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傢,現代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傢,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曾先後在柏林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任教。他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錶德國進行談判,並且參與瞭魏瑪共和國的起草設計。主要著作包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猶太教》,以及未完成遺稿《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等。
縮略語列錶
1978 年再版前言
前言
導讀 京特·羅特
1. 斷語
2. 社會學理論、比較研究和曆史說明
3. 中世紀貿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4. 古代日耳曼曆史上的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
5. 羅馬帝國與德意誌帝國
6. 古代的經濟理論
7. 古代的政治類型學
8. 韋伯對未來的預見及其學院派政治學
9. 《經濟與社會》的計劃
10. 《經濟與社會》的結構
11. 韋伯的政治著述
12. 關於《經濟與社會》的編譯
13. 鳴謝
第一部分 概念講解
第一章 社會學基本術語
篇首提示
一、社會學及社會行動的定義
二、社會行動的類型
三、社會關係的概念
四、行動取嚮的類型:習慣、習俗、自我利益
五、正當性秩序
六、正當性秩序的類型:慣例與法律
七、正當性的基礎:傳統、信仰、成文法規
八、衝突、競爭、選擇
九、共同體關係與聯閤體關係
十、開放的與封閉的關係
十一、社會行動的歸責:代錶與相互負責
十二、組織
十三、組織的秩序:同意與強加
十四、行政型秩序和調整型秩序
十五、經營,正式組織,自願與強製型聯閤體
十六、權力與支配
十七、政治組織與僧侶政治組織
第二章 社會學的經濟行動諸範疇
篇首提示
一、經濟行動的概念
二、效用的概念
三、行動的經濟取嚮模式
四、理性經濟行動的典型舉措
五、經濟組織的類型
六、交換媒介、支付手段、貨幣
七、貨幣使用的主要結果以及信貸
八、市場
九、經濟行動的形式閤理性與實質閤理性
十、貨幣核算的閤理性。管理和預算
十一、營利的概念與類型。資本的作用
十二、實物形式的計算
十三、貨幣經濟形式閤理性的實質條件
十四、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
十五、勞動的經濟分工類型
十六、勞動的技術分工類型
十七、勞動的技術分工類型(續)
十八、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
十九、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續)
二十、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對物質生産資料的占用
二十一、勞動分工的社會錶現:對管理功能的占用
二十二、對勞動者生産資料的剝奪
二十三、對勞動者生産資料的剝奪(續)
二十四、職業概念與職業結構類型
二十四 a、占用及市場關係的主要形式
二十五、勞動生産率的可計算性所依據的諸條件
二十六、共産主義的若乾形態
二十七、資本貨物與資本核算
二十八、貿易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二十九、貿易概念以及貿易的主要形式(續)
二十九 a、貿易概念以及貿易的主要形式(續)
三十、資本核算達到最高度形式閤理性的若乾條件
三十一、資本主義營利取嚮的主要模式
三十二、現代國傢的幣製以及不同的幣種:通貨
三十三、限定貨幣
三十四、紙鈔
三十五、貨幣的形式效力和實質效力
三十六、貨幣政策的方法與目標
三十六 a、補論:《國傢貨幣理論》評注
三十七、政治實體對經濟秩序的非貨幣意義
三十八、政治實體的財政
三十九、公共財政對私人經濟活動的影響
四十、經濟因素對組織形成過程的影響
四十一、經濟活動的主要動力
第三章 正當支配的類型
(一)正當性的基礎
一、支配與正當性
二、權威的三種純粹類型
(二)輔之以官僚行政班子的閤法權威
三、閤法權威的純粹類型
四、閤法權威的純粹類型(續)
五、獨斷式官僚製
(三)傳統型權威
六、純粹類型
七、純粹類型(續)
七 a、老人統治、傢長製與傢産製
八、傢産製生計:俸餉與封地
九、等級式支配及其權力的劃分
九 a、傳統型支配與經濟
(四)超凡魅力權威
十、超凡魅力權威與超凡魅力共同體
(五)超凡魅力的程式化
十一、超凡魅力共同體的齣現和繼承問題
十二、超凡魅力班子的占用類型
十二 a、身份榮譽和權威的正當化
(六)封建製
十二 b、 西方的封建製及其與傢産製的衝突
十二 c、食祿封建製與其他變體
十三、不同類型權威的組閤
(七)超凡魅力沿著民主方嚮的變革
十四、民主性質的正當性、公民投票産生的領袖與當選官員
(八)團契與權力的劃分
十五、團契的類型與權力劃分的類型
十六、根據功能對權力的具體劃分
十七、政治上的三權分立與經濟的關係
(九)政黨
十八、定義和特徵
(十)直接民主與代議製行政
十九、直接民主與顯貴行政的條件
二十、顯貴行政
(十一)代錶
二十一、主要形式與特徵
二十二、由利益集團代理人構成的代錶
第四章 身份群體與階級
一、階級狀況與階級的類型
二、有産階級
三、商業階級
四、社會階級
五、身份與身份群體(Stand)
第二部分 經濟以及規範性權力和實際權力的角鬥場
第一章 經濟製度與社會規範
一、法律秩序與經濟秩序
二、法律、慣例和習俗
三、《答魯道夫 · 施塔姆勒》補論
四、法律與經濟的最一般關係概述
第二章 有組織群體的經濟關係
一、 經濟行動與經濟能動性群體
二、開放的與封閉的經濟關係
三、群體的結構與經濟利益:壟斷主義和擴張主義傾嚮
四、經濟能動性群體滿足需求的五種類型
五、滿足需求以及稅收對資本主義和重商主義的影響
第三章 傢族、鄰裏與親屬群體
一、傢族:傢庭的、資本主義的、共産主義的休戚與共
二、 鄰裏:不帶感情色彩的經濟博愛
三、傢族中兩性關係的調整
四、親屬群體及其對傢族的經濟影響
第四章 傢族、經營與大莊園
一、經濟、軍事及政治群體對共同財産法和傢族繼承權的影響
二、傢族的解體:計算精神的發展及
現代資本主義經營的興起
三、另一種發展:大莊園
第五章 種族群體
一、“種族”成員
二、對共同種族淵源的信仰:多種社會根源和理論歧義
三、部落與政治共同體:“種族群體”概念的無效性
四、民族性與文化聲望
第六章 宗教群體(宗教社會學)
(一)宗教的起源
一、宗教行動與巫術行動本初的現世取嚮
二、對精靈、魔鬼與靈魂的信仰
三、自然主義和象徵主義
四、眾神與功能神
五、祖先崇拜與傢長的祭司地位
六、政治神與地方神
七、與日常宗教需求及政治組織有關的普救論和一神教
(二)巫術與宗教
一、巫術強製與祈求、祈禱和獻祭
二、祭司與巫師的分化
三、對諸神與魔鬼之成敗的反應
四、道德之神以及對他們不斷增長的需求
五、宗教倫理的巫術起源和禁忌的理性化
六、禁忌規範:圖騰崇拜與共餐製
七、種姓禁忌、職業等級倫理、資本主義
八、從巫術倫理到良心、罪與救贖
(三)先知
一、先知對祭司與巫師
二、先知與立法者
三、先知與道德導師
四、神秘教義傳播者與導師
五、道德預言和樣闆式預言
六、先知啓示的性質: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世界
(四)先知與祭司之間的會眾
一、會眾:恒定的俗眾聯閤體
二、經文、教義和聖典宗教
三、作為先知宗教之結果的布道與教牧關懷
(五)農民、貴族與中産階級的宗教傾嚮
一、農民的宗教以及對它的意識形態美化
二、貴族對宗教的漠視以及緣何為信仰而戰
三、官僚對宗教的漠視
四、資産階級的狂熱虔誠與經濟理性主義
(六)非特權階層的宗教
一、手工藝人對待會眾宗教和救贖宗教的傾嚮
二、奴隸、短工和現代無産者的宗教惰性
三、救贖宗教從特權階層嚮非特權階層的發展
四、非特權階層中婦女的宗教平等
五、救贖宗教對高等與下等階層的不同功能:
正當性與補償
六、賤民民族與不平感:猶太教與印度教
(七)理智主義、知識分子和救贖宗教
一、祭司與僧侶:理智主義的宗教闡釋者
二、 作為宗教革新者的高層知識分子
三、特權階層的政治衰微和知識分子的遁世傾嚮
四、無産階級、小資産階級和賤民理智主義的宗教影響
五、古代猶太教:上等與下等階層的理智主義
六、早期基督教的主流傾嚮:反理智主義
七、中世紀基督教的精英理智主義和大眾理智主義
八、現代理智主義身份群體和世俗的救贖意識形態
(八)神正論、救贖與再生
一、神正論與末世論
二、得救預定論和天命
三、神正論的其他解決辦法:二元論和靈魂轉世
四、救贖:今世與來世
(九)通過信教者的努力而得救
一、通過儀式而得救
二、通過善舉而得救
三、通過自我完善而得救
四、恩寵的確定性和宗教精英
(十)禁欲主義、神秘主義與得救
一、拒世的與入世的禁欲主義
二、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
三、東方與西方救贖的決定性差異
(十一)救世神學或外來的救贖
一、通過救世主的化身和通過機構恩寵而得救
二、僅僅通過信仰而得救及其反理智主義後果
三、通過信仰得救預定論而得救
(十二)宗教倫理與塵世:經濟
一、塵世美德與終極目的倫理
二、傢庭孝道、鄰裏相助以及補償
三、布施、兄弟之愛和保護弱者
四、宗教倫理、經濟理性和高利貸問題
(十三)宗教倫理與塵世:政治
一、從政治順從到反政治的拒世
二、道德觀與政治的緊張和妥協
三、自然法與職業倫理
(十四)宗教倫理與塵世:性與藝術
一、縱欲和禁欲
二、婚姻和婦女的宗教地位
三、倫理宗教和藝術的緊張關係
(十五)各大宗教與塵世
一、猶太教與資本主義
二、猶太教的理性主義和清教的禁欲主義
三、伊斯蘭教的現世性及其經濟倫理
四、佛教的來世性及其經濟後果
五、耶穌對塵世的冷漠
第七章 市場的非人格性及市場倫理(未竟稿)
· · · · · · (
收起)
《韋伯作品集》精裝新版!
《經濟與社會》被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專著。書中包括京特·羅特長篇導讀,多位韋伯研究專傢詳細注釋。
瑪麗安妮稱《經濟與社會》為韋伯畢生的主要工作,全書內容涵蓋瞭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是一部韋伯的“社會學大全”。
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中,進行瞭世界曆史層麵的經驗比較,再現各大文明演進路徑,對我們理解現代世界的由來與可能發展方嚮有頗多啓發。
------------------
《經濟與社會》原著共兩捲,英文本由多位韋伯研究專傢閤作翻譯,並加有長篇導言和注釋,於1968年齣版。本書被眾多學者推為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著作。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中全麵而係統地錶述瞭他的社會學觀點和對現代文明本質的見解。他對社會學的定義、對象、方法及一些基本範疇和概念進行瞭詳細的闡釋,又分彆互有交叉地闡發瞭他的經濟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思想。韋伯廣泛地援引世界曆史資料,把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會中的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統治形式納入他獨特的概念體係,分門彆類地做齣類型化比較研究和係統化因果分析。韋伯的研究以現代西方社會為立足點,通過對東西古今各種文明的比較,突齣“理性化”這一特質,以此作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本質和特徵。
經濟與社會(第一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經濟與社會(第一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思想深邃浩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韋伯是社會學的宗師級學者這個稱號還是有點閤理的,這本書就看齣瞭他的野心。
評分
☆☆☆☆☆
評分
☆☆☆☆☆
##傑作但是太難讀瞭,隻能靠一些其他的作品去旁通
經濟秩序是作為一種社會強製性規則存在的,社會如何構成,相當程度上是取決於你在這個社會結構當中,你的分配位置。在這樣的一個架構底下,你可以得到比較多,還是你可以得到比較少?還不止如此,你在決定分配的行動過程當中,你有多少的參與,你有多少的決定權?
還有另外一項,在分配的過程當中,你是處於比較前麵的位置,還是你被排在後麵?所有的這一切都和經濟資源的分配是有關係的
評分
☆☆☆☆☆
##和朋友繼續重讀韋伯計劃,這本是第四本。比較厚重。
評分
☆☆☆☆☆
##不曉得是翻譯差還是韋伯囉嗦瞭……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