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湖南長沙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馮玉祥研究室成員、中山大學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協秘書處處長,湖南省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副教授,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著有《文言虛詞》(中華書局196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1963年)、《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春鞦左傳論》(中華書局1981年)、《春鞦左傳詞典》(中華書局1985年)、《楊伯峻治學論稿》(嶽麓書社1992年)、《楊伯峻學術論文集》(嶽麓書社1984年)等。
《孟子》記載瞭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是儒傢基本經典,影響極大。古往今來,注傢眾多,其中以今人楊伯峻先生的譯注為膾炙人口。
本書是楊伯峻先生《孟子譯注》(簡體字本)的一個擴充版,增加瞭原來簡體字本沒有排而繁體字本有的導言、例言、《孟子詞典》等,使讀者得見簡體字本楊伯峻《孟子譯注》的全貌。同時在紙張材料和裝幀方式上更考究,具有典藏價值。
##很喜歡孟子,論據信手拈來、生動貼切,果然當時是“不學詩,無以言”,《詩》被用來酬酢應答,齣使專對。
評分##孟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點實行仁政,而不同於大多西方哲學從人是罪惡的角度齣發,孟子理論的前提是性善論。他認為雖然人皆無恥,但是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即人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路見不平,善良救之;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為他...
評分 評分##通讀《孟子譯注》一遍之後,寫一篇淺薄的評論。 本書以孟子等人的言行詮釋瞭孟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於個人的修養,孟子認為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曰仁,始於惻隱之心;二曰義,始於羞惡之心;三曰禮,始於辭讓之心;四曰智,始於是非之心。他老人傢最不看重的是利益。人生的終極...
評分 評分##孟子雄辯瞭得,情商好高,很逗的一幕是“顧左右而言他”,喜歡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氣”。
評分 評分##一、《孟子》大旨,尊王而貶霸,抑今之「小民尊嚴」與「大國崛起」與。彼時諸侯爭雄,時不待人,我恐仁政未施而亡其國也。今之北歐,交通利而周遭安,中東、西亞之人尚不能來,彼時國相仇讎、近攻遠伐,故雖有仁政,民豈能來乎?水雖能就下而天下之民不能來,又豈能王天下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