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東,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博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係主任、教授。
本書主要依據銘刻資料,並結閤文獻,采用“自下而上”的視角分析五六世紀高僧大德與知識階層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試圖弄清他們如何接受佛教、接受瞭什麼,進而探討佛教對普通民眾的思想與行為産生何種影響。
##文獻的切入視角,理論的引入,包括造像碑題記的精細處理,嘆為觀止。
評分##世紀之交侯旭東能寫齣這樣的課題實在是厲害,本書以北朝北方民眾佛教信仰及造像記關係為研究對象,用的卻是現代社會學、統計學的方法。能關注到“造像記”、“應驗記”等因“俗”而不被曆代學者重視的材料,但這些材料卻有著大量的樣本數,且與新史學所重視的“民眾”概念密不可分,故適閤引入現代社會學的研究法。之前看過一個侯旭東的訪談,他看書極其廣博,研究思路也很靈活,不得不佩服此公。
評分 評分 評分##一刷,博論版
評分##以造像記為主要依據,以五六世紀北方一般民眾與佛教關係為討論對象,對民眾的佛教崇奉對象、願望、造像供養的內涵等展開深廣的分析,對普通民眾接受佛教的文化和心理基礎有自覺的關注。行文思路清晰,文字很乾淨。
評分 評分##在zlibrary看到,原來是93年侯老師的博論。剛開始沒細看以為是造像的分析,後來發現是造像記的研究,通過民間的造像記來看北方區域的佛教信仰,沒有涉及塑像、圖式等物質文化方麵的東西。也許是因為造像記保存的比塑像更多更完整吧。
評分##早年間博論,基本上還是實打實的實證型文章,整理材料和分析材料做的中規中矩,但是對於一些重要的問題並沒有給齣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比如造像記反映齣來的信仰問題,後來嚮哪個方嚮發展瞭?造像的位置及規模大小、精緻程度和造像記內容有沒有關係?為什麼隻有佛教的造像記流傳到瞭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