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痴呆,尤其是老年痴呆,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变得越来越熟悉。而与此同时,日益低龄化的阿尔茨海默病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二者都以记忆衰退以及语言、行为、思维的功能失调为主要特征,但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的一种类型,并且引起了很大部分的痴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痴呆,一旦发生,都会对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如何去应对这种陌生而又熟悉的疾病,是我们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本书作者一生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作者采用了生物-心理-社会学的研究模式,以极为人性化的视角来探究如何让患者及其家人生活得更好。在此主题下,作者将回答以下问题:痴呆的典型征兆和症状是什么?如何做出诊断?是否有遗传因素?目前有哪些药物可供治疗?为什么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至为重要?为什么我们需要把患者看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患者?为什么有时候非药物手段比药物手段更有效?患者能否结交新朋友?作为老朋友,如何与患者相处?作为患者的照料伙伴,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
##任何对于大脑功能问题的认识、判断、治疗和对待方式,都深切地展现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这不仅仅是说,我们通过对病态的理解来认识何为正常、如何保持正常,更多地还在于,我们是否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存在着缺失、偏离、错误的部分,这些部分恰恰内在于正常之中。从阿尔茨海默病到各种各样的大脑功能退行性疾病,都是一种走向死亡的过程,或者说,走向非人的过程——不仅是作为人的行动能力、社会能力在消失,也是亲属在照料过程中同样饱受折磨、痛苦和疲惫,发觉自己很难再将对方视为人或者至少是完全的人。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其中还有着希望,即使是老年人、阿尔茨海默患者也同样有着希望,那就是重新理解他仍然作为人而存在的根本,意志、理解、哪怕最小的行动的可能。
评分##用详尽通俗的言语介绍并解释了逐渐常态普遍化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医学基础知识,诸如症状、征兆、影响、病因、诊断、遗传因素、用药,除此以外,着重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进行广泛讨论,从中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让他们能逐步适应患者的变化,并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接受和放下。
评分##内容通俗易懂,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也会更懂得该如何照顾、支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评分##科普内容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结构 难易程度,这本书全做到了。结构清晰,读起来比较容易也不难理解内容,作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是个非常温暖的人,作为科普很合格。 这些方法 思路 理论不仅可以应用到阿尔兹海默症上,对日渐年迈思维不如年轻人活跃的父母也一样适用。最简单的总结其实就是给予他们更多尊重 耐心 理解和支持。作为一个正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这种内容和精神很值得传播。
评分##这本书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去了解患者的感受,学会关怀与照料他们、勇敢地与磨难进行抗争,且永不放弃。
评分##非常易读,阿兹海默症的症状主要是记忆功能障碍,而非记忆丧失。患者依旧可以看作一个健康人对待,他们有人的很多需求需要满足,价值感,联系感等等
评分##阿尔茨海默病人并不是疯子或傻子,认知障碍也不是存在于所有的认知活动中,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应该被最大程度地当作普通人来对待和尊重。作者从个人意识、自身属性、社会角色三类自我的角度去分析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科普内容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结构 难易程度,这本书全做到了。结构清晰,读起来比较容易也不难理解内容,作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是个非常温暖的人,作为科普很合格。 这些方法 思路 理论不仅可以应用到阿尔兹海默症上,对日渐年迈思维不如年轻人活跃的父母也一样适用。最简单的总结其实就是给予他们更多尊重 耐心 理解和支持。作为一个正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这种内容和精神很值得传播。
评分##阿尔茨海默病人并不是疯子或傻子,认知障碍也不是存在于所有的认知活动中,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应该被最大程度地当作普通人来对待和尊重。作者从个人意识、自身属性、社会角色三类自我的角度去分析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非常具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