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版修订说明
前言
凡例
词目首字音序索引
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正文
这本《汉语成语大全》的第三版单色精装本,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我本来以为这种工具书可能比较枯燥,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典,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首先,我得说它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不像我以前买的那种版本,查一个成语得绕好几个弯,这本书的索引做得极其清晰,无论是按拼音还是按部首都能快速定位。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每一个成语的解释都非常细致入微,不光有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其典故的出处,甚至还标注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细微语义差别。我记得有一次查“卧薪尝胆”,它不仅解释了越王勾践的故事,还引述了几个不同朝代文人对这个成语的解读,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成语背后文化内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而且,作为单色本,虽然没有花哨的插图,但那种黑白分明的印刷质感,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和学术的严谨,非常适合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书桌上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随手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乐趣和知识点。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的语文教师,带了几十年课,对成语的教学一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在我看来,教授成语的精髓,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释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语境。《汉语成语大全(第3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的附加信息量非常大。除了标准的解释,它还设有“近义辨析”和“反义对照”的栏目。比如,它会把“胸有成竹”和“志在必得”放在一起比较,详细说明两者在语境和侧重点上的细微差别。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表达的精确性。此外,书中对一些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成语,还加入了简短的背景说明,帮助年轻一代的学生理解这些成语是如何从历史事件中诞生,并流传至今的。这套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高质量的备课助手,它提供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简化版本。它教会我的,是如何“活着用”成语,而不是简单地“记住”成语。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买这本“大全”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电脑里装了好几个成语词典软件,手机里也随时可以搜索。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纸质书的魅力是电子产品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在需要进行系统性、沉浸式学习的时候。这本第三版单色本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不像软件那样,你搜什么就出现什么,它更鼓励你“偶然发现”的乐趣。比如,我可能只是想查一个带“马”字的成语,结果在翻阅过程中,目光会自然地被旁边一个从未注意过的、描述天气变化的成语所吸引。这种线性的、结构化的阅读体验,能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形成知识的网络,而不是孤立的信息点。而且,在查阅过程中,我可以用笔在旁边做批注、画重点,这种主动的交互方式,加深了记忆。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它告诉你,这里面承载的是一个庞大而严谨的知识体系,值得你投入时间去探索和消化,而不是像对待碎片信息那样草草略过。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编辑,我对于成语的运用和准确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市面上那些所谓的“大全”,很多都是互相抄袭、内容陈旧的劣质品,但这一版的《汉语成语大全》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新”与“精”。“新”体现在它收录了大量近现代才逐渐流行起来,但已具有相当使用频率的新成语,这让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避免了因为使用过时或不恰当的表达而产生的尴尬。而“精”则体现在对那些经典成语的考据上,很多我自以为很熟悉的成语,通过这本书的校注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理解得不够到位。它对“一词多义”的梳理极其到位,每个义项都配有清晰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选取也非常讲究,既能体现该义项的准确用法,又兼具文学性,而不是那些干巴巴的生硬句子。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读者体验的重视,在工具书中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它已经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精炼的汉语文化手册。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老版工具书的一种情怀,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我是一个比较注重“感觉”的读者,对书本的物理质感和装帧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本“精装单色本”的设计风格,走的完全是内敛的古典路线。封面材质选用的是那种略带纹理的硬纸板,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而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虽然是单色印刷,但油墨的均匀度和清晰度非常高,即便是最小的注释文字,也锐利得如同刀刻一般,丝毫没有模糊或渗透的现象。这本书的装订工艺也值得称赞,我特意用力地把它完全摊平在桌面上,书脊处依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痕或松动,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和对比不同页码的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厚重的气息,让人在使用时自然而然地会放慢语速,去体味每一个汉字背后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老式图书馆里那些珍贵典籍的现代复刻品,让人爱不释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