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富強

競逐富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威廉·麥剋尼爾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言
第一章 古代的武器與社會
第二章 中國稱雄的時代(1000—1500年)
中世紀中國的市場和指令
中國境外的市場動員
第三章 歐洲人的戰爭業務(1000—1600年)
在意大利北部開闢戰爭業務
火藥革命與大西洋歐洲的崛起
市場奪取瞭控製權
第四章 歐洲人戰爭技藝的提高(1600—1750年)
地區性傳播
軍隊控製的改進
歐洲武裝部隊的正規化和半穩定化
第五章 歐洲暴力官僚化帶來的壓力(1700—1789年)
邊境擴張引發的不平衡
審慎重組帶來的挑戰
第六章 法國政治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影響(1789—1840年)
法國緩解人口壓力的措施
英國的不同情況
戰後協議(1815-1840年)
第七章 最初的戰爭工業化進程(1840—1884年)
商業組織與國傢軍備的競爭關係
普魯士戰法:戰爭的新範式
全球性影響
第八章 加劇的軍工互動(1884—1914年)
英國戰略地位的下降
英國軍工聯閤體的齣現
海軍軍備與經濟的政治化
理性設計與管理的限度
國際反響
第九章 二十世紀的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均勢與人口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第一階段(1914—1916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第二階段(1916—1918年)
兩次大戰之間的反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嚮管理經濟體製的迴歸
第十章1945年以來的軍備競賽和計劃經濟
結論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公元1000年,中國宋朝稱雄世界東方,卻又為何曇花一現?

近代歐洲如何做到超越傳統的封建帝國並最終在武備上一騎絕塵?

戰爭市場化、武備正規化、暴力官僚化如何發生?如何催生兩次世界大戰?

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怎樣實現對戰爭工業化的推動?軍事與工業如何互動?

大國博弈的時代,技術、軍事與人類社會如何實現共存?

《瘟疫與人》之後,史學大師威廉·麥剋尼爾再齣重磅力作

跨越韆年曆史劇變,聚焦東西方大國激烈博弈,以演化論視角縱覽世界大國競強曆程

集軍事、技術和社會於一爐,探索人類過去一韆年跌宕起伏,追溯我們其來有自的發展路徑

威廉·麥剋尼爾在《競逐富強》這部集軍事、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曆史巨著中,緻力於探索人類在上一個韆年的跌宕起伏,並追溯我們其來有自的發展路徑,讓我們看清世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當今不得不麵對的可怕窘境。

本書首先從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開始在美索不達米亞使用青銅武器和盔甲說起,談到前1800年武器變革,前1000年齣現職業軍隊。然後分十章重點敘述瞭在公元1000年後世界東西方主要國傢工業進步、武器製造、政府管理、社會秩序演變,歐洲人戰爭業務、戰爭技藝的提高,暴力官僚化帶來的壓力,法國政治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影響,簡述瞭20世紀的世界大戰特彆是1945年以來的美蘇軍備競賽和計劃經濟,包括民族國傢政治權力的較量,人口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技術發展對武器創新發明的促進,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核武器競賽及太空爭奪,等等。

本書的核心論點是:自11世紀齣現的世界範圍的商業轉型導緻瞭軍事行動日益屈從於市場力量的調遣和統治者的指令。麥剋尼爾認為,隻是到瞭我們這個時代,計劃經濟纔開始取代市場力量對大規模人力活動的操縱。本書直麵公元1000年來當今世界麵臨的重大問題,其中的發現、假說和廣博的學識足以令讀者重新審視我們這個時代,為我們未來更明智的決策提供堅實的理據。

---------------

【編輯推薦】

1. 20世紀史學大師、全球史奠基人、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威廉·麥剋尼爾的重要代錶作,《瘟疫與人》姊妹篇。《瘟疫與人》主要講述人類與微寄生物互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而本書的講述對象則是人類自身,研究人類之間盛行的巨寄生現象,即武力組織,尤其是不同時代的技術、軍事和社會力量。麥剋尼爾在這兩部作品中正式提齣人類社會組織及其運行中的“微寄生”和“巨寄生”現象,實現瞭人類曆史研究的巨大飛躍。

2. 巨寄生無處不在,它是權力與欲望、徵服與統治的代名詞,是揭秘人類曆史運轉演變的萬能鑰匙。本書主要圍繞戰爭的工業化進程展開,而植根於此的武力組織即軍隊,不直接從事生産,卻又嚴重附著於社會之上,獲得社會剩餘物資的分配權。無論是中世紀的封建領主,還是現代的民主國傢,都力圖獲得軍事優勢。追逐軍事優勢的過程也就是權力與欲望、徵服與統治的過程,社會隨之發生深刻的改變。麥剋尼爾在書中梳理瞭從冷兵器發展到原子彈的劇烈變化過程,其間伴隨武器變革、科技進步、政府管理、社會秩序演變、暴力官僚化、經濟模式轉變等多個維度的深刻變革,無不與巨寄生現象密切相關。

3. 一部跨越1000年、演化論視角的國傢發展史和世界競強史。過去的1000年是一個異常動蕩的年代,充滿不顧一切地彼此對立和永無休止的創造力。本書主要圍繞技術與政治力量之間的關係展開,從軍事史和經濟史看國傢崛起,也正是經濟政治化和軍事工業化推動瞭國傢崛起。戰爭工業化的曆史雖不過一個多世紀,但由此迸發的巨大力量卻一舉蕩滌往昔全部的勇武之道。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不穩定的變局,由此生發瞭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亟待拷問的大問題:武裝力量、軍事技術和人類社會如何能夠繼續共存?

4. 一部厚重、富有開拓性的軍事經濟社會史。本書以大量豐富細節突顯軍事對社會變革的深刻影響,從軍事到社會的變革模式在曆史中一再齣現。麥剋尼爾廣泛地引用不同時代的案例,展示齣軍事對社會的深刻作用。在每個案例中,他都深入到瞭足夠的技術細節,比如鑽孔式大炮的工藝、蒸汽船的早期演化過程等。這些技術細節,並非單純的史料挖掘,通過這些工藝的敘述,說明瞭社會為這些新軍事技術付齣的物資、經濟和組織代價。

5. 一部直通未來的警示之作。何時及是否會實現國傢體係嚮全球帝國的轉變,是我們人類麵臨的一個極其嚴肅的大問題。未來世界如何發展是個未知數,但我們如何行動和信仰什麼在尋常年代更為重要。無論未來如何,都需要清晰的大腦和果敢的行動,本書無疑對現代中國尤其具有藉鑒價值。

---------------

【名傢推薦】

整個世界都在威廉·麥剋尼爾手中。

——史景遷

威廉·麥剋尼爾教授的分析往往細緻入微,其涵蓋又好像無所不包,所以絕非三言兩語所能概括。其學識淵博,從歐洲文化到中國文化再到伊斯蘭文化均能做到駕輕就熟,從軍事、技術進步到社會經濟和政治演進同樣能夠鞭闢入裏。所以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部跨學科多角度的綜閤性巨作,從中既可一覽黃油的曆史,又能夠欣賞到槍炮問世的曆程。從大的方麵說,該書的突齣貢獻是醒示世人:我們人類有著共同的曆史,尤其關乎武器的選擇與戰爭,而這些又關乎人類未來的塑造。

——《華盛頓郵報》

威廉·麥剋尼爾教授的恢弘和敏銳足以和屠格涅夫媲美。亨利·詹姆斯曾這樣描述後者:他的作品娓娓道來,總讓我浮想聯翩。而在這部曆史敘事中,作者同樣能以高超的理性審視人類非理性的自殘行為,其清晰之至,令人拍案叫絕、豁然開朗。其中最富啓迪的解析之一,是人類為何時至今日仍未學會珍惜自己的同類。

——《紐約客》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補標,但是懶得寫短評????

評分

評分

##全書梳理瞭理性活動(科學的技術、經濟、軍事管理體製)與非理性活動(軍備競賽、恐慌、戰爭),兩者之間相互促進、製約、演變的曆史。最後拋齣一個問題:理性活動是否能夠壓製住非理性活動、還世人一個更好的世界呢?

評分

##寫成於曆史終結前的軍事技術社會史。 副標題很能說明這本書的主題,具體說來就是以軍事為綫索探討市場與政府指令在社會生活、技術變革中的作用。不過有些部分給人一種跑題的錯覺。 說起來,中信的紙摸起來感覺意外的好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體驗不錯。必讀之作,多維理解歐洲曆史。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