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后

帝国之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沙培德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译序

致谢
引言
“帝国之后”
清朝君主制
清末背景
第一章 康有为的权力哲学与戊戌变法
圣人康有为
皇帝:权力与制约
中国改良主义者想象中的明治天皇
国家的今文经愿景
第二章 梁启超与公民国家
关于帝国的必要性
梁启超、明治日本及其他
政治秩序中的公与私
第三章 “主权”与被翻译的国家
运动中的主权国家
国家职能
梁启超:走向国家主义
无约束的国家主义
第四章 渐弱的保守声音
儒家改良主义
湖南人的反应:生活在三种联结中
作为个人的政治
第五章 身份、历史与革命
种族科学
种族意识与革命
创伤与复仇
历史化身份,创造国粹(1)
历史化身份,创造民粹(2)
第六章 光复与革命
共和主义、自由、自治
作为个人的政治
权利、公民权、社会主义
第七章 中华民国成立
共和主义的仪式:“双十”
共和主义的仪式:国旗和国歌
袁世凯与共和国仪式
第八章 末代皇帝
立宪王朝
儒家思想与共和主义
新文化插曲
将故宫收归国有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885年至1924年间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与文化变革,这场变革根本上是由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引起的。本书追溯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探讨经历过两千多年君主统治的中国人,为何在清末民初不再相信君主制,并且如何在新观念上建设新的国家。作者娴熟运用各类史料,不仅梳理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演变,分析大众政治文化中反映出来的观念,还重点阐释“公民”“主权”等概念在中国被吸收与改进的过程,为中国从旧式王朝向现代国家的关键转型提供了新的解释,对有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经典话题亦能有所启发。

方法论上,本书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置于国内政治斗争以及对帝国主义反应的大背景之下,勾勒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清晰脉络,提供了一种对跨文化知识交流的有益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比较贴近历史史实的一次梳理了,虽然没有那么理论和深入,但尊重历史的真实发展过程和个人思想的不断转变最重要。(1904年,慈禧的照片可以随意购买)(清末《扬州十日记》等的再流行是创伤记忆的一次运作)(民初的国民身份通过一系列政治仪式奠定)

评分

##比较贴近历史史实的一次梳理了,虽然没有那么理论和深入,但尊重历史的真实发展过程和个人思想的不断转变最重要。(1904年,慈禧的照片可以随意购买)(清末《扬州十日记》等的再流行是创伤记忆的一次运作)(民初的国民身份通过一系列政治仪式奠定)

评分

##本书主要是围绕中国人对皇帝制度的观念转变来讲述的,始于维新运动的知识分子教父康有为,终于 1924 年最后一位清朝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在书中我们能见到知识分子们的新思想、新思维方式的流行与蔓延,进化主义、功利主义和民主观念等都不断冲击着封建君主观念,清楚地为我们呈现了清末民初国家概念在知识分子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演变历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