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因车祸骤逝。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除吉卜林外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的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因此而绝望和颓丧,而是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最后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加缪的写作工具,到后来却更像是他的日记。
第三卷可 看到《夏》《堕落》和《流亡与独立王国》的源起。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反抗者》所掀起的激烈论战的反应。还有几个未及完成的写作计划,比如一个写朱莉·德·莱斯皮纳斯的剧本,一个将浮士德和唐璜两主题合二为一的剧本。当然,更有他已着手进行的小说《第一个人》。
##翻完加缪朋友圈,光散了,酒也凉了,又被拉回现实世界,到处是歪瓜裂枣,面目可憎,真泄气。
评分 评分##追求真相的人不会老。再加把劲的话,他也不会死。
评分##第三卷 我最喜欢的十个词,答案:世界,痛苦,土地,母亲,人们,沙漠,荣誉,穷困,夏天,海。 我们一定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在最适当的时机,选择与彼此别离。(《恩培多科勒之死》) 王尔德。他曾经想将艺术至于一切之上。但艺术的伟大不在于高高地超越一切,而是相反地能和...
评分1. 我感觉木心是像加缪的,有一搭没一搭讲的时候,金句频出,语言简洁,点到为止,简直不像是写给自己看的,像逗鱼。其他的倒没有那么妙趣横生起来,我可不敢说加缪的小说不好看,《局外人》我印象中也好看极了,《鼠疫》确实没看完,搁置了。 2. 于是,很难忍住不去《文学回忆...
评分 评分 评分##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加缪,在用所有人的道德标准塑造自己、并在此之后经历了进退维谷的煎熬之后,加缪说:“如今,我在碎片中游荡,没有任何法则,四分五裂,没有朋友并接受自己的孤单,不再抗拒我的独特和我的残缺之处。而且我也该去重建一个真相——在某种谎言中过了一辈子之后”,在此一阶段,加缪完成了从激流勇进的当局者到置身事外的局外人的转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远离纷扰与喧嚣、遵从自我、回归内心的渴望。本卷虽也有创作札记,却更像是私人日记,记录个人生活,记录在意大利、希腊等地的游历,加缪笔下的风景美极了,那些大海与岛屿是他独特的、长久的光源,给予他祥宁与喜悦。加缪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与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评价很有见地。本卷编校错误较多,有些翻译也很莫名其妙,“您如今也跟别人一样婊了”是什么鬼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