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至1924年间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与文化变革,这场变革根本上是由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引起的。本书追溯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探讨经历过两千多年君主统治的中国人,为何在清末民初不再相信君主制,并且如何在新观念上建设新的国家。作者娴熟运用各类史料,不仅梳理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演变,分析大众政治文化中反映出来的观念,还重点阐释“公民”“主权”等概念在中国被吸收与改进的过程,为中国从旧式王朝向现代国家的关键转型提供了新的解释,对有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经典话题亦能有所启发。
方法论上,本书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置于国内政治斗争以及对帝国主义反应的大背景之下,勾勒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清晰脉络,提供了一种对跨文化知识交流的有益探索。
。
评分##比较贴近历史史实的一次梳理了,虽然没有那么理论和深入,但尊重历史的真实发展过程和个人思想的不断转变最重要。(1904年,慈禧的照片可以随意购买)(清末《扬州十日记》等的再流行是创伤记忆的一次运作)(民初的国民身份通过一系列政治仪式奠定)
评分##比较贴近历史史实的一次梳理了,虽然没有那么理论和深入,但尊重历史的真实发展过程和个人思想的不断转变最重要。(1904年,慈禧的照片可以随意购买)(清末《扬州十日记》等的再流行是创伤记忆的一次运作)(民初的国民身份通过一系列政治仪式奠定)
评分##本书主要是围绕中国人对皇帝制度的观念转变来讲述的,始于维新运动的知识分子教父康有为,终于 1924 年最后一位清朝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在书中我们能见到知识分子们的新思想、新思维方式的流行与蔓延,进化主义、功利主义和民主观念等都不断冲击着封建君主观念,清楚地为我们呈现了清末民初国家概念在知识分子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演变历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