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戴维戴维•M. 格兰茨关于斯摩棱斯克交战的鸿篇巨著的二卷,主要讲述1941年8月25日—9月10日发生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战斗,让一场重要的“被遗忘之战” ——苏军在当年9月初发动的第三场反攻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具体来说包括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预备队方面军的叶利尼亚进攻战役,以及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罗斯拉夫利—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作者指出,这一系列消耗战规模巨大,给德军造成的损失也远比过去人们认为的要大,导致了*央集团军群1941年12月在莫斯科门前遭遇挫败。
##被西方主流历史观影响了十几年,一直认为是德军战略失误和希特勒干预导致对苏战争的失败,但经过阅读格兰茨的著作后才明白其实并非如此,俄罗斯为什么能从一个本身落后又被蹂躏至半残的大国战后一跃成为能和西方抗衡几十年的强国答案貌似就在这段历史里面。
评分##第二卷已读完
评分##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一直算是个冷门,知名度和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没法比,估计是失利的战役不受待见,也没人宣传吧。至于是不是像书里说的那样,德军台风行动的失利是在斯摩棱斯克损耗过多造成的,这就是个玄学问题了,就跟现在的人站在上帝视角说德国战争潜力不如苏联,所以注定要失败一样。
评分看到最后,其实会回归历史宿命论。——“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假设是错的,希特勒不该按照德国的动员能力来估计苏联的实力。那正确的估计了苏联的实力又如何呢?德国难道就能拿出足够战争资源,从而取得胜利了?国运,其实就是天命。
评分看到最后,其实会回归历史宿命论。——“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假设是错的,希特勒不该按照德国的动员能力来估计苏联的实力。那正确的估计了苏联的实力又如何呢?德国难道就能拿出足够战争资源,从而取得胜利了?国运,其实就是天命。
评分##第二卷已读完
评分##第二卷已读完
评分##被西方主流历史观影响了十几年,一直认为是德军战略失误和希特勒干预导致对苏战争的失败,但经过阅读格兰茨的著作后才明白其实并非如此,俄罗斯为什么能从一个本身落后又被蹂躏至半残的大国战后一跃成为能和西方抗衡几十年的强国答案貌似就在这段历史里面。
评分##看到最后发现其实应该先看全书结论那五六十页再返回去看前面对应章节交战过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