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单读》继续关注当代青年创作者,与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合作,发表5位当代青年女导演的电影剧本和创作谈。这是单读首次用电影剧本的形式,呈现变化中的当代生活——
王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讲述了在故乡塔克拉玛干一段不断经历告别的童年;杨明明的《柔情史》,展现了北京胡同里一组痛苦的母女关系;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描绘了一名患癌的女记者在生存和理想间的挣扎;韩帅的《一九九九》,回忆了一名13岁少女初识性与死亡的过程;黄绮琳的《金都》,塑造了一位陷入真假结婚的女子,她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本辑《单读》还收录了艺术家陈哲的影像作品、陆茵茵和肯尼亚作家伊冯娜·阿德希安博·奥维奥的小说,以及默音的随笔和张敞的评论,他们用不同的文体和角度,共同逼近女性的世界,在其中寻找出许多个暗夜里的明亮时刻。
世事艰难,这些创作者的柔情与坚定此刻显得更加可贵,如杨明明导演所写:“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对‘痛苦’的感受力,而不是让自己真的去过心魔重重的生活。”
##读剧本和看电影都好动人
评分##第一次看剧本,看入迷了
评分##第一次看剧本,看入迷了
评分##呜呜呜有这样的书真好
评分##呜呜呜有这样的书真好
评分##确实发现女性关注的东西更加柔和但不是没有力量,并且女性更关注女性的困境。女人对于年龄婚姻爱情确实比男人更加在意,但我觉得女人不是天生在意而是环境、书籍、影视剧…带给女性的固化思维,反而打破这些会更快乐的生活
评分##《金都》写的很妙。
评分##女性的力量
评分##本书收录《金都》全本剧本。我也就读了这个……读剧本发现,张莉芳曾经有过一段女女情,对象是婚纱店试衣服的Mabel,后者厌倦了女同志不确定的感情生活,才选择结婚。男主估计不知道这一段前史,但又很害怕女主和林二汶去福州时“情难自禁”,纯粹就是恐同了。剧本里男主显而易见让人憎恶,朱柏康饰演时做了一些日常化处理,有所升华:生活中顺性别男性幼稚、善妒与控制狂……过于普遍,而让人无法轻易察觉。杨树伟这个角色极好,可能大陆电影工作者都还没创作出类似人物,集合了中国过去十年受益于互联网经济、有些许启蒙思想、却又精致利己、难以脱离父权教化的这样一位男性。他希望女友打胎时,可以轻易地“无中生友”来威胁。黄琦琳有温情,洞穿世相,却不轻易嘲讽。如果不是香港电影的脉络这样被打断,她或许可以承接许鞍华衣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