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子器件 电子与通信 书籍

固态电子器件 电子与通信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固态电子
  • 电子器件
  • 通信工程
  • 半导体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材料科学
  • 微电子学
  • 物理学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宇涛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5657
商品编码:29899257924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固态电子器件 电子与通信 书籍
作者:(美)Ben G. Streetman(本 · G. 斯特里特曼) Sanjay K. Banerjee(桑贾伊 · K. 班纳吉)
定价:109.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121315657
印次:
版次:7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固态电子器件的教材,全书分为固体物理基础和半导体器件物理两大部分,共10章。第1章至第4章介绍半导体材料及其生长技术、量子力学基础、半导体能带以及过剩载流子。第5章至第10章介绍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制造工艺等,包括:p-n结、金属-半导体结、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双极结型晶体管;光电子器件;高频、大功率及纳电子器件。第9章使用较大篇幅介绍CMOS制造工艺,从器件物理角度介绍SRAM、DRAM、CCD、闪存等集成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书的器件种类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器件大类,反映了现代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工作原理、二级效应以及发展趋势。各章均给出小结,并附有习题、参考读物和自测题。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晶体性质和半导体生长1
1.1 半导体材料1
1.2 晶格2
1.2.1 周期结构2
1.2.2 立方晶格4
1.2.3 晶面与晶向5
1.2.4 金刚石晶格7
1.3 大块晶体生长9
1.3.1 原材料的制备9
1.3.2 单晶的生长9
1.3.3 晶片加工11
1.3.4 晶体掺杂11
1.4 薄层晶体的外延生长12
1.4.1 外延生长的晶格匹配13
1.4.2 气相外延14
1.4.3 分子束外延16
1.5 周期性结构中波的传播17
小结18
习题19
参考读物20
自测题20
第2章 原子和电子22
2.1 关于物理模型22
2.2 重要实验及其结果23
2.2.1 光电效应23
2.2.2 原子光谱25
2.3 玻尔模型26
2.4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28
2.4.1 几率和不确定性原理29
2.4.2 薛定谔波动方程30
2.4.3 势阱问题32
2.4.4 量子隧穿33
2.5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34
2.5.1 氢原子34
2.5.2 元素周期表36
小结39
习题40
参考读物41
自测题41
第3章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43
3.1 固体结合性质与能带43
3.1.1 固体的结合性质43
3.1.2 能带45
3.1.3 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47
3.1.4 直接禁带半导体和间接禁带半导体48
3.1.5 化合物半导体能带结构随组分的变化49
3.2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50
3.2.1 电子和空穴51
3.2.2 有效质量54
3.2.3 本征半导体56
3.2.4 非本征半导体57
3.2.5 量子阱中的电子和空穴60
3.3 载流子浓度60
3.3.1 费米能级61
3.3.2 平衡态电子和空穴浓度62
3.3.3 载流子浓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66
3.3.4 杂质补偿和空间电荷中性67
3.4 载流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68
3.4.1 电导率和迁移率68
3.4.2 电阻率71
3.4.3 迁移率对温度和掺杂浓度的依赖关系72
3.4.4 高场效应74
3.4.5 霍尔效应74
3.5 平衡态费米能级的不变性76
小结77
习题78
参考读物80
自测题81
第4章 半导体中的过剩载流子83
4.1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特性83
4.2 半导体发光85
4.2.1 光致发光85
4.2.2 电致发光87
4.3 载流子寿命和光电导87
4.3.1 电子和空穴的直接复合87
4.3.2 间接复合;载流子俘获89
4.3.3 稳态载流子浓度;准费米能级91
4.3.4 光电导93
4.4 载流子在半导体中的扩散93
4.4.1 扩散机制94
4.4.2 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自建电场96
4.4.3 扩散和复合;连续性方程98
4.4.4 稳态注入;扩散长度99
4.4.5 Haynes-Shockley实验101
4.4.6 准费米能级的空间梯度103
小结104
习题104
参考读物107
自测题107
第5章 半导体p-n结和金属-半导体结109
5.1 p-n结的制造109
5.1.1 热氧化109
5.1.2 扩散111
5.1.3 快速热处理112
5.1.4 离子注入113
5.1.5 化学气相淀积114
5.1.6 光刻115
5.1.7 腐蚀(刻蚀)117
5.1.8 金属化118
5.2 平衡态p-n结120
5.2.1 接触电势120
5.2.2 平衡态费米能级123
5.2.3 结的空间电荷124
5.3 结的正偏和反偏;稳态特性127
5.3.1 结电流的定性分析127
5.3.2 载流子的注入130
5.3.3 反向偏置136
5.4 反向击

  编辑
本书反映了现代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工作原理、二级效应以及发展趋势。各章均给出小结,并附有习题、参考读物和自测题。 


固态电子器件:现代电子学基石的探索之旅 在浩瀚的电子科学领域,有一类器件以其无与伦比的性能、微小的体积和高效的能耗,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们是数字时代的黎明,是信息革命的引擎,更是现代通信网络不可或缺的构建单元。本书将带领您走进固态电子器件的奇妙世界,深入剖析它们的原理、结构、特性以及在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揭示它们如何从实验室的理论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塑造我们现代生活的关键力量。 一、 固态电子器件的“前世今生”:从真空到晶体 在固态电子器件崭露头角之前,真空电子管曾是电子信号处理和放大的主角。然而,真空管的体积庞大、功耗高、寿命短、易损坏等缺点,限制了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中叶,半导体材料科学的突破,尤其是对硅和锗等材料特性的深入理解,为全新的电子器件——固态电子器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本书首先会回溯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真空电子管的原理和局限性。随后,重点将聚焦于半导体材料的发现与研究,包括它们的原子结构、晶体特性以及最重要的——导电机制。我们将详细阐述本征半导体和外延半导体的概念,深入分析掺杂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为理解后续各种固态电子器件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您将了解到,正是这些微观层面上的电子行为,构成了宏观器件功能的根基。 二、 半导体二极管:开启单向导电的新纪元 半导体二极管是固态电子器件中最基本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它的核心是PN结,一个在半导体材料中通过掺杂形成的具有特殊电学性质的界面。本书将详细讲解PN结的形成过程,包括耗尽层、内建电场以及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 您将深入理解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特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电流的单向流动。我们会探讨不同类型的二极管,例如: 整流二极管: 如何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这是电源电路中的核心部件。 稳压二极管(齐纳管): 如何在电路中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保障其他器件的正常工作。 发光二极管(LED): 如何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点亮我们的生活,并成为现代显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电二极管: 如何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是光电探测、光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二极管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场景的细致剖析,您将深刻领会到PN结这一基本结构的强大能量。 三、 晶体管:电子时代的“开关”与“放大器” 如果说二极管是固态电子器件的“入门”,那么晶体管无疑是“划时代的革命”。晶体管的出现,使得电子信号的放大和开关控制成为可能,为集成电路的诞生铺平了道路。本书将深入探讨两种最主要的晶体管类型: 双极型晶体管(BJT): 详细介绍NPN型和PNP型BJT的结构,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我们将分析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和收集过程,深入讲解BJT的放大作用和开关特性,并介绍其基本工作模式(共发射、共集电、共基)。 场效应晶体管(FET): 重点介绍JFET(结型场效应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您将理解FET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栅极的电压来控制沟道中的载流子浓度,从而控制漏极电流。我们将详细阐述MOSFET的四种工作模式(截止区、线性区、饱和区),并特别强调MOSFET在现代集成电路中的统治地位,解释其低功耗、高集成度的优势。 通过对BJT和FET的深入学习,您将掌握现代电子电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放大和开关元件的工作原理,为理解更复杂的电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四、 集成电路:微观世界的“奇迹” 集成电路(IC)是将大量固态电子器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块小小的半导体芯片上。这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得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高性能化、低功耗化和低成本化方向飞跃。 本书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制造工艺。您将了解到: 集成电路的分类: 从数字集成电路(如微处理器、存储器)到模拟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滤波器),再到混合信号集成电路。 半导体制造工艺: 简要介绍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关键工艺步骤,揭示微纳尺度下器件的“诞生”过程。 基本集成电路模块: 介绍逻辑门(AND、OR、NOT、XOR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基本逻辑门构建更复杂的数字电路。 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及其应用: 作为模拟集成电路的灵魂,我们将深入剖析运放的虚短、虚断等核心概念,并介绍其在各种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如放大器、滤波器、积分器等。 集成电路的出现,不仅仅是器件数量的增加,更是对电子系统设计理念的颠覆。它让曾经笨重的电子设备变得轻便易携,让计算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 五、 固态电子器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连接世界的“桥梁” 本书将重点阐述固态电子器件如何在通信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支撑起我们日益互联的世界。 射频(RF)器件: 介绍各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固态电子器件,如高频晶体管、混频器、倍频器、滤波器等。您将了解它们如何处理和传输无线电信号,实现手机、Wi-Fi、蓝牙等通信技术。 光电子器件与光通信: 深入探讨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光调制器等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您将理解它们如何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以及如何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从而支撑起高速、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网络。 微波器件: 介绍在微波频段工作的固态电子器件,如微波晶体管、二极管、微波集成电路(MIC)等,它们是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的核心。 显示技术: 介绍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现代显示技术中固态电子器件的作用,它们如何点亮我们的屏幕,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信息。 从基础的信号收发到复杂的网络构架,固态电子器件是现代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们的高效、高速和高可靠性,保障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 六、 未来展望:固态电子器件的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态电子器件的研发也从未停止。本书将在最后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 新材料的探索: 如宽禁带半导体(SiC、GaN)在电力电子、高频通信领域的应用;二维材料(石墨烯、黑磷)的潜在应用。 量子计算与新原理器件: 简要介绍量子效应在计算和信息处理中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涌现的新型固态电子器件。 更高的集成度与更小的尺寸: 介绍摩尔定律的延续与挑战,以及纳米尺度下器件的创新。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IoT)驱动的器件发展: 探讨AI和IoT对高性能、低功耗、智能化固态电子器件提出的新需求。 通过对这些前沿领域的介绍,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固态电子器件未来发展的兴趣和思考,使其成为探索未来电子与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指引。 本书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固态电子器件的核心知识。无论您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的学生,还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抑或是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深入理解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宝贵资源。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精彩绝伦的固态电子器件探索之旅,揭开科技进步的秘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是一次让我“痛并快乐着”的学习体验。痛,是因为它需要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思考去理解那些深奥的物理原理;乐,则是因为每一次的突破和理解,都带给我巨大的成就感。 书中对二极管的讲解,可以说是“深入浅出”的代表。从PN结的形成,到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作者都用极其清晰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示进行了解释。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类型二极管的区分,例如,肖特基二极管的低导通压降和快速开关速度,稳压二极管的恒定输出电压特性,以及发光二极管(LED)的色彩丰富和低能耗,都让我对其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晶体管方面,这本书更是将BJT和MOSFET的奥秘一一揭示。对于BJT,我明白了其电流放大作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在放大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而对于MOSFET,书中对栅极电压如何控制沟道形成,以及其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地位,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MOSFET很复杂,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豁然开朗,理解了它为何如此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同样深入。IGBT和SCR等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转换和传输中的应用。我过去对于这些大功率器件的了解仅限于皮毛,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它们在驱动现代工业和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书中对器件的非理想效应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以及结电容等,这些都会影响器件的性能。作者不仅指出了这些效应的存在,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来减小它们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想象的要多。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为我打开了通往电子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微小而强大的元件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固态电子器件》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是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接触的教材和参考书不少,但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讲解方式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它并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概念堆砌,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深入剖析每一个固态器件的工作原理。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PN结、MOSFET等核心器件时,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和图示,更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形象化的描述,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解释载流子注入和扩散时,作者用了“信息传递”的比喻,这让我在理解半导体内的电荷运动时,不再感到枯燥和费力。 此外,这本书对于不同类型固态器件的比较和应用场景分析也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IGBT、MOSFET等各种器件的特性曲线、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不同电路中的具体应用。我过去在学习某个器件时,常常会疑惑它与另一个相似器件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或者在实际项目设计时,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器件更合适。这本书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阐述了不同器件在开关速度、功率损耗、电流承载能力、输入阻抗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电源管理、逻辑电路等应用实例,让我对器件的选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来完成任务。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理论推导,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这些推导过程。对于那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同学,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进阶阅读建议,这对于我们想要在某个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源。同时,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读者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适时地补充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和物理概念。我记得在学习MOSFET的阈值电压推导时,作者先回顾了电容模型和电场理论,然后才逐步引入栅极电压、氧化层厚度等参数的影响,整个过程非常流畅,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本书在图文并茂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书中大量的插图、示意图、表格和实验数据,都极大地辅助了文字内容的理解。我尤其欣赏那些高质量的器件截面图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们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器件内部的结构和电荷分布,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象化。例如,在讲解MOSFET的沟道形成机制时,书中绘制的剖面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栅极电压下,硅-绝缘体-金属层之间电场的作用,以及电子或空穴在界面处的聚集,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清晰和流畅。作者在行文上避免了过于冗余的学术术语,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同时,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场景的介绍,也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会在阅读某个理论章节后,立即翻阅后面的应用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还能加深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这本书在对固态电子器件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的探讨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当下主流器件,还对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展望了未来一些新兴的固态电子器件,如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功率器件的发展前景。这让我意识到,半导体技术是一个不断演进的领域,了解其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对于我们把握行业趋势、规划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补充也做得非常扎实。例如,在讲解半导体物理基础时,作者并没有假设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相关概念,而是对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空穴和电子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那些背景知识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无疑是福音。我记得在学习费米能级的时候,作者通过类比“能量的海洋”来解释,这种方法让我更容易理解不同温度和掺杂浓度下费米能级的变化。 此外,这本书在对实验部分的处理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并没有将实验部分简单地作为理论的附录,而是详细地介绍了常见的固态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书中提供的实验电路图和测量流程,对于我们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我曾经在实验室按照书中的指导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并通过测量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适合我目前的需求。它既能满足我对固态电子器件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又能为我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提供有益的参考。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器件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的清晰界定,这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理性地进行技术选型。 总的来说,这本《固态电子器件》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它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详实的案例、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固态电子器件的理解和兴趣,也为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我一定会反复阅读,并将其作为我重要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把我从“电子小白”变成了对固态电子器件有着清晰认识的“半专业人士”。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些构成现代科技的基石。 书中对二极管的讲解,可谓是“面面俱到”。从最基础的PN结二极管,到各种特殊功能的二极管,如肖特基二极管、齐纳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等,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尤其欣赏它对LED的讲解,不仅说明了其发光原理,还详细分析了不同颜色LED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显示屏、照明等领域的应用。 在晶体管方面,这本书更是将BJT和MOSFET的精妙之处一一展现。对于BJT,我明白了其电流放大作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在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而对于MOSFET,书中对栅极电压如何控制沟道形成,以及其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地位,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MOSFET很复杂,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豁然开朗,理解了它为何如此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同样深入。IGBT和SCR等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转换和传输中的应用。我过去对于这些大功率器件的了解仅限于皮毛,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它们在驱动现代工业和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书中对器件的非理想效应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以及结电容等,这些都会影响器件的性能。作者不仅指出了这些效应的存在,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来减小它们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想象的要多。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为我打开了通往电子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微小而强大的元件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书,名副其实地充实了我对固态电子器件的理解。我一直认为,要真正掌握一个领域,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元器件入手,而固态电子器件无疑是电子通信领域的基石。《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固态电子器件仅仅看作是“零件”,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电子通信系统之中进行考察。例如,在介绍某一类器件时,作者会立即引申到该器件在通信链路中的作用,如信号的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这种“全局视角”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器件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对各种二极管的详细阐述,远不止于表面。它深入剖析了PN结的形成机制,包括载流子的扩散、漂移以及耗尽层的形成。对于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如肖特基二极管、齐纳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都给出了详细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我尤其欣赏它对齐纳二极管的讲解,不仅仅是关于其稳压作用,还深入探讨了其击穿机制和在电路中的应用,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器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晶体管方面,这本书同样展现了其深度。对于BJT,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电流放大作用,还详细分析了其在各种偏置条件下的工作状态,以及共射、共集、共基三种组态的特点。而对于MOSFET,书中更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从其结构、工作原理、栅极电压的控制作用,到各种工作区域的分析,都做了极为详尽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MOSFET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分析,以及其在数字逻辑门电路中的应用。 本书对于功率器件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IGBT和SCR(可控硅)等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器件的触发原理、通断特性以及在电力传输、电机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我过去对这些器件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而这本书则帮助我理清了它们的关键区别和适用范围。 特别让我称赞的是,书中在讲解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高质量的工程图和示意图,这些图示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极大地辅助了文字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MOSFET的沟道形成时,书中绘制的剖面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出不同栅极电压下,电子在硅表面的聚集情况。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清晰的讲解方式,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固态电子器件的绝佳平台。

评分

我对于电子通信领域的学习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那些能够驱动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元器件,更是充满了好奇。《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这种探究的欲望。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只留下几个概念的浅尝辄止的书籍,而是真正能够让你“吃透”固态电子器件的精髓。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半导体物理的阐述。以往我接触的教材,往往会将半导体物理作为独立的一章,内容略显枯燥。而这本书则巧妙地将半导体物理融入到对各种固态器件的讲解中,让读者在学习具体器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先从PN结的形成、载流子扩散和漂移等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推导出正向和反向偏置下的电流特性,这种“溯本追源”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二极管的工作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书中对不同类型晶体管的深入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MOSFET、BJT、JFET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特性。这本书并没有将它们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各自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我记得在学习MOSFET的栅极控制原理时,作者不仅解释了场效应如何形成导电沟道,还深入探讨了亚阈值区和饱和区的行为,以及跨导、输出电阻等关键参数的意义。这让我不再将晶体管视为一个“黑盒子”,而是对其内部的精妙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例如,IGBT和MOSFET在电力电子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逆变器、开关电源等应用中的具体表现。我过去在学习电力电子时,常常对各种器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助我理清了思路,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功率器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做得非常好。它既有严谨的理论分析,又不乏生动的工程实例。作者在讲解复杂公式时,会给出清晰的物理意义解释,并辅以图示和表格,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同时,书中列举的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如通信基站中的功率放大器、消费电子中的低功耗开关电路、以及新能源汽车中的驱动控制器等,都让我看到了固态电子器件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价值。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但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解释电容和电感的作用时,作者用了“蓄水池”和“惯性”来比喻,这种生动的描述方式,让我在学习电路分析时,更加得心应手。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图文并茂,关键的概念和公式都有醒目的标记,非常便于查阅和记忆。我常常会在阅读某个章节后,回顾前面绘制的电路图和器件剖面图,这样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这本书在对固态电子器件的封装和可靠性方面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关注器件本身的工作原理,还考虑到了器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表现,如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封装技术和可靠性设计。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善的电子产品,离不开对器件的全面考量。 另外,书中对一些经典固态电子器件的最新发展动态也有所提及,例如微电子技术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以及一些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进展。这让我对整个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子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驱动着现代科技进步的微小而强大的元件。它的内容深度、讲解方式以及案例分析,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是我在电子通信学习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电子通信学习生涯中的一本“宝藏”。它不仅仅是关于固态电子器件的介绍,更像是为我揭示了现代电子设备背后“智慧”的来源。《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对二极管的讲解方面,它远远超越了教科书式的介绍。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PN结的物理机制,包括载流子注入、扩散、复合以及势垒电容等概念。对于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如肖特基二极管、变容二极管、PIN二极管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以及在射频电路、光电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我尤其喜欢它对PIN二极管的讲解,它将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如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都做了非常清晰的说明。 在晶体管的部分,这本书可谓是“精雕细琢”。对于BJT,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电流放大作用,还深入探讨了其在高频应用中的频率响应,如fT和fmax等参数的意义。对于MOSFET,书中对各种工作模式的分析,包括线性区、饱和区以及亚阈值区的行为,都做得非常深入。它还详细分析了MOSFET的栅极电荷效应,以及在高速数字电路中的应用,让我对MOSFET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书对于一些特殊的固态电子器件,如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成像传感器,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它解释了CCD如何通过电荷的转移来实现图像的采集和存储,以及CMOS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让我看到了固态电子器件在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中的巨大潜力。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在介绍放大电路时,作者会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如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此外,书中对器件的封装和引线的影响也有所提及,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不仅仅要考虑器件本身的工作原理,还要考虑其物理封装和与其他元件的连接方式。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案例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关注,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让我对固态电子器件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固态电子器件》之前,我对半导体器件的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概念。这本书,则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固态电子器件入门指南”,它用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 书中对二极管的讲解,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典范。从PN结的形成,到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作者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美的插图进行了解释。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类型二极管的区分,例如,肖特基二极管的低导通压降和快速开关速度,稳压二极管的恒定输出电压特性,以及发光二极管(LED)的色彩丰富和低能耗,都让我对其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晶体管方面,这本书更是将BJT和MOSFET的奥秘一一揭示。对于BJT,我明白了其电流放大作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在放大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而对于MOSFET,书中对栅极电压如何控制沟道形成,以及其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地位,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MOSFET很复杂,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豁然开朗,理解了它为何如此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同样深入。IGBT和SCR等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转换和传输中的应用。我过去对于这些大功率器件的了解仅限于皮毛,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它们在驱动现代工业和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书中对器件的非理想效应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以及结电容等,这些都会影响器件的性能。作者不仅指出了这些效应的存在,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来减小它们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想象的要多。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为我打开了通往电子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微小而强大的元件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在电子通信领域的“启蒙之书”。它不是那种让你只停留在表面概念的书,而是能够让你真正“走进”固态电子器件的内心世界。 书中对二极管的讲解,让我惊叹于其细致程度。从最基础的PN结二极管,到应用广泛的肖特基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再到用于光通信的光电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作者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对于每一种二极管,都不仅仅是描述其功能,更是深入探究其工作机制。例如,在讲解LED的发光原理时,作者详细阐述了电子-空穴复合过程以及光子的产生,让我对“发光”这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对晶体管的讲解上,这本书更是做到了“面面俱到”。对于BJT,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电流放大作用,还深入分析了其在不同偏置下的工作区域(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以及其在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而对于MOSFET,书中更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从其结构、工作原理、栅极电压控制,到各种工作模式的分析,都做了极其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它对MOSFET输入和输出特性的分析,以及其在数字逻辑门电路中的应用,让我对“开关”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SCR(可控硅)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器件的触发原理、通断特性,以及它们在电力传输、电机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我过去对这些器件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而这本书则帮助我理清了它们的关键区别和适用范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在介绍放大电路时,作者会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如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案例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关注,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让我对固态电子器件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

评分

这本《固态电子器件》真是颠覆了我对电子元件的认知。以往我总觉得它们是冰冷、抽象的,而这本书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将这些微小的元件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智慧。 书中对二极管的讲解,让我不再满足于“单向导电”的简单定义。从PN结的形成,到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作者都用极其清晰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示进行了解释。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类型二极管的区分,例如,肖特基二极管的低导通压降和快速开关速度,稳压二极管的恒定输出电压特性,以及发光二极管(LED)的色彩丰富和低能耗,都让我对其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晶体管方面,这本书更是将BJT和MOSFET的奥秘一一揭示。对于BJT,我明白了其电流放大作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在放大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而对于MOSFET,书中对栅极电压如何控制沟道形成,以及其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地位,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MOSFET很复杂,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豁然开朗,理解了它为何如此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同样深入。IGBT和SCR等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转换和传输中的应用。我过去对于这些大功率器件的了解仅限于皮毛,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它们在驱动现代工业和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书中对器件的非理想效应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以及结电容等,这些都会影响器件的性能。作者不仅指出了这些效应的存在,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来减小它们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想象的要多。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为我打开了通往电子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微小而强大的元件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电子通信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固态电子器件。《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确实带给我 muchísimo 的惊喜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固态电子器件百科全书”。 书中对各种二极管的讲解,让我彻底告别了过去死记硬背公式的痛苦。从最基础的PN结二极管,到肖特基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再到LED和激光二极管,作者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对于每一种二极管,都不仅讲解了其工作原理,还深入分析了其特性曲线、关键参数以及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我尤其喜欢它对LED和激光二极管的讲解,它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发光机理,还探讨了其在显示技术、光通信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让我看到了这些器件的无限可能。 在讲解晶体管的部分,这本书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不仅详细阐述了BJT(双极结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和共射、共集、共基等三种组态的特点,更是在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方面进行了极其深入的剖析。从P沟道和N沟道MOSFET的结构,到增强型和耗尽型MOSFET的特性,再到阈值电压、跨导、漏电流等关键参数的推导和理解,都做得非常到位。作者还对比分析了MOSFET和BJT的优劣,以及它们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中的不同应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介绍也同样详尽。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一种结合了BJT和MOSFET优点的功率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本书详细介绍了IGBT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高压、大电流应用中的优势。作者还对比了IGBT与MOSFET在功率应用中的区别,为我选择合适的功率器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书中对寄生参数和器件非理想特性的探讨,也让我倍感专业。任何器件都不是完美的,书中详细分析了固态电子器件中的寄生电容、寄生电感等非理想因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减小这些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考虑这些细节至关重要。 此外,这本书在讲解原理时,并没有过于依赖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丰富的图示和表格,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形象化。例如,在讲解PN结的电势势垒时,书中绘制的能带图清晰地展示了禁带宽度、载流子浓度等概念,让我更容易理解。 从整体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严谨但不失生动,排版清晰,逻辑性强,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研读的参考书。 总而言之,《固态电子器件》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深入、分析之透彻,都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固态电子器件基础,更激发了我对电子通信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