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形而上學的窠臼,將哲學落地為一門具體的“手藝”
以物為中介,探索“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新路徑
--
受西方哲學影響,當代中國哲學長期以抽象的概念和範疇為對象,而忽視對經驗領域具體的人、事、物的思考,這與中國古代典籍對人物與故事的重視背道而馳。為此,陳少明倡導將“做中國哲學”當作一門與經驗領域息息相關的“手藝”,以對具體事物的描述代替抽象的概念分析,輔之以“溯源”和“拼貼”的手法,從而跳齣“從概念到概念”的窠臼,以“物”為中介探索進入和詮釋中國哲學的新方法、新路徑。
本書收錄的十篇文章,是陳少明近十幾年對“物”及其意義結構進行深入思考的成果,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瞭心與物、道與器、經典世界與曆史世界的關係,涉及對孔子“在陳絕糧”、王陽明“南鎮觀花”、“特修斯之船”等曆史典故和哲學公案的全新討論,以及對商周青銅器、王羲之《蘭亭序》書帖等具體的“物”之精神內涵的發掘與闡釋,體現瞭建構與西方形而上學截然不同的“道器形上學”的寶貴嘗試。
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評分打破傳統研究路徑,探索心與物、道與器的深刻關係,《問物》新書上市,探究“做中國哲學”的新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