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知识+诗文+故事。从文学再一次进入二十四节气。
说不尽的二十四节气,读不完的诗人文心
立春东风解冻,夏至蝉始鸣,寒露时菊有黄华,小雪闭塞而成冬。
从古到今,从农人到文人,每个人都有与节气相关的生命体验。在本书中,文珍以关于节气的古典诗词破题,辅以二十四节气的民俗小知识,融汇古今。
宋祁写立春“剪尽春云作舞衣”;陆游写“立夏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无名氏写秋分“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东坡于小雪日再访赤壁……每个诗句背后都藏着一时的天气,一时的心情。斗转星移,人随时序生长。老病生死有时,珍重欢喜亦有时。百年前的古人与我们在节气中感受着情感的同频共振。
向古人偷师,将日子活出新鲜感。
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生活美学,是点缀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
立春日吃春饼、戴春燕;清明时节,杏花春雨,宜踏春,宜寻访故人;秋分,丹桂飘香;霜降前后,柿子风味最佳……从古由来的节俗可见,古人皆是生活家,每日都能活出新鲜趣味。向古人偷师,点缀自己的生活。诚如作者所说:“我想让未来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纪,仍有无数热爱生活的中国人,认真而有仪式感地活在当下。”
平装裸脊,开本单手可握,封面设计清雅可人,可以随身携带的日常好物
此次开本选择了单手可握的小32开,线状裸脊,可完全摊开。70克天岳书纸,平滑柔软。特邀汐和担纲整体装帧设计,封面清雅可人。内文根据季节变化,采用中国传统的红、绿配色印刷。内外相照,“文质彬彬”。
【内容简介】
“过去的诗人想不到自己会被后世反复诵读,以此想象岁时秩序井然的旧日——但我却想让未来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纪,仍有无数热爱生活的中国人,认真而有仪式感地活在当下。”
本书是作家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节气亦可作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三四年前开始,每到一个节气,我都会在微博摘录一句诗词。“惊蛰”“芒种”“处暑”“寒露”这些名字都好美。记录节气,就是在记录时间,也是在记录生活。一年又一年,工作、读书、交友,种种。
评分##好美好美!暗日中的希望。
评分##如今,每一个节气都有它的仪式感,文珍在《风日有清欢》中把知识、诗文融合于她的生活故事中,她把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二十四节气,则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注入了多元化的仪式感,使这一天,与其他的每一天都有所不同。而这种仪式感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那些易被忽略、遗忘的珍贵的东西,和无尽的可能。这样的生活,才会有值得留恋与回味的人间烟火气。
评分##几年前的大学最后一年,考完了研究生,正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泡在图书馆,随手翻到文珍的《柒》。初春的夜里,歪在宿舍上铺,一口气读完。我和中文系的朋友推荐,我说,这个作家写的心理描写就像在写我,好多这样的描写,好多隐匿的我,于是,一直读她,直到现在。 “一个不吃饺子的人如何过立冬?”“小雪这一天看不到雪的南方人可以怎么庆祝?”文珍又一次的散文集里,遍布这样细小的的生活方式,她要分享的,还有这种情藏于节气的生活仪式感。养过的三花猫,可爱的干女儿,与旧友的相处,爱吃馅少的馄饨不爱吃饺子,胡同里溜达散步,北大考研,父母趣事,北大猫协,家猫的故事,人文社的同事女儿……除了诗文相映,还有生活之景。一些爱,一些痛,一些生活里的自己,一些自己眼里的生活。喜欢文珍在这里把自己再次带到我们读者眼前。
评分##这是唯一一本拿到实体书当晚就重读了一遍的自己的书。因为许许多多过去的好日子在里头(包括疫情前半年),也有更开心一点、用力生活的自己。
评分##作家三年来关于自己阅读、生活和观察世界的随笔集,借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相关诗词及文人行迹以抒发情思。文笔温婉娴静,舒缓松弛,如朋友般在面前絮絮念念,思忆过往,静看天气变换,庭前花开花落。
评分##24节气,是要足够敏感的人,才能在其间的变幻中体悟到什么,才能在古人的诗句里打捞出情绪。现代人真的很钝了,像我已经不知道当季时蔬是什么了,更不懂24节气里有关气候的细节。可以用可爱来形容这本书,从一开始作者的自我介绍就看乐了。喜欢里面写到的关于家里的小事,人物很生动,情感有不少共鸣。写林奕含,写木心的也很好,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下就下吧。
评分##向古人偷师,将日子活出新鲜感。 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生活美学,是点缀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
评分##这是唯一一本拿到实体书当晚就重读了一遍的自己的书。因为许许多多过去的好日子在里头(包括疫情前半年),也有更开心一点、用力生活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