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男,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师从王水照先生获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复旦大学开设有“中国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史”“苏轼精讲”等课程,本书即“中国文学传统”课程的配套教材。
“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本书即该课程的配套教材。其主旨,是把中国文学置于传统文化整体之中,视为一种“表达”,概括介绍“表达者”的身份特征,以及承载“表达”功能的各种体式。故上编为作者论,包括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两章,考察民国以前的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基本特点;下编为作品体裁论,包括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辞赋、诗、词曲、骈文与古文、说唱、小说、戏剧八章,说明表达成文的各种样式。
##个人浅见:上编“作者论”里讲了几个比较大而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第一章士大夫文学,一些观点、举证以及表达方式,不无可商榷处,似更宜扩展内容而另成专书。下编“文体论”流畅了许多(只是第五章诗人历史境遇那一节又有些突兀),对各体文学的概述篇幅不大,写得极精心。有两处异议,写在书评上了。
评分 评分##什么时候我能写出类似的英国文学传统就好了……
评分##妙不可言,栢謙兄誠不我欺。只是這種書應該中學或者大一讀,現在就是圖個樂。第一次見到能把普及性導論寫得寸鐵殺人,純正通透也不乏創見。有趣的是文筆口吻似有一點翻譯腔(?),在不亂搞以今釋古的學者中倒是少見
评分 评分##这本书我可以读三遍 怎么说呢 如果它是杯奶茶 可以说是新口味但definitely不会踩雷 料很足但又很纯正 这种文学史 真好喝嘎
评分##介于一般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之间,从唐宋向前后延展的视角比较明显,作为通识课算是很好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