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粒集

沙粒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新颖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9-11 精装 9787544779753

具体描述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主要作品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的前半生》;

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斜行线》;

随笔集《九个人》《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

诗集《在词语中间》等。

本书收录了作者于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间所写的二十二篇随笔,内容涵盖童年求学时的经历和遇到的良师益友,对文学和写作的理解,自序或受邀写作的序言,关于沈从文的研究拾遗,以及其他文本研究(穆旦、余华和艾略特)。这些生活的纪念由无数个细小的场景组成,如同不起眼的沙粒,细腻而朴实,却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瞬间。

◆在平常的经验中收集微不足道的沙粒,这本小书是时间的馈赠与生活的纪念

张新颖为这本随笔集取名《沙粒集》,沙粒是微不足道而又坚实之物。“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却自有硬度,自有形状、颜色,他们的构成携带着各自的经历。”“生命不断流逝,或许并不至于完全虚无,总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无形,不妨把它们当作时间的馈赠,生活的纪念。”这本小书收录了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间张新颖所写的全新随笔,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文学批评家张新颖,也能看到一个有情的作家张新颖。

◆“如果可能,我愿意是个随笔作家。过去这样想,现在也是。”

作为教书匠的张新颖在课堂上的口头禅是“下面我也不知道怎么讲了”,同时在心里提醒自己,下一次讲,可能会讲得多一点、好一点。作为写作者的张新颖认为,写作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是语言文字上的不足,而且是生而为人的方方面面的不足,进而使写作者成为更好的自己。“随笔不是巨著,写随笔的好处是写完一篇,不久就可以再写一篇,也就是说,不断地有下一次。它给不断的写作者提供了不断的机会。”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学习、弥补、增强、扩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张新颖的“诚”。

◆灵气和诗性的文字,在一种自我的张力中寻求收敛的情感表达

梵高的“痛苦感”,布罗茨基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钱锺书的“风的姿态”,沈从文的“没有群体或派别所要的思想”,穆旦的“丰富的现代敏感”,艾略特和几代中国人的文学的“故事”,还有张新颖自己的“平常的经验,平凡的呼吸”。他写童年和求学时的经历,写对文学和写作的理解,但并不沉溺于个人的感受,而是从个人的经验中走出来,就像他写传记和诗歌一样,充满内在的情感张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月共读书籍,是张新颖老师的这本随笔集,有自己的回忆随笔,有书评、书的序等。非常喜欢这本书小序里的一段话“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却自有硬度,自有形状、颜色,它们的构成携带着各自的经历。生命不断流逝,或许并不至于完全虚无,总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无形,不妨把它们当作时间的馈赠,生活的纪念。”

评分

##有底蕴,不卖弄技艺,写出来的东西真的好。

评分

评分

##第一、四、五部分好看,第一部分写童年和少年的一些事,写得也很简单,但读着就觉得很有味。第四部分关于沈从文,第五部分关于现代新诗(主要是分析穆旦《诗八首》和艾略特关于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一条线索)。第二、三部分是一些小序之类的文章,就觉得有些太零散太简单了。书不厚,零零散散两个白天读完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其实书中我导不少文章之前都从各种渠道看过,这次算是一次回顾。想来拜入新颖师门下已经五六年,虽然并未有过彻夜长谈,或者如“去贾先生家蹭饭”那样关照过导师的生活,但这么多年来确实受过太多的不言之教——阅读新颖师的文字,或文学性,或漫谈性,或“学术”性,就是受教的最好的形式。从新颖师的身上,我能看到一个人的纯粹,看到一个人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字的虔诚、对生活的谦逊。《沙粒集》是很好的一个结集,值得一读。PS顺便种草了学姐王占黑的小说,之后要买来读读。

评分

评分

##一月共读书籍,是张新颖老师的这本随笔集,有自己的回忆随笔,有书评、书的序等。非常喜欢这本书小序里的一段话“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却自有硬度,自有形状、颜色,它们的构成携带着各自的经历。生命不断流逝,或许并不至于完全虚无,总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无形,不妨把它们当作时间的馈赠,生活的纪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