物和人走一條道。進森林時不停呼喊,讓熊之類自行躲避。古時掛樹上的人頭看起來像貓頭鷹。樹洞像集音器,而且各種動物都會搶著去住。三道眉草鵐築巢完全不用人造物品,保守派。梅花鹿喜舔氯化鈣防凍劑,日式房砌牆收尾會用到鹽,廢屋常被鹿啃噬。熊吃死鹿從肛門開始,再把內髒拽齣來吃,吃飽就走,餓瞭再來,還愛吸食新鮮的蛆。老人進山易遇難,因為身上散發老人味,動物聞得齣他們虛弱。古人在墳前供奉劇毒的日本莽草,防止動物掘墳食屍,後發展齣焚香文化。山中他界觀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會到與人間隔絕的世界,而是聚集在山中。熊鼻紋各不同。墳地貢品會讓熊和猴子一類拿走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