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黄仁宇还是青少年时,梦想成为拿破仑。数年后他发现自己在蒋介石的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他的士兵每月薪饷十二元,但如果携带一挺轻机关枪投奔附近山头的土匪,每人却能领到七千元。情势如此,黄仁宇无法成为军事英雄也不足为奇了。
他之后去过印度及缅甸。在《黄仁宇作品系列·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中,西方世界的读者将有第一手机会了解,史迪威将军的美国幕僚群及中国野战部队之间如何进行恶意竞争,而且是站在后者的角度观察。我们的作者就在现场。
##黄仁宇竟然与那么多国共之际的名人有过交集,这本书与其说是回忆录,不如说是借着点滴回忆来叙述自己的历史观与历史结论,关于他自身的学术经历也让人感慨,写出万历十五年的人也会面临被辞退,靠社保金养老金生活的地步。
评分##能写出《黄河青山》这个标题的人,一定有家国情怀,男人的胸怀,我喜欢这样的男人。
评分##看完了Z同学推荐的《黄河青山》,“不要忘记自己心中的困惑,不要停下观察和思考。” 历史远远超越我们的喜欢或不喜欢。
评分多年前,在学校图书馆读到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很特别,讲述了一个国民党军官如何变成一个历史学家,夹叙夹议,将个人命运放在历史背景上,写得非常生动。 ======================================================================== 最近,我重读这本书,才发觉以前读得太粗...
评分 评分 评分至此将黄仁宇先生的所有著作草览完毕了,读第一本是在考研的过程中,读完的时候已经落榜调剂一个多月了。之前之后,读的心境不一样,但是所受的鼓舞一直在。黄先生在家国破碎的情境下渡过整个青年时代。而后为求索而转而读历史系。无论其观点所受之褒贬争议,单是这经历已足够激励我了。读《黄河青山》人是俗人,事是俗事,但后面有家国情怀,有上下求索之心。我是俗人,也耽于俗事,但我自认有向学之心,以此为支撑,足以让我走下去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