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标准汉字词典(精)
定价:79.90元
作者:汪耀楠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60031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收录20,902个国际标准汉字,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汉字。
收录60,000余条词目,反映古今、港台汉语词汇面貌。
标明现代汉语常用字、通用字,方便读者使用。
标明汉字的提出国,呈现汉字使用情况。
释义力求准确、简明。
内容提要
本词典是一部以现代汉语为主的语文词典,具有收字多、收词面广、收词量大的特点。全书正文230余万字,词目60,000余条,可以满足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查阅现代汉语词语、常用古汉语词语、港台习用词语的基本需要,对中学、大学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参考价值。本词典还注意吸收现代字、词典和词义研究的成果,释义力求简明、准确,辨析力求精微。
本词典于1993年初开始编写,1996年开始审稿,至今已经11年。除编写人员外,还有不少同志也为本词典做了大量工作。
目录
前言
凡例
部首目录
笔画检字表
词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新旧字形对照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工具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制作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封面采用的材质触感温润而富有质感,深沉的配色方案不仅显得庄重大气,更暗示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深度。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有效地减少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即便是对着灯光仔细核对字形,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酸涩。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排版的精妙布局,每一个汉字的间距、行距都经过了严密的计算,使得信息密度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量的丰富,又维持了极佳的可读性。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克制而优雅的风格,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一切都服务于核心功能——准确、高效地检索和学习汉字。对于一个需要频繁查阅工具书的深度学习者而言,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重视,无疑是提升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它让我更愿意将其放置在案头,随时翻阅,而不是仅仅束之高阁作为摆设。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愉悦的阅读过程。
评分这本词典在收录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同类工具书常见的“偏科”现象。一方面,它对基础常用词汇的解释详尽到令人惊叹,甚至连一些罕见但又在特定领域偶尔出现的专业术语,它也能给出精准的界定和出处。另一方面,我注意到它在收录成语和固定搭配时,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典故来源和引申含义,这一点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帮助。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一些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尚未完全固化的新词汇或网络热词,也展现出了一种谨慎而包容的收录态度,这使得这部工具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面向未来的生命力。它不像某些老旧词典那样故步自封,而是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载体,与时俱进地记录着汉语的发展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体例体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和前瞻性,其对于汉字释义的阐述方式,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发现它在处理多义词和历史演变词汇时,那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的梳理方式,让我这个自诩对汉字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感到醍醐灌顶。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出每一个义项,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下的词义差异点被精确地标注出来,甚至引用了古籍中的例证来佐证其演变路径,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词典的“活泼”程度和说服力。我曾多次在撰写专业报告时,被某些词语的细微差别所困扰,但通过查阅此书,那种模糊的不确定感立刻烟消云散。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查字工具”,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古代汉语导师,耐心地引导你理解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文化沉淀和语用规范。对于从事文字工作或古籍研究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价格衡量的。
评分从一个长期依赖电子词典的用户角度来看,这本实体书的魅力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它所构建的“知识场域”,是一种沉浸式的、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当你翻阅到某一页时,你会不经意地注意到邻近词条的结构和释义,这种偶然的“旁观”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知识串联。这种物理上的邻近性,激发了我主动去探索相关词汇的好奇心,这恰恰是碎片化、跳跃性的电子检索模式所难以提供的深度联想。实体书带来的那种纸张的摩擦声、墨香的微弱气味,以及手指拂过铅字的触感,共同构建了一种庄重而宁静的学习氛围。它迫使你放慢速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记忆,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信息。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陪伴者,陪伴我度过无数个需要沉静思考的夜晚。
评分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检索效率远超我的预期,这在厚重的工具书中实属难得。通常来说,收录如此海量词条的词典,想要快速定位目标词汇常常需要耗费一番周折,但这本书在索引系统上的设计却展现了极高的实用主义精神。无论是笔画索引、部首索引,还是音序索引,其排列的逻辑都非常符合使用者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它在部首划分上所采用的标准,非常贴合现代汉字学的通用规范,极大地减少了初次使用者摸索的时间。我尝试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快速检索——有标准拼音时、只有大概字形时、甚至只有模糊印象时——结果都令人满意。这种流畅的“输入-输出”体验,让查阅工作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探索,而非繁琐的任务。对于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核对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设计细节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加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