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精选集(特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经典著作中精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特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人生和社会”,结合梁漱溟先生一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精神重建的年轻人提供一份精神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一辑“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放眼来看,心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问题来了,正是我们创造的机会到了。
第四辑“精神有所归 生活有重心”——说话是力量小,一定要在说话之外,办法在说话之外,在空口讲之外。
第五辑“志趣有所感发 便是一次向上”——“我怎么样去生活”的问题没有唯一不二的答案,我们只能告诉人去觅他的路,觅了路如何走而已。
当变幻莫测的世界无法把握,我们只能把握自己。不要对困惑熟视无睹,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读一读梁漱溟先生“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文拼配,基本在其他梁漱溟书中看过,并灌了个鸡汤名
评分##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书籍,这是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哲思,书中精选内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犹如一束光,为今天迷茫的年轻人,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评分##和智者对话,学习痛快的活着之法
评分##以前对梁漱溟先生唯一的认知便是,他乃“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这次看本书,发现先生是个很有趣、见识也极为超前的人。 先生幼时入西式学堂,受新式教育,理化英文皆习之。自诉思想历程如下: 少时倾向变法维新,1913年生出世心思,醉心佛学。1917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哲学,研究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最后走上儒家的路子,变出世为入世。1931年,在山东施“乡治实验”,包括实验小学、试验农场、卫生院、金融流通处等,先生想“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1931年!先生就有如此清晰的思路、落地方案和执行,惜被迫止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当然,那时还有个和先生同岁的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人逝于先生之前,先生提及他时:“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评分##和智者对话,学习痛快的活着之法
评分##选文拼配,基本在其他梁漱溟书中看过,并灌了个鸡汤名
评分##51/2023.11.14 照我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可指,如其寻问,就是在人生生活上而有其意义;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可评,如其寻问,那么不论何人当下都已圆足无缺无欠(不待什么事业、功德、学问、名誉,或什么好的成就,而后才有价值)。人生没有什么责任可负,如其寻问,那么只有当下自己所责之于自己的。尤其要切着大家错误点而说的,就是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 ——梁漱溟《合理的人生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