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亚奈,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院学者,纽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教授,纽约大学医学院计算医药研究所(Institue for Compputational Medicine)所长。
马丁·莱凯尔,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生物信息学教授。
你的基因如何控制你的身体和生活?
大约40年前,理查德•道金斯出版了《自私的基因》,提出:人生来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基因的生存工具。然而,人类仍不清楚这些自私的基因是如何协作以构建生物体的。
《基因社会》以丰富的新的研究为基础,为理解基因如何为了生存而合作及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假如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别很小,为什么还会有战争?人类的语言从何而来?
以太•亚奈(Itai Yanai)和马丁•莱凯尔(Martin Lercher)属于系统生物学这一新领域内的领军人物,两人提出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新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基因组的进化过程。
与道金斯的经典隐喻所暗含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构建基因组的并非是只关心自身生死存亡的个体基因。我们的基因组是由类似人类社会的基因社会所构成的,和人类社会一样,基因社会的成员们也会彼此联合或敌对。
《基因社会》揭示了基因在各个生物学尺度上——从个体细胞到整个物种——的合作和竞争中所使用的遗传策略。本书描述了基因组在癌细胞、尼安德特人、有性生殖、生命起源中的运作方式,并一直强调着一点:给予基因间相互作用足够的重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规律。
《基因社会》一书读来掷地有声、发人深省,这本书来得十分及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迈克尔•莱维特,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
以太•亚奈和马丁•莱凯尔共邀读者后退一步,以纵观全局的视角观察基因是如何组合成全球基因系统的或基因组……本书成功之处在于其将晦涩难懂的科学发现转换成了通俗易通的语言……《基因社会》指导着人们度过这一后基因组时代,可谓恰逢其时,众望所归。
——约瑟夫•斯威夫特,《科学》杂志
《基因社会》的两位作者均是其各自领域内的青年才俊,二者所写的这本书融合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社会进行探讨,读来津津有味、引人深思。
——艾瑞克•兰德,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创办人兼所长
《基因社会》引人入胜且清晰明了,利用科学讲述进化的故事,其丰富的介绍性内容足以帮助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毫不费力地跟上思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以太•亚奈和马丁•莱凯尔对癌症、免疫学、有性繁殖以及种群遗传学的讨论十分值得探索。
——《出版人周刊》
##发自内心觉得比《自私的基因》好看(当然两者着力点不同),大概和《上帝的手术刀》带给我的观感有些类似,而且有些概念相当开阔视野…全书从基因与癌症的关系开篇,比以往“癌症是细胞恶性分裂导致”的概念又深入一层,总结出了癌症8步,有些惊讶又感觉莫可奈何;讲到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父母何以造就一个孩子,为什么年长的父亲更可能生出不健康的孩子,为什么孩子的基因变异更可能来源于父亲;克林顿悖论,种族歧视到底有没有生物根据;身体免疫系统整天都在做什么,如何给病毒存档;基因倍增又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冗余;身体里不劳而获的坏分子时不时也会做好事;我们身体中超大号细胞如何动用能量,线粒体又到底是什么…特别有趣,感叹于人类身体发展看似无意又恰到好处的精密,每次读完生命科学书都对自己的身体很喜欢,想和它说你真棒…
评分##印象之中,蚂蚁和蜜蜂都是最勤劳的动物。有诗为证: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这是夸赞蜜蜂的,当然蚂蚁的勤劳和团结丝毫不亚于蜜蜂,它们一个在空中,一个在陆地上,成为勤劳的好榜样。 然而科学家发现勤劳的蚂蚁中,也有懒汉存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