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11――),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锡,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迴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認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文革後主要的散文創作成果是《乾校六記》,記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乾校”中的生活經曆。另一個隨筆集《將飲茶》,部分也寫到瞭文革期間的遭遇,但更有價值的,是迴憶親人往事的部分。另齣版有《楊絳譯文集》。
本書前言
本書為楊絳女士的散文集。按創作時期收入楊絳女士的散文四十四篇,所收篇目,均由楊絳女士作瞭校訂。是迄今為止收輯最全和最新校定的楊絳散文匯編,包容瞭楊絳女士半個多世紀以來散文創作的基本麵貌,便於讀者瞭解楊絳女士散文風格的形成、發展和變化。
特色及評論
文章節選
陰一棵濃密的樹,站在太陽裏,像一個深沉的人:麵上耀著光,像一臉的高
##感覺象是上個世紀的夢,文革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傷痛總是在平淡之中,讓人感受的真切,那時的生活就象是夢,楊絳先生能夠將那時的生活展示給我們,感到真的是很佩服又臣服.
評分##味道淡,但是很有感觸 印象深的是寫她爸爸,寫錢鍾書和圍城, 還有乾校六記 感人的是,兩個人走瞭好遠,在菜地裏相會,說到當初選擇,還是沒有後悔留下來,留在大陸,誒
評分在書攤上花5塊錢淘到的寶貝,喜歡看楊絳寫人寫事,老人身上有一種淡泊的囂張,嗬嗬
評分##倆夫婦給我感覺和現在大學裏很多文科教授身上那股氣差不多,楊絳更明顯吧。語言功底並不好,但字裏行間要突顯自己是文化人;言行品質也不多善良,寫自傢事卻要卯著勁往正氣盎然一塵不染去。凡是妨礙瞭他們的優越感,背後不知道怎麼損你呢。說到底還是氣弱,缺乏公心,也俗。
評分##算是自己很認真的看過的書吧,當年浙江文藝齣的那一大套散文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楊絳迴憶她父親楊蔭杭的文章很讓我感動。
評分在書攤上花5塊錢淘到的寶貝,喜歡看楊絳寫人寫事,老人身上有一種淡泊的囂張,嗬嗬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