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
法國傳奇作傢。她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例如:《抵擋太平洋的堤壩》(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1950;電影由Rene Clement執導,1958)、《如歌的中闆》(Moderato Cantabile,1958;電影由Peter Brook執導,1960)、《夏夜十時半》(Dix heures et demi du soir en ete,1960;電影由Jules Dassin執導,1967)等。她也寫電影劇本,如廣為人知的《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1959/60)即為她與亞蘭.雷內(Alain Resnais)閤作的電影。
她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和六○年代的社運,所涉獵的領域十分廣泛。她關注的重點多是無助的兒童、行乞的女人、殘酷的戰爭、不可能的愛情……都是沒有國界的。她是生於越南的貧窮法國人,即使迴到法國,都自覺是個「異鄉人」,這種無從歸屬之感反而讓她敏銳地瞭解到人生的憂慮與哀愁;同時她也在書寫、影像上打破各種拘束、挑戰一切界線,因此其小說被稱為「極限文學」。
譯者簡介 王東亮
譯有羅蘭‧巴特的《符號學原理》、莫裏斯‧梅洛龐蒂《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 》、莒哈絲的《情人》跟《 勞兒之劫 》等法語書,現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係教授。
有關勞兒.瓦萊莉.斯坦茵的故事,確切的發生始時間,是在舞會最後的來客,他走進瞭市立娛樂場舞廳大門哪一刻……它持續到黎明時分,勞兒因此發生瞭巨大的變化。舞會結束,夜晚終止,這個故事熄滅,沉眠,大約有十年光景。然後,某一天她目睹一對情人在街上親吻,這一吻又喚醒瞭這個故事……
本書特色
◎「不能修改。不可能。這是我最想寫,同時也是我最難懂的一本書。」莒哈絲如是說。那就讓我們來進入這個夢霧中的倒敘,傾聽女主角的心情獨奏。
◎強奪、綁架、劫持;迷狂、狂喜、迷醉--從書名「Ravissement」所代錶的分歧意義,就知道此書透著一股隱晦、不安、暴力。這是作者舉哈絲最迷離的一部有關搬弄潛意思、文字敘述手段的奇書。
##Le ravissement de Lol V.Stein 是勞兒之劫的原名。 看一本書之前我通常會仔細看完前序或者後序。一般是譯者的注解,關於作者的生平,寫作的目的以及譯者自身對於作品的理解。 這些幫助我瞭解一部作品,能夠在閱讀的時候更好的理解它。就比如說聽歌之前先瞭解創作的過程,作品...
評分 評分 評分勞兒·施泰因的迷狂——黑暗之心,席捲一切的漩渦中央…… 迷狂——眩暈,失去邏輯,失去判斷,墮落,倒下……在時空之外,在世界之外,隱匿。 勞兒超越瞭瘋狂,她是一個空殼,她的迷狂,看起來甚至比正常人更加冷靜。 受害者的身份是勞兒逃避的殼子,硬邦邦的,她躲在裏麵,...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