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通用规范字典:辞海版 | 作者 | 张书岩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649457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辞海版?通用规范字典》收录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个汉字及个别表外字,并依该表分为三个级别,标注不同符号,一目了然。字头按音序排列,字头后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注出其笔画数和所属部首,部首采用国家语委标准《汉字部首表》的201部,依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进行归部。释义按字义的发展顺序依次排列,出现在成语或古代名句中的本义或古义酌情收入,虚词义标注词性,每个义项后列出多个简明例证帮助理解,指导使用。字典收录语言文字规范、历史文化常识等附录十四个,配备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检。 本字典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内容全面,功能齐备,实用性特别突出,能充分满足广大中等文化程度及以上读者使用,特别适合大中小学师生、语言文字工作者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凡例……………………………………………1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5 部首检字表……………………………………11 (一)部首目录…………………………11 (二)检字表……………………………13 正文…………………………………………1-541 附录 一 汉语拼音方案……………………542 二 新旧字形对照表……………………545 三 现代常用字部件表…………………548 四 汉字结构分类表……………………571 五 汉字笔顺规则表……………………572 六 部分疑难字(繁体)笔顺表………574 七 汉字简化方式一览表………………575 八 标点符号用法说明…………………577 九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590 十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首府)名称表……………………………………593 十一 干支表……………………………594 十二 节气表……………………………595 十三 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596 十四 常用计量单位表…………………598 笔画索引………………………………………601 |
| 编辑推荐 | |
| 收录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个字 严格遵循国家新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注音释义、繁简字形体、笔画部首一目了然 酌情列出成语、名句中出现的汉字本义或古义,简明实用 收录语言文字规范、历史文化常识等附录十四个 特别适合大中小学师生、语言文字工作者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看,一本好的参考书,应该能够激发你产生更多的联想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而不是读完一个词条就彻底盖棺定论。这本字典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巧妙。它在解释完核心概念之后,往往会留下一些“引申义”或者“相关词条索引”。这些“钩子”非常有效,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比如,当我查阅一个关于古代礼制的词汇时,它在解释完后,会提示我参考与之相关的社会结构、服饰制度甚至天文历法等词条。这种设计,极大地拓展了我的阅读路径,让我不再局限于单点知识的查询,而是开始构建一个知识的网状结构。这种引导式的编纂思路,比那种死板的“A=B”的解释方式要高明得多。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在为你指明方向,而不是直接把你拽到目的地。这种循序渐进、启发思考的特性,让我在翻阅它的时候,时常会忘记时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排版的匠心独运。现在的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精简”或“现代化”,往往把字号弄得极小,或者行间距压缩得令人发指,读起来就像在啃一块干瘪的木头。然而,这本“通用规范字典”,在版式设计上却展现出一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清晰的主次层级划分,无论是正文的宋体、注释的仿宋,还是引文的楷体,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区分作用,使得我们在快速查找信息时,眼睛不会轻易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处理一些多义词和易混淆词组时的逻辑结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通过小标题、分段论述,甚至引入对比性的表格(虽然是文字形式的对比),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立体化的理解网络。我记得我当时对比了几个与“道”相关的哲学词汇,它对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的处理方式,简洁而不失准确,精准而不失韵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尤其对于非专业背景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纂者对知识传播的郑重其事。
评分我对工具书的评价往往非常苛刻,因为它们直接关乎我们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效率。这本“辞海版”的字典,在我使用过程中,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它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和修订依据,似乎都经过了极其审慎的筛选和交叉验证。我特别注意了它对一些新兴的、或者说是从边缘学科逐渐进入主流视野的词汇的处理方式。很多旧版词典对这些词汇往往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给出一个非常滞后的、甚至带有偏见的解释。但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它能够相当及时地吸纳这些新的知识点,并且给出了非常中立、符合当前学术界主流认知的定义。这说明编纂团队不仅拥有扎实的传统学术功底,更保持着对当下知识迭代的敏锐触觉。这种与时俱进的严谨性,是衡量一本字典“生命力”的关键指标。它不是一本静止的文物,而是一个持续呼吸、不断成长的知识载体。对于需要撰写学术性文章,或者进行严肃的知识学习的人来说,能够依靠这样一本可靠的工具书进行“定稿”,无疑是让人感到踏实和安心的。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各种工具书汗牛充栋,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在不多。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处理一些专业术语和传统文化概念时的深度和广度。翻开目录,那种厚重感就扑面而来,仿佛一本武林秘籍,等待着我去一一破解其中的奥秘。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一些古籍中罕用词汇的解释,那种考据的严谨性,不是随便翻翻网络就能得到的。记得有一次查阅一个古代建筑术语,好几本大型辞书都语焉不详,结果在这本“通用规范字典”里,不仅给出了清晰的释义,还附带了相关的历史沿革和不同时期用法的细微差别,这简直是做研究的福音。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字典,不仅仅是词语的堆砌,更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构建,它引导你去理解一个概念背后的文化土壤。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陷入纯粹的机械性解释,而是融入了大量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分析,让每一个词条都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那种感觉就像是跟一位博学的老先生对话,他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
评分坦率地说,在众多的字典和词典中,我通常会选择那些由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出版社出品的。这本《通用规范字典》之所以能进入我的书架,并在我的案头占据重要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传递出的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它没有追求快餐式的普及,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规范”。在实际应用中,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具有复杂历史演变和地方差异的词语时的细致入微。例如,对于一些特定地域或特定行业中使用的术语,它会明确标注其适用范围,避免了读者在跨语境使用时产生的误解。这种对“规范性”的执着,使得它超越了普通词典的范畴,更像是一部语言学的“标准手册”。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是对自己知识准确性的一次校准。它的分量和厚度,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重量,更是无数次推敲、考证和修正的知识积累的体现,这种沉甸甸的价值感,是无法用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电子词典所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