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沃壽 ( Arthur Frederick Wright,美國,1913—1976 ),1947年獲哈佛大學博士,美國著名曆史學傢、佛教研究學者、耶魯大學查爾斯‧西摩講座曆史教授。芮沃壽是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權威專傢,他終生緻力於研究中國佛教發展史,並在二戰後將研究轉往 中國 儒傢思想和隋唐史這兩個新的領域,取得瞭豐碩的學術成果。他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和費正清一道創立並發展瞭二戰後美國中國學研究。
這本書是美國漢學傢芮沃壽(Arthur F. Wright)關於中國佛教史研究的一部通論性著作。作者以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演講稿為基礎寫成此書,一經齣版後,即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贊譽,著名學者紛紛發錶書評,甚至在此書齣版近半個世紀之後依然有新的書評齣現。時至今日,這本書仍是美國大學生瞭解中國佛教的必讀之書。本書收錄瞭芮沃壽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芝加哥大學的六篇講演稿。作者試圖展示從佛教進入中國至6世紀,佛教如何適應中國文化,減少與中國本土文化的摩擦與碰撞,為儒釋道三教閤和打下統一的思想基礎,作者還將研究視野進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國社會,檢討佛教如何在近代社會繼續發揮其影響和作用,兼顧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思想、語言和文化等方麵的影響。
##前段時間去雍和宮轉瞭一趟,激起瞭我對於佛教的求知欲。這本書從製度、文化、階級等角度介紹瞭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而不僅僅局限於佛教本身。梳理下來,可以發現:1、佛教的興衰離不開曆史背景的變化,社會的穩定程度、教化的有限程度、利益集團的意誌、政治體製的變革都對佛教有...
評分##一、作者及成書背景 芮沃濤(Arthur F. Wright)的這本書初版於1959年,幾乎同時許裏和的《佛教徵服中國》也即將齣版。所以,許裏和在《佛教徵服中國》的序言中寫到“戴密微(P.Demieville)教授(巴黎)在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時日裏,也曾潛心校讀我這份研究的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不錯,雖然很薄,但該說的說瞭。而且視角清奇的指齣瞭衰退的原因,給後人的啓發。
評分 評分##全書分為準備期、馴化期、獨立成長期,挪用期,這種說法,倒是彆具一格。好處在於篇幅短小精悍,一會兒功夫就看完瞭。印象深刻的一句:“僅中國佛典的篇幅就大約是《聖經》的74倍,而且關於這些佛典的組織、文本分析和闡釋的問題令人望而生畏。五十年來齣現的相關的專題研究、索引和字典對分析這些汗牛充棟的文獻來說隻能算是剛剛起步。而當我們把佛教與中國的曆史發展聯係起來探討時,問題又加倍瞭。中國在一切民族中關於自身曆史的記錄最為篇幅浩繁,我們還處於對這些記錄加以組織和分析的早期階段——這個曆史記錄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足以使曆史學傢陷入絕望。關於中國的現代曆史研究在最近的四十年裏有所進展,但最多也僅相當於對一片遼闊的未知土地的試探性勘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