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全忠 编
图书标签:
  • 汉语词汇
  • 同旁字
  • 古今汉语
  • 词语
  • 语言学
  • 教学参考
  • 工具书
  • 汉字
  • 学习
  • 词汇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郑州大学
ISBN:9787564541910
商品编码:2973303077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 作者:编者:李全忠
  • 定价:20
  • 出版社:郑州大学
  • ISBN号:978756454191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56
  • 字数:153千字

内容提要

李全忠编著的《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旨在 达到两个目的:其一,试图提出“汉语同旁字词语” 概念明确定义,争取学界认可,推动“同旁边字词语 ”应用。其二,提供一个较完备的“古今汉语同旁字 词语”,供读者欣赏阅读,检索应用和研究。
    

目录

同旁字词语集成索引
同旁字词语集成正文
附录一 中国同旁字地名名词辑录
附录二 中国同旁字人名名词辑录
附录三 中国古今文学领域同旁词对仗应用实例
后记


《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内容简介 一、 本书的缘起与定位 本书旨在填补当前汉语词典和字书在系统梳理“同旁字”这一特殊语素集合方面的空白。在汉字学习与应用中,人们常被形近字、音近字困扰,而同旁字,即结构相似、常带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群,是理解汉字构形规律和词汇语义演变的关键钥匙。 本书并非传统的单字字典,亦非单纯的词语搭配手册,而是一部专注于“同旁字”这一结构化分类的工具书。我们深知,汉语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形、音、义的复杂关联性上。通过对同旁字的集中展示与梳理,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结构化的视角来认识和掌握汉字及其衍生词汇。 二、 核心内容的结构与特色 本书的组织结构力求科学、严谨而又便于检索和学习。全书以部首为纲,系统地收录和分析了各个同旁字群的内部联系。 1. 部首与字群的系统划分: 全书遵循《新华字典》及传统汉字学的部首划分体系,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性的重构。每一个主要部首(如“氵”、“犭”、“艹”、“口”、“心”、“土”等)都独立成章或成为一个大的章节板块。 部首的规范性: 我们严格按照现代规范汉字形态确定部首,避免因异体字或古体字带来的混淆。 字群的聚合: 在每个部首下,我们将所有含有该部首的常用字进行集中罗列,形成一个紧密的“同旁字群”。例如,“氵”(三点水)一章,将汇集“江、河、湖、海、洗、流、洋、清、洁”等一系列字。 2. 字群内部的结构分析: 仅仅罗列同旁字是不够的,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这些字群内部的逻辑联系。 结构解析: 对于群内主要字,我们会简要分析其形旁(即同旁部首)所传递的意义线索,以及声旁如何赋予其读音。例如,在“马”部首下,分析“骑、驰、骄、验”等字如何围绕“与马相关”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古今演变: 选取部分代表性字,简述其在甲骨文、金文、小篆至楷书的演变过程,帮助读者理解形旁如何稳定地承载语义,即使字形变化,同旁字的关联性依然存在。 3. 词语的精选与辨析: 词语是汉字知识的最终应用载体。本书的词语部分是基于同旁字的特点精心筛选的。 同旁高频词汇: 针对每一个同旁字群,我们都会提取该字构成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能集中体现该部首的语义辐射范围。 易混淆词辨析: 重点收录形近或音近,但部首不同的易混淆词。例如,辨析“燥”(燥热)与“燥”(干燥),以及与“噪”(声音)的区别,通过对比同旁字与非同旁字的联系,深化学习者对用字的准确性。 成语关联: 收集与该同旁字群相关的常用成语,并对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引申义进行简要阐释。 三、 本书的目标读者与应用价值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主要包括: 1. 中小学生及初学汉语的外国人: 为他们提供一个清晰、直观的汉字学习框架,超越死记硬背,理解汉字的系统性。 2. 语文教师与文字工作者: 作为教学备课、文字校对时的重要参考资料,用于快速定位和核实同旁字群的词汇搭配。 3. 汉语言文学研究者: 在进行字源学、构词法或语素分析时,本书提供的结构化数据具有重要的基础参考价值。 本书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识字效率: 通过群组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显著提高记忆和辨识同类汉字的速度。 加深语义理解: 揭示偏旁部首在语义传递中的核心作用,使读者能够“望文生义”,推断生僻字的可能含义。 净化书面表达: 通过对易混淆词的辨析,有效减少书面语中的错别字现象,提升文本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四、 学术严谨性与编纂特色 本书的编纂严格遵循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借鉴了传统小学(文字学)的精髓。 数据可靠性: 所收录的字和词均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最新规范为准,力求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可视化辅助: 在关键的字源分析部分,我们采用简洁的图示来展示同旁字的结构关系,增强学习的直观性。 实用性导向: 虽然具有学术性,但本书始终保持工具书的实用性。检索系统采用“部首首查法”与“拼音/笔画辅助索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任何水平的读者都能迅速找到所需内容。 我们相信,《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将成为一本不可或缺的、系统而精深的汉字学习与研究工具书,为使用者开启认识汉语文字宝库的一扇新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晦涩,充满了不必要的学术腔调,读起来简直像在啃一块又硬又涩的石头。作者似乎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复杂理论体系中,完全没有考虑到普通读者,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时的感受。许多解释语句冗长且句式复杂,常常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核心意思,这种阅读阻力对于工具书来说是致命的。它没有采用清晰、简洁的白话来阐述复杂的语言现象,反而选择了堆砌拗口的术语,这使得原本可以轻松掌握的知识点变得异常艰深。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快速解决疑惑的帮手,而不是一本需要我先去攻读语言学博士才能看懂的参考书。这种高高在上的写作态度,让人感觉作者并没有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新意”似乎主要体现在它对新近出现的语言现象的捕捉上,但遗憾的是,这种捕捉显得非常表面化和不成熟。它似乎急于收录最新的网络用语和新兴的词汇搭配,但对于这些新现象的词源考证和规范用法,却给出了非常敷衍的解释,甚至有些地方带有明显的偏见或错误的导向。这种贪多求全的做法,反而稀释了原本应该专注于传统、稳定词汇的价值。一个好的“古今”手册,应该在兼顾时代变化的同时,更注重对语言基石的梳理和巩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努力追赶潮流,却忘记了自己作为工具书应有的严谨性与厚重感,最终呈现出一种既不够“古”的扎实,也不够“今”的洞察力的尴尬状态。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持保留意见,内容组织结构混乱得让人抓狂。我尝试查找一些特定的词组,但目录的划分逻辑实在是跳跃且难以捉摸,很多重要的概念似乎被随意地分散在了不同的章节里,让人无从下手。当我试图通过索引定位时,发现索引的收录也不够全面,很多我需要的词汇都没有被列出来,浪费了我大量时间在无谓的翻找上。而且,对于一些看似同旁但实际用法、语境完全不同的词语,书中的解释过于简略,缺乏深入的辨析和具体的例句支撑,导致我常常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境地。它更像是一份未经整理的草稿合集,而不是一本经过精心编撰的“手册”。对于希望通过它来系统学习或精准查阅的用户来说,这种结构上的缺失无疑会带来极大的挫败感和低效率。

评分

从专业准确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错误率高得惊人,这对于一本号称是“手册”的工具书来说,是不可原谅的硬伤。我在核对一些基础的字词关系时,发现了多处明显的时间信息或引证错误,有些甚至是常识性的疏漏。例如,在对某一组字进行声旁分析时,作者给出的古代发音推断似乎与主流的音韵学研究结论大相径庭,这让我对整本书的可信度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如果一本教人辨析字词的权威性书籍连最基本的准确性都无法保证,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一边阅读一边拿着其他更可靠的词典进行交叉比对,这完全违背了我购买参考书的初衷——寻求便捷和信任。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封面设计得过于老旧,色彩搭配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仿佛直接从几十年前的印刷厂里拿出来的。内页的纸张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薄薄的,翻页的时候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油墨味,生怕一不小心就撕破了。更要命的是,字体选择太过密集,行距又窄得可怜,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简直要被“粘”在纸上了。很多地方的印刷都有些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生僻字的笔画,看得我心里直打鼓,生怕自己看错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工具书,结果光是盯着它看,就成了一种煎熬。对于一个追求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感简直是一种折磨,完全没有现代书籍应有的舒适感和精美度可言。如果能换个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哪怕只是稍微调整一下字体和间距,阅读体验都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