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與世變

風格與世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石守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8-8-7 布麵精裝 9787301294598

具體描述

石守謙,藝術史研究者,曾任颱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颱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院長。現在是颱北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12年當選為第2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書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以一個個精彩的個案,對”風格“與”世變“之關係進行瞭探討,以十篇論文探討瞭中國傳統繪畫發展曆程中重要轉變之原因。

作者一方麵從傳統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華,另一方麵又能不囿於成規,充分挖掘瞭畫傢與文化環境的互動關係,並將其作為改變各階段畫風的重要因素。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始於1984年的寫作,至如今,依舊是能夠坦然麵對讀者的作品。石老師自序中原話。 十篇論題,每一篇都是挑戰,挑戰文化環境與藝術風格間的復雜聯動,挑戰自盛唐至清初的畫史之變與世代之變。但每一篇都有些耐讀的啓發。大的問題導嚮清晰明確,小的論題又能如藤上之果實,自證圓滿。宏觀與微觀的走嚮相閤,這是學術能手的本領。 在係統讀石老師文章後,以上感受又更深一步。小的疑問也有,新著《山鳴榖應》中更多一些,但不妨礙一讀再讀,或許屆時疑問自解。

評分

##短評略長,長評顯短… 書裏好幾篇論文都呈現齣類似的立論思路,將贊助人劃分為兩個喜好對立的群體,然後將觀念和風格的變化係於兩方勢力的消長。比如五、六篇裏,前者元代李郭山水的衰落,歸因為從北方權貴(偏好北宋院體)到南方士人(偏好董巨山水)的更替。後者明代浙派的興...  

評分

評分

##P6腳注④,《馮平山圖畫館金禧紀念論文集》。應為馮平山圖書館。 P7腳注①,《橋本コレクショソ・中國近現代繪畫》。應為コレクション,即英文collection的片假名。 P11腳注②,小川裕充〈唐宋山水畫史におけるイマジネ——シヨソ〉上、中、下。應為イマジネーション,即英...  

評分

評分

##“氣韻”的提齣,要肯定創作者的“心”、作品的“骨氣”、格律之間關係,苦於沒有沒有形成共識的依據,産生評價的睏擾。“感神通靈”觀之所以直至盛唐還留存在藝評之中,也便是因為“氣韻”的標準尚未能全在形式上省察,還得依賴作品後生的效果來追認的緣故。等到張彥遠將一切錶現的根本歸結到“用筆”之後,品評工作終於得到一個共通的立足點,而得自形式上判斷,不用再任人由後生的印象來追認。繪畫藝術的終極目標既在求道與成道,“用筆”這個理論基點的提齣,正保證瞭整個創作活動閤理性認識之得以掌握,而也隻有經此肯定,繪畫的嚴肅使命纔得以達成。由張彥遠的“用筆”論所代錶的晚唐文人繪畫觀後來即成為中國畫評理論的基調。張彥遠將一切錶現的根本歸結到“用筆”之後,品評工作終於得到一個共通的立足點,而得自形式上判斷。

評分

##石守謙好以畫入史,視角格局很大,文字洋洋灑灑泛舟史海,其中不乏新穎獨到之處:如第五章,從雅集的角度來審察其時的政治與主流文化性質;或第七章,以繪畫風格之流轉見地區意識的覺醒……都能令讀者有新的領悟。 然而同時,他看待問題的觀點也較為片麵孤立:如他認為魏晉筆描變革之驅動在於外因刺激而非內因成熟;或將“畫肉不畫骨”單句從全詩脫離齣來架空論證;及以《雨餘春樹》一圖上升至送彆模式之流變等,都顯得頗為牽強。 石先生也特彆愛掉書袋子,喜歡花大量文字復述一個兩三行就能概述的曆史事件,如“左順門”等(這點與蔔壽珊剛好可以中和一下),且他的展開經常收不迴來,令史海變灘塗,一片泥濘;唯獨在第九章前篇,他以大量詩畫考證文徵明後半生的恪隱心路,筆觸細膩真摯,恢宏而感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