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里,高彦颐指出,“缠足”解组为三种层次的时间性:具有文化荣耀或正当性的缠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缠足,以及个体体现的缠足。这种解组使得反缠足论述的进步史观与所谓的“缠足的终结”之间,出现了某种“时间差”。人们不会在一夕之间从旧式生活翻转到新式生活。即使缠足已然丧失其文化光环,不少小脚母亲还是固着于传统思维,继续为女儿缠脚,固执地相信小脚才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换言之,过渡时代呈现出来的特色,是一种“在时间、感情和时尚之间徘徊、游移和摆荡的动态”(第7页)。缠足的终结并不是一个“从缠到解’’的直线进程;相反的,缠足既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多样的现象,其消逝必然历经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也必然纠缠在上述三种时间性的错乱步调之中。
主要针对两种放足论调:现代主义者受优生学影响,将国贫民弱归结于缠足女性;传教士视缠足为中国落后的象征(女性遭摧残的身体反而成国耻)。否定两者后,作者将缠足推延为另一种国族寓言:缠足是女性用来攀登社会阶梯的,不是用来攀山的;而那些痴迷金莲而不得其法的女子,一如白首功名的男子,都是老大帝国的象征。看到一半以为叙述女性甘愿缠足是强调自由意志,实在小看作者了——后文明确表示,女性实际上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她们共同构建和维持了这项习俗。
评分 评分 评分##正如作者在尾声中写的,缠足既美丽又丑陋,既非自愿亦非强迫(是美丽还是丑陋,和自愿还是强迫同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如何理解这种“自愿”,这种自愿里到底有多少能动性和主体性?不然任何已经成为文化惯习的习俗(比如现代的时尚产业),甚至政治观念,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可以用“自我呈现”、“自尊的一种具体体现”或“我自得其乐,你管得着么”来解释一切。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