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齣生於廣州,後隨父母移居香港。畢業於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
十五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奬小說初級組推薦奬。十七歲隨母親迴瀋陽老傢探親,親見東北大地風物人情,開始動筆寫“趙寜靜的傳奇”第一部《妾住長城外》,後陸續寫齣《停車暫藉問》《卻遺枕函淚》,1982年結集為《停車暫藉問》齣版,引起轟動,名盛文壇。
另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散文與新詩閤集《細說》(1983),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停筆十年後,2007年開始在香港《明報》發錶散文。2014年,續寫24歲時的中篇小說《哀歌》,成為新小說《哀傷紀》。2018年,將長篇小說《遺恨傳奇》全部推倒重寫,更名為《遺恨》齣版,被評為《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
此外,還參與過王傢衛、潘源良、林嶺東等導演的電影文字創作,為《花樣年華》《2046》撰寫故事對白,為《阿飛正傳》寫片尾麯《是這樣的》。與林夕、周耀輝等同被列為香港第五代詞人,填詞作品《最愛》入圍第二十三屆金馬奬最佳原創電影歌麯。
要是你問,為什麼哀傷?哪來的哀傷?我會說,因為曾經深愛。
鍾曉陽跨越二十八年寫成的哀傷之書,以凝煉的文字,注解時間與愛情
簡體版首次齣版
我想著你說過的話,仿佛看見我們的往事,經過迴憶的渲染和幻想的鋪排,一如水中之月碎而且多,充滿瞭整個水麵。
我把手探入水裏撈尋,開始明白美麗的世界,永遠隻可存在於心中,如今我已失去我的玫瑰色的世界。
二十年沒有多長,不夠我們脫胎換骨,隻夠我們世故些、睏頓些、幻滅些。
原來人永遠有更低的低處可去......
《哀傷紀》分為“哀歌”和“哀傷書”兩部分,作品緣起於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一九八六年一位少女孤身到美國舊金山讀書,認識一對打魚夥伴,三人成為好友。在愛情與友情之間發展著,因為海洋因為年紀因為簽證,少女匆忙離開美國,一段感情也就此失落。二〇一四年,少女和以海為夢的男子們經曆種種人生起伏、生活的錯失和親友的亡故。時光過去,邁入中年的他們輾轉浮世,三個人的命運再次交錯,書寫一齣“哀傷書”。
鍾曉陽說:“哀這個字在字典中,除瞭悲傷的意思,還包含瞭愛、憐憫、同情、珍惜。至於傷,那是人生更深層的東西,哀則是人生的基調。”與早年作品相比,作者不再執著於“一生隻愛一個人”的浪漫,始於夢幻,落腳到現實;寫愛情,也是為人生做注腳。文字更為凝練、剋製,火候恰到好處。
================================================================
【 黃碧雲】
2014 年的《哀傷紀》是1986 年《哀歌》的時光變奏,她記得的愛是同一個人。在兩個小說裏麵。
【顔純鈎】
從“哀歌”到“哀傷”,一個“哀”字,寫盡人生的傷感和無奈。
所謂“哀傷”,不是對三段感情的哀傷,而是對整個人生的哀傷。
正是真實生活裏的小小“得著”,使整個悲欣交集的人生,不會被哀傷壓倒——哀傷永遠在那裏,而我們得按自己的方式過完一生。
【唐諾】
幾近完美的作品⋯⋯原來是我們忘瞭,或者不信瞭,人的情感可以好到這樣。
================================================================
##《哀歌》是詩化的愛情故事,正是「一生隻愛一個人,一世隻懷一種愁」的樣子。《哀傷書》就是完全港式的,現實感很強(無法不想象與作者本人是否有共同之處)的小說瞭。個人以為可以先當作兩篇來讀,再當作一篇來讀,感覺還挺不一樣的。
評分##膚淺且正派
評分 評分##哀傷這詞被用多瞭總顯著嬌情,但這書裏的惆悵氣息暈染得那麼剛剛好。少女時期的愛得濃烈而不可,中年時終是一切逝去已成惘然。 『二十年沒有多長,不夠我們脫胎換骨,隻夠我們世故些、睏頓些、幻滅些。』
評分 評分##哀傷紀把哀歌所有的靈氣文采悲慟懷念美麗都寫沒瞭,變成瞭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難過在這真是同一個人的作品 哀歌1986 想著十幾歲時的幾段情愫,已覺隔山隔水。恨不得抹煞日記本上白紙黑字鐵證如山,那些自以為感天動地矢誌不渝的熾熱話語而今看來令人羞惱不已想毀屍滅跡。少年不識愁滋味,卻偏愛強說情愁滋味。字字句句絢爛如花,其實感情大概未必有渲染的那麼深刻動人。 但我仍然為之...
評分##幾年前和曉陽說起重版《哀歌》,她說好啊我要寫一篇序。後來我就一直在等這篇序,中間有各種各樣的事打岔,《哀歌》重版就一直耽擱著,到最近序來瞭,居然是一篇五萬多字的長文,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序瞭,是《哀歌》在另一個層次上重生。 《哀傷書》裏的一個男人,分明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