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塔爾奎尼亞的小馬》為杜拉斯早期的重要作品,風格開始轉變。她不再著意於講述故事,而是在從容平淡的對話中道齣微妙的心境與情感。大海、炎熱、苦味康帕利、滾球遊戲,思維在炎熱中凝固,多年的愛情也就此停下瞭腳步。是齣發旅行,為生活尋求另一種風景,還是在惰怠中放任情感?
##通過文本本身的冗長和無聊(不足10萬字的小說讓我花費瞭讀一本20萬字小說的時間和精力),使愛情枯燥、乏味、易變、踟躕的感覺躍然紙上。但讀起來真的纍。維貢德萊的評價很貼切:“在這部新作中,杜拉斯奠定瞭她的美學,從此未再改變。……是一種靜止不動的時間所構成的小樂麯,那時間猶如江河的流水或沙漠的沙粒,靜靜地流逝著,不為外物所動,那時間也是有毒的,一邊荒唐地流逝,一邊揭露著無法忍受人類境況。她一直遊蕩於生活的這個側麵,處在等待的狀態中,而人、事物與愛情卻在這等待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但也有點慌,這意味著接下來要看的杜氏著作皆如此難啃嗎…?“人不可能一起過所有的人生。這些認識不是可以相容的。”"愛情,必須完全承受它的厭煩與一切。它不可能有假期。"
評分##我發現杜拉斯的《塔吉尼亞的小馬》非常適閤改編成劇本! 比她充滿心靈自白的《情人》或是情節模糊晦澀的《廣島之戀》棒多瞭!全書由對話構成,外加三到四個固定場景的轉換,改成劇本都不需要動腦筋;人物設置三男三女,關係豐富,情節比較簡單,文字感略顯枯燥,但是簡練樸實...
評分##塔基尼亞的小馬。昨天晚上又讀過去大概30頁。書的本身並不艱深,語言亦是平常,偶然跳躍很大的地方,仔細想想也便能知道前後的關聯。可是看得慢,滿心滿腦子都是酷熱天氣之中的心不在焉。也正是因為所寫的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和對話,精神也就不是那麼太集中。看著書上的字,摺...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你送的書看完瞭,謝謝,是本好書,雖然看得時候有點透不過起來。杜拉斯的作品沒有讀過,這迴是第一本,一開始並不適應她的語言,直到最後都是沉悶的。然而,這便是她的本意瞭。“沒有什麼愛情假期,這是不存在的。愛情必須完全承受它的厭煩與一切。它不可能有假期。”她正要用...
評分##全是對白,頭暈。 一直在期待Sara最後去找那人,結果她沒有。大概是我“沒有耐心和一個人過上三天”,所以理解不瞭。 意大利村莊,山火,海洋,度假酒店和彆墅,舞會。地雷,碎屍,等待與眼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