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如潮涨潮落,伴随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较量。自由贸易与全球化增进了人类集体的利益,但是却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民粹主义沉渣泛起,美国发起了全球性的贸易摩擦。
本书以史为鉴,全面呈现大萧条、美日、美苏贸易战和中美历次贸易摩擦,总结美国发起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和资源战的惯用手段,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贸易摩擦升级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军事危机的覆辙。
当前,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金融、科技、教育、高端制造等方面的差距,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面对内外部形势,我们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力度、更大决心推动改革开放,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
##可以说是非常系统全面了,完全是当教材在读,融合了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地缘政治,虽然部分文章在泽平宏观公众号早就发布也读过,但是完全没有凑数感觉。
评分##书还是以堆砌资料为主,比较系统的回顾了前几次贸易战,前瞻性的预料到了中美贸易战的持久性
评分 评分贸易摩擦是表,遏制中国崛起是里。一是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美日贸易战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直打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时30余年;二是涉及面广,日美贸易摩擦先后涉及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通信和半导体行业,从个别产品转向金融投资,进而转向制度协调。冷战时期,美苏除了不打核战争,动用全部国家力量进行对抗。能卡脖子的不仅是高科技,美国对粮食、石油等苏联重点领域进行精准打击,在进行能源贸易时,主要考虑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利益;三是贸易摩擦具有艰巨性。随着中美经济竞争加剧,美国会为保护其高端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制裁措施。ICT产业是智能社会的基石,是新时代的上甘岭,是中国崛起必须争夺的战略高地。书中多次提到1960-1990年德国产业升级,却未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评分##先回顾了美苏,因雅尔塔会议后,对于如果分割世界,意识形态之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意图染红中东而导致的农产品和原油的贸易摩擦。而后分析了美国遏制日本崛起的贸易摩擦。终究无论美苏和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的本质,与中美是不同的,美苏是意识形态之争,地缘性的。美日,同为资本主义世界,与中美语境不同。美国显性的推出世界警察角色,但是枪还在他手上,意图先搅局再收割。他需要假想敌,转嫁美元危机。此书180~183页关于美元的性质描述的言简意赅。后面有大量数据和干货。做好长期的准备提防民粹,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惹事,不怕事。谁都有弱点。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