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

但是还有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波] 切斯瓦夫·米沃什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故土追忆(一九八六)
人间乐园
一 夏天
二 圆球
三 天堂
四 人间
五 人间续集
逐出乐园之后
紧身胸衣的诱惑—扣钩
安娜莱娜
黄色自行车
进入树里
又一天
冬季
男孩
萨勒姆市
一九一三年
黎明
中午
一八八〇年返回克拉科夫
城市
准备
在不十分的真实之中
意识
祷告
乔姆斯基神父,多年之后
悟出
给伊格莱柯•载特的挽歌
安卡
神正论
餐桌 之一
餐桌 之二
我的
感激
七十岁的诗人
以一句话为家
纪事(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
有一只猫的肖像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我
骷髅
陶罐
万圣节前夜
这一个
忏悔
给扬•莱本斯坦因
和她同在
老妇人
天堂应该怎样
希腊咖啡馆
但是还有书籍
和妻子雅妮娜诀别

美丽的年代(一九一三)
西伯利亚大铁路
乌拉尔山以东
首演
北方航线
蝾螈
清晰的头脑
巴黎场景
泰坦尼克号
惊恐之梦(一九一八)
黄昏中的无篷马车(一九三〇)
一九四五年
诗体讲座六次
讲座一
讲座二
讲座三
讲座四
讲座五
讲座六
彼岸(一九九一)
铁匠作坊
亚当和夏娃
傍晚
创世
林奈
音乐
化身
阿努塞维奇先生
语文学
然而
在耶鲁大学
一 谈话
二 德•巴尔扎克先生
三 特纳
四 康斯泰伯
五 柯罗
拜内克图书馆
蓟菜、荨麻
和解
长住之地
彼岸
阅读安娜•卡敏斯卡的笔记本
青年时代
共有
照片
持久的影子
二者必居其一
两首诗
和让娜的谈话
诗论世纪末
蜘蛛
很久以前很遥远
继承者
摘杏
沉思
沙滩
故地重游
无题
晚安
十二月一日
但丁
意义
卡佳
哲学家之家
面对大河(一九九五)
在某个年龄
朗诵
为什么
卡普里岛
报告
立陶宛,五十二年后
女神
庄园
某个地方
这我喜欢
谁?
青春之城
草地
在加勒比海岛屿上翻译安娜•希维尔什琴斯卡
致良心
博物馆的墙壁
一个艺术家的生平
人间乐园:地狱
现实主义
还有一个矛盾
哎呼!
皮尔逊学院
萨拉热窝
致艾伦•金斯伯格
蜘蛛人
过去
波点连衣裙
柏拉图对话集
为尤斯蒂娜宽衣
对诗的补充
退休的老人
万达
为维护猫的荣誉致信教授女士及其他
折磨(莱舍克•考瓦科夫斯基)
戏耍约伯?(杨•安杰伊•克沃彻夫斯基OP)
呼格
这个世界
其他地方的一些事
圣殿
摆脱痛苦之后
身体
在谢泰伊涅
八十以后
路边的小狗(一九九八)
路边的小狗
不是我的
我也曾喜欢
创造日
近前
他们奔跑
不可能
鹈鹕
石球
水壶
另一个笔记本—寻回的纸页
美国
从我的牙医诊所的窗口望去
名称

布里
审慎
短路
海兰卡
海兰卡的宗教
幸村

克里斯
河流
这(二○○○)

致榛树
我不明白
我的爷爷齐格蒙特•库纳特

旅途归来
头颅
忘了吧
在城里
如实自述,在机场就着一杯威士忌,或者是在
明尼阿波利斯
写在我八十八岁生日之际
奔跑
在溪边
噢!
噢!(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噢!(萨尔瓦多•罗萨)
噢!(爱德华•霍普)
无论身在何方
窥淫狂
所谓生活
规则
在黑色的绝望中
榜样
从梦中醒来
沉没的人们
极北蝰
得克萨斯
杂技演员
你们,被征服的人
标本
一九○○年
显而易见
自己的秘密
如果
被回避的区域
带着伤害
为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诗歌之夜选诗
保罗二世八十寿辰颂
我从珍妮•海尔施那里学到了什么?
对立
兹杰霍夫斯基
反对菲利普•拉金的诗歌
致诗人之死
关于人的不平等
亚历山大•瓦特的领带
致诗人罗伯特•洛维尔
德加的蜡笔画
西西里又或米兰达之岛
关于诗歌,源于赫贝特病故的电话
恶由何来
鲁热维奇
园丁
一和多
酒鬼进入天堂之门
仪式
人们
在教区教堂
祈祷
恶魔
之后
放射的光亮
晚收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 漂泊,碎片,匆忙,一无所有,“但是还有书籍”。

★ 适合随身读的诺奖经典,送给热爱自由、诗和生活的自己和朋友。

★ 两册小开本便携版《米沃什诗集》,纪念伟大的诗人米沃什获诺贝尔文学奖45周年/逝世20周年。阅读是最好的追随。

《但是还有书籍:米沃什诗歌1981-2001》 汇集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81年至2001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发表的年代,收录米沃什诗作207首,包括《故土追忆》(1986)、《纪事》(1985-1987)、《彼岸》(1991)、《面对大河》(1995)、《路边的小狗》(1998)和《这》(2000)。1980年代的诗歌里,诗人追忆已逝的人和难以涉足的故土,沉思我们共同的命运,但“还是学不会妥帖叙事,平心静气”。进入1990年代之后,诗歌包含了与其他人士的往来对话,对人世的描述冷峻,字里行间热血依旧,延续了对善与恶、真实与自由的探讨。诗人将个人经验和历史视角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启示性的洞察力。

本书与《礼物:米沃什诗歌1931-1981》共同构成《米沃什诗集》(平装便携版)。

【编辑推荐】:

★ 2024年8月是米沃什逝世二十周年,2025年是米沃什获诺贝尔文学奖四十五周年。

两册小开本平装,精致而完整地收录诗人创作于1931年至2001年间的336首诗作,按年代排序,融贯地显示了诗人创作的轨迹。完整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其无可匹敌的精确与优雅,定义了他所属时代的悲剧与美。他的诗歌,无论是描述他在波兰度过的少年时代、战乱中华沙的悲痛或他对信仰的追寻,都令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平凡人生的个体性。诗歌对死亡、战争、爱与信念的探索扣人心弦,震动人心并为之深思低回: “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其本身已远非任何语言可以形容。”

★ 在米沃什看来,诗歌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诗歌的意义在于尽全力捕捉可触知的真相,“它的目的就是,而且只能是,拯救。” 他的诗跨越了二十世纪,把过去和现代相连,把自己与读者相连,以一句话为家,对抗混乱与虚无。

★ 全新瘦长诗歌开本,装帧亲和轻便,适合旅行、通勤携带阅读。

【媒体评论】:

米沃什的诗作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中,散发着纪念碑式的灿烂光辉”。——《纽约时报》

米沃什的作品再次让我们感知诗歌从过往习俗中汲取的自然的、人性的、长久的伟大力量,古代与现代历史的层次,广阔的视觉体验,多元语言与文学……鲜活和痛苦讲述,将米沃什塑造为描绘阴郁的历史诗人。——《纽约时报书评》

我毫不犹豫地说,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瑟夫•布罗茨基

米沃什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并在二十世纪万神殿拥有他的位置,因为他的作品满足严肃与欢乐的胃口,而“诗歌”这个词在每一种语言中唤醒的正是严肃与欢乐。——谢默斯•希尼

他的诗歌直面人类生存的困境,在当代诗歌中自成一体。——《华盛顿时报》

用户评价

评分

##萝蓝共读137·但爱人会老去,1981年(这套书的下册)开始,米沃什进入老年状态,他写更多的是死亡议题。我是老人,我肯定是更爱下半本,比起上一本他要冲进战场,他时常提及世界的产生,我更喜欢这本失落中的稳定,他写:“我不愿意再度年轻,虽然羡慕。我重又纠缠在我命运和基·因里。这样的艰难还是只遭受一次为好。”但是他又为这段老年经历注入了很特别的诗意,“但愿我能够说出:我已经满足,凡是今生可以体验的,我都体验过。但是我像一个怯懦的人拉开窗帘,张望一场无法理解的漫长的盛宴。”世界在他笔下变得寂静,爱情不再不可得,可以是两情相悦之后的平静分离,喜欢《彼岸》整篇。他对死亡那种接受但又难以完全摆脱痛苦的稳定状态,很多诗都有这影子,就像我回头读他年轻时候诗一样,这本里面也有很多他自己的追忆,既愚蠢又珍惜回望。

评分

这本比另一本更柔情旖旎一些,但我反而偏爱这首:“在不十分的真实之中/还有不十分的艺术/不十分的法律/不十分的科学/在不十分的天空之下/在不十分的大地上/不十分无辜的人们/不十分堕落的人们”。

评分

##萝蓝共读137·但爱人会老去,1981年(这套书的下册)开始,米沃什进入老年状态,他写更多的是死亡议题。我是老人,我肯定是更爱下半本,比起上一本他要冲进战场,他时常提及世界的产生,我更喜欢这本失落中的稳定,他写:“我不愿意再度年轻,虽然羡慕。我重又纠缠在我命运和基·因里。这样的艰难还是只遭受一次为好。”但是他又为这段老年经历注入了很特别的诗意,“但愿我能够说出:我已经满足,凡是今生可以体验的,我都体验过。但是我像一个怯懦的人拉开窗帘,张望一场无法理解的漫长的盛宴。”世界在他笔下变得寂静,爱情不再不可得,可以是两情相悦之后的平静分离,喜欢《彼岸》整篇。他对死亡那种接受但又难以完全摆脱痛苦的稳定状态,很多诗都有这影子,就像我回头读他年轻时候诗一样,这本里面也有很多他自己的追忆,既愚蠢又珍惜回望。

评分

##看了《故土追忆》

评分

##萝蓝共读137·但爱人会老去,1981年(这套书的下册)开始,米沃什进入老年状态,他写更多的是死亡议题。我是老人,我肯定是更爱下半本,比起上一本他要冲进战场,他时常提及世界的产生,我更喜欢这本失落中的稳定,他写:“我不愿意再度年轻,虽然羡慕。我重又纠缠在我命运和基·因里。这样的艰难还是只遭受一次为好。”但是他又为这段老年经历注入了很特别的诗意,“但愿我能够说出:我已经满足,凡是今生可以体验的,我都体验过。但是我像一个怯懦的人拉开窗帘,张望一场无法理解的漫长的盛宴。”世界在他笔下变得寂静,爱情不再不可得,可以是两情相悦之后的平静分离,喜欢《彼岸》整篇。他对死亡那种接受但又难以完全摆脱痛苦的稳定状态,很多诗都有这影子,就像我回头读他年轻时候诗一样,这本里面也有很多他自己的追忆,既愚蠢又珍惜回望。

评分

评分

评分

##萝蓝共读137·但爱人会老去,1981年(这套书的下册)开始,米沃什进入老年状态,他写更多的是死亡议题。我是老人,我肯定是更爱下半本,比起上一本他要冲进战场,他时常提及世界的产生,我更喜欢这本失落中的稳定,他写:“我不愿意再度年轻,虽然羡慕。我重又纠缠在我命运和基·因里。这样的艰难还是只遭受一次为好。”但是他又为这段老年经历注入了很特别的诗意,“但愿我能够说出:我已经满足,凡是今生可以体验的,我都体验过。但是我像一个怯懦的人拉开窗帘,张望一场无法理解的漫长的盛宴。”世界在他笔下变得寂静,爱情不再不可得,可以是两情相悦之后的平静分离,喜欢《彼岸》整篇。他对死亡那种接受但又难以完全摆脱痛苦的稳定状态,很多诗都有这影子,就像我回头读他年轻时候诗一样,这本里面也有很多他自己的追忆,既愚蠢又珍惜回望。

评分

这本比另一本更柔情旖旎一些,但我反而偏爱这首:“在不十分的真实之中/还有不十分的艺术/不十分的法律/不十分的科学/在不十分的天空之下/在不十分的大地上/不十分无辜的人们/不十分堕落的人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