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2-02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名: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定價: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郭燦金,張召鵬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06815130
字數:
頁碼:215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談話、講演、發言等場閤錯用文史常識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有些公眾人物在一些重要場閤也犯這樣的錯誤。例如陳在稱贊義工的貢獻時,竟然用“罄竹難書”來形容義工的感人事跡。再比如,某知名大學的校長在歡迎颱灣客人時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夏天炎熱的天氣。這些讓人貽笑大方的尷尬場麵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因此,本書從講解文史常識的正確用法齣發,普及傳統文化知識,提高讀者的文化修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本書選擇瞭文化糾錯的角度,嘗試普及傳統文化的新思路。近年來,傳統文化類的書籍較為熱門,但像本書這樣,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例齣發,從人們易誤用的知識點齣發的尚不多見。本書精選瞭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且誤用率較高的文史常識200則、20餘萬字,包括成語、典故、曆史人物等,以淺近的方式,麵嚮普通讀者,普及傳統文化的基本的常識。
普通讀者對許多文史常識往往沒有深入瞭解,容易犯一知半解、以訛傳訛的毛病,造成誤用。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邀請專傢學者,根據經典、主流說法,力爭還原詞語、典故的本意,辨析流變,給讀者一個清晰明瞭的講解。
對廣大讀者來說,本書既有較高的實用性,又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內涵。
本書尚未齣版即被颱灣紅螞蟻齣版社買斷颱灣繁體版權。齣版以來,受到瞭讀者及業界的歡迎和好評。
本書看點:
近年來,“國學”是國人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心得》成為超級暢銷書,打著國學旗號的讀物紛紛齣現;以曆史、人文為主要內容的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一次又一次捧齣大眾學術明星;許多高等學府也開設“國學”班,有的還專門成立的“國學院”。國學的復興,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弘揚國學、復興國學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中國人的一個毛病是喜歡“追風”、“趕潮”,這一輪“國學熱”如何避免泡沫化,恐怕還需要文化界以及全社會的進一步思考。
有這樣兩件事頗能給人些啓示。
一是北京某高校,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瞭“國學院”。但就是這位力挺國學院的校長,在歡迎颱灣客人的講話中,竟齣現瞭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夏天的炎熱的天氣的笑話。
無偶,也是在北京,也是某知名學府的校長,還是在歡迎來賓的儀式上,竟然讀瞭白字。
這兩件事都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坦白地說,這兩位校長隻是很不“走運”地在公開場閤犯瞭這樣的低級錯誤,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大概每天都在發生。它既說明我們當地人的傳統文化素養是何等的不紮實,又告訴我們:復興國學,請從常識做起。
2006年下半年,中國書籍齣版社推齣瞭一本《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該書齣版之時,並沒有過多地宣傳、炒作,但是一經推齣,卻得到瞭讀者的歡迎和業界的關注。《新華文摘》、《青年文摘》、《新華日報》、《文摘報》等眾多知名報刊紛紛轉載,持續走高,榮獲“2007年暢銷書奬”。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沒有高深莫測的道理,不講玄妙空泛的意義,隻是一則則看似瑣碎卻實實在在的常識。全書分五個部分:“詞語辨析”、“典故溯源”、“民俗揭密”、“人物考古”、“禮儀點評”,匯集瞭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且誤用率較高的文史常識200則、20餘萬字,包括成語、典故、曆史人物等,以正本清源的態度,麵嚮普通讀者,普及傳統文化的基本的常識。
其實,說國學也好,講傳統文化也罷,都是當代中國人以一種文化自覺的態度去找尋、接續自己的文化血脈。所以,所謂國學,所謂傳統文化,絕不隻是廟堂之上的堂皇典籍,它更應該是我們言談話語中的詩詞、成語,是待人接物時的君子之風,是我們安身立命的中華風骨。那麼,從常識齣發、從糾錯入手,稱得上是文化普及的一種新的思路。
該書如此受到讀者和媒體的歡迎和關注也正說明瞭大眾對它的肯定。
獲得瞭“2007年度全國暢銷書奬”!
從普及的層次上來說,這套叢書是通過文化糾錯來提升文化形象。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我們每個人都有文化形象的問題。而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有損個人文化形象的口誤、筆誤,除瞭公眾人物會被媒體曝光進而吸取教訓外,很多人可能沒有自我糾正的機會。這套叢書的推齣,正是因應現實的需要和改善與提高大眾文化形象而産生的。從教育層次來說,這套叢書是對仍然活在我們身邊的傳統通識進行一次普及與推廣。這是對不恰當地否認和摒棄傳統文化從現實角度進行的一次,是對仍然活著的文化進行梳理。而其更深層次的隱喻是,我們要強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為對於不瞭解或不懂的文化的無知而口無遮攔其實際是一種虛僞,一種作秀。我們時代的浮躁正在於我們很多人不好學習而好錶現。所以強調學習的精神,對於當下的國人尤其重要。同時,對本國傳統文化通識的學習,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人起碼的文化標識。所以當有人把國外著作中提到的孟子翻譯成“孟修斯”的時候,我們雖覺可笑,更覺可悲。對於文化糾錯和提升文化形象來說,這套叢書中是一個開端。擷取近年來某些公眾人物或公共場閤頻頻齣現的文史常識錯誤,以及我們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易誤解的文史常識,進行深入淺齣的解析,讓您在輕鬆閱讀中領會與運用。
郭燦金,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著有《古典下的秘寫》、《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四十九個史記人物》、《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十九類史記事件》、《趣讀史記·十大懸案揭秘》等。其中,《趣讀史記》、《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曾多次進入新浪、北京圖書大廈等人文曆史類暢銷圖書排行榜前十名。《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曾在《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汴梁晚報》、《平原晚報》等報紙連載,作品多次被《新華文摘》、《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書摘》等刊物轉載。
詞語解析
“美輪美奐”房屋好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來,就不能隨意變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隨便改變其用法。常見於報刊之中的成語“美輪美奐”,就經常被用錯或寫錯。
“美輪美奐”這一成語齣於《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日: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輪,盤鏇屈麯而上,引申為高大貌;奐,鮮明,盛,多。美:贊美;鄭玄注:“輪,言高大。奐,言眾多。”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例如:“學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賣國賊,生活,就放瞭一把火,想把這個美奐美輪的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這麼明確的寫法和用法,很多人卻寫錯、用錯。
先從寫法上說,這個詞其正確的寫法是“美輪美奐”,有時也寫作“美奐美輪”。因為並列結構型詞語的詞序,前後調換並不影響整體語義。另外,當“輪奐”連用,也可寫作“輪煥”;煥,則有“煥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曉》詩有雲:“星河稍隅落,宮闕方輪煥。”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人寫成瞭“美侖美奐”、“美倫美奐”等,這些都是錯的。
其次,從用法上來講,“美輪美奐”是一種美,然而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嚴格的規範。它專指建築物之眾多、高大、華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這樣寫道:“導遊帶著大傢遊覽瞭美輪美奐的彩塑和壁畫。”“《韆手觀音》舞蹈美輪美奐,感動瞭全國觀眾。”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在描寫女性貌美時,也敢用“美輪美奐”來形容。造成這些錯誤用法的原因在於,把一個隻能用於建築的特定成語,任意擴大範圍,運用到非建築類的事物中去瞭。
雖然隨著社會的變化,語言變化發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為很多人用錯,就可以寬容地認為其詞形詞義可以改變。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夠因為時代發展,就藉助讓詞語“發揮更大作用”的名義亂用。
“莘莘學子”多少人
高考前一天,有傢電視颱做瞭一則各單位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試環境的報道。報道的標題是:“各地紛紛為莘莘學子們參加高考提供便利。”其中,一名記者在報道結束時說:“祝願莘莘(xixin)學子都取得好成績。”看完之後,不由得為考生發愁:若是高考捲子上齣現瞭這個詞,看節目的學生該如何是好?
首先從讀錯“莘莘”來說,這個字的確有兩個發音,然而,“莘莘學子”中的“莘”字應當讀“shen(陰平)”,而不是記者口中發齣的“xin”。
其次是“莘莘學子”一詞的使用錯誤問題。有很多詞語,人們大體上經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常常用錯。“莘莘學子”四個字連在一起,像個成語,其實不是成語,而是個自由組閤的詞組。“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錶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比較寬泛。“莘莘”齣自《國語·晉語四》:“周詩日:莘莘徵夫,每懷靡及。”《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均釋其為“眾多”之意,這樣,“莘莘學子”應是“眾多的學子”。
如同上麵提到的那個錯誤標題一樣,下麵的例句也是因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齣瞭錯,在“莘莘學子”前加瞭“一大批”、“許許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學子”後麵加上瞭個“們”字,造成瞭詞意重復的錯誤。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許許多多來自中國的莘莘學子共同為祖國祈禱;一大批莘莘學子走齣校門,成為祖國的建設者;莘莘學子們站在主席颱下,聆聽校長的講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錯誤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學子”前加上“一位”、“每一個”。因為“學子”和“莘莘”連用,意思就是“眾多的學生”瞭,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這類詞瞭。再用這些限定,就犯瞭邏輯上的錯誤。例如:作為一名莘莘學子,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每一位莘莘學子都應當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些用法都是錯誤的。
“望其項背”追得上
1998年高考語文試捲中,有一道與成語有關的題目難倒瞭不少學生。題目是這樣的:“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綫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球隊望其項背。”很多學生看到這道題時一頭霧水,考完之後查瞭詞典纔明白自己判斷錯瞭。
“望其項背”齣自清代汪琬的《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錶裏者,非後世能文章傢所得望其肩項也。”意思是說,其言論很精彩,後代文人不能。但是,單是“望其項背”就能錶示齣彆人無法嗎
從“望其項背”這個詞本身來看, “項”是“頸項”,而“背”,就是“脊背”的意思。既然能夠看得到對方的頸項和脊背,那麼就肯定離得不是很遠。比如摩托車拉力賽上,後邊的運動員如果能看到對方,那麼距離就很近;相反,如果連前邊的人都看不到,那就相距很遠瞭。所以,“望其項背”的意思是說還可以看得見彆人的頸項和脊背,錶示趕得上或比得上。上述高考語文捲子上那句話要錶達的意思是“成都五牛隊實力很強,彆的甲8球隊無法相比”,但用上瞭“望其項背”後,錶達的意思卻成瞭“彆的甲8球隊可以趕得上”瞭,這當然跟句子原來的意思相悖。
需要注意的是,“望其項背”這個詞一般多用為否定意義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項背”、“難以望其項背”、“非……所能望其項背”。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的話,很容易把這個詞用反的。例如:“尤文圖斯奪冠幾乎已經成為傳統瞭。像AC米蘭、國際米蘭及羅馬這些球隊,隻能望其項背。”
萬人空巷“坑”萬人
1997年高考語文題中有這樣一道判斷題:“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齣時,幾乎是萬人空巷,人們在傢裏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相當多的考生幾乎不假思索,就作齣瞭肯定判斷,結果統統為此丟瞭3分。寶貴的3分,對某些考生來說,也許因此上不成瞭大學!不禁令人喟嘆:這“萬人空巷”真是“坑”瞭萬人!
關於“萬人空巷”成語的早例證,一般都引自蘇東坡的《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齣餘與試官兩人復留五首》之四:“天颱桂子為誰香,倦聽空階夜點涼。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從東坡詩來看,“萬人空巷”指的是為瞭看錢塘大潮,當時的杭州城內各個裏巷內的人,全部都走空的盛況,即“傾城而齣”的意思。學生們把這樣一個形容詞理解為人人都在傢裏呆著,南轅北轍,該扣分,但這能怪萬韆學子嗎?
對於“萬人空巷”,我們先看一下詞典的解釋。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釋作“傢傢戶戶的人都從巷裏齣來瞭”(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解釋為——“指眾多的人都齣來瞭,緻使小巷都空瞭”;《漢語成語考釋詞典》釋作“傢傢戶戶的人都奔嚮一個地方,以緻街道空蕩蕩的”,《辭海》則釋作“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緻使街巷都空瞭”。
上述詞典,都把“巷”釋作“街巷”或“街道”。其實這是誤解,“巷”字,其古義應為“住宅”的意思。古謂裏中道為巷,亦謂所居之宅為巷。在現代漢語中,“巷”隻指“較窄的街道”,實際上又因成語“萬人空巷”保留瞭“巷”的“住宅”古義,偏偏這一古義不僅不被辭典所揭示反而一直誤解為今義。這歧中有歧,恰恰是造成“萬人空巷”使用混亂的根源。何不用“萬人空宅”來取代“萬人空巷”? 倘若如此,“萬人空巷”就不會再坑人瞭。
“萬捲”該有多少書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讀書很多、學識淵博的時候,會很自然地用“讀書破萬捲”這句成語,意思是,萬捲書都被翻破,足見讀書之多。那麼古人的“萬捲”究竟又該有多少書呢?
“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一句,齣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思是說,自己年輕時便讀瞭很多書,文采很好,下筆如神。杜甫這樣說自己不是自吹自擂,他從小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七歲就寫過歌頌鳳凰的詩,九歲就能寫很好的大字,十四五歲時就能寫齣像樣的文章,二十歲時,杜甫的學問已經很淵博瞭。
“讀書破萬捲”中的“捲”字指書籍的冊本或篇章。如果僅僅以數量而言,這個數目的確不少,而實際上萬捲書並沒多少內容,因為捲本指串起來的竹簡。古人一捲書的篇幅,隻相當於現在的一章。一個人從七歲起每天讀三捲書,到不瞭二十歲就能讀萬捲書。至於讀書的種類有多少,就不得而知瞭。大概除瞭四書五經等基本的書目外,可看的書的種類得視傢中藏書情況瞭。中國古代能讀過百種書以上的讀書人,就算是很博學瞭。
提倡多讀書,是因為書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如今,書籍的種類多瞭,讀書的人卻少瞭。據《光明日報》報道,中國齣版科學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嚮抽樣調查(2004)》顯示,隻有5%左右的國民有“讀書習慣”,我國國民閱讀率持續走低。對此結果,不少人錶示擔憂。
不過,這句經典名句依舊起著作用。如果要成為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的人,而不學古人“讀書破萬捲”的精神,恐怕是沒門吧。
“烏紗”為何那樣“烏”
因是做官的象徵,“烏紗帽”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尋常。因此,探討一下烏紗帽的來曆,考證一下“烏紗帽”又是怎樣和做官聯係在一起的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烏紗帽早齣現在東晉。鹹和九年(公元334年),東晉成帝一時興起,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統一戴一種用黑紗做成的帽子,是為早的烏紗帽。到瞭南朝劉宋時,有個叫劉休仁的名士彆齣心裁,製造瞭一頂用黑紗抽紮邊沿的帽子,也叫烏紗帽。因為樣式獨特,這種帽子很受民間追捧,很快風行一時,不分貴賤、不分官民皆得而戴之。隋朝時,烏紗帽成瞭等級的標誌,烏紗帽上的玉飾數量有嚴格的級彆限製,一品官紗帽上的玉飾可以有九塊,而六品之下的紗帽則不允許有任何玉飾。到瞭唐朝,烏紗帽更是搖身一變,身價倍增。據《唐書輿服製》:“烏紗帽者,視朝及燕見賓客之服也。”《唐書》說的很清楚,烏紗帽是重要場閤——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所必須戴的,是正規場閤禮儀所必需。在這一刻,烏紗帽完成瞭從灰姑娘到白天鵝的轉變。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為防止大臣在朝廷之上交頭接耳,就下瞭一道的詔書。命令所有的官員都要在烏紗帽兩邊各加一隻尺餘長的翅子,並裝飾以不同的花紋以示官階。這樣,在朝堂之上,如果有人交頭接耳,兩隻帽翅自然擺來擺去,有時甚至可能會把對方的紗帽碰掉,齣於禮儀的考慮,朝廷之上,交頭接耳的自然也就少瞭起來。
烏紗帽後一統天下是明朝的事情。1370年,明規定:凡文武官員入朝,必須要戴烏紗帽,穿團領衫。並且規定,官階越高,紗帽的雙翅就越窄,反之就越寬。從此之後,烏紗帽成為瞭官員的品,普通百姓不許染指。從明朝開始,烏紗帽正式成為做官的代稱。
烏紗帽由早的百姓服飾,後來走嚮瞭廟堂,而後來又被作為限製官員交頭接耳的道具,後終於成為瞭當官的標誌性物品,其中間的發展軌跡真令人生齣無限感慨。
“慈母”曾是傷心事
“慈母手中綫,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是唐詩中為溫馨的一首詩,在華語圈中傢喻戶曉。
我們太習慣於說“慈母嚴父”瞭,以至於我們自然地就認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親”。其實,在中國古代,曾有個專門的稱謂叫“慈母”,對於這個“慈母”來說,“慈母”之“慈”與“慈祥”無關,“慈母”本來是件傷心往事。
“慈母”早齣現於《儀禮》。《儀禮》對成為“慈母”的條件作瞭諸多令人張口結舌的限定:“慈母者,何也?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無母者,父命妾曰:女以為子。命子曰:女以為母。”由此可知,不是隨便哪個女人都可以成為慈母,也不是哪個兒子隨便都可以擁有慈母。
要想成為慈母,下列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具有小妾身份;必須沒有孩子或者不會生育(至少是沒有生育男孩);更為關鍵的是,丈夫必須還有另外的妾,且這個妾恰好一命嗚呼並正好遺留下一個男孩。在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還需要丈夫下達明確的指令:“你把這個死瞭母親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養起來吧!”知道瞭這些,我們在讀到《儀禮喪服》中“慈母如母”時,纔不會感到過於突兀。所以,從詞源的角度來說,“慈母”和“生母”的死亡有關,但和“慈祥”無關,“慈母”本來是一段傷心往事。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為《儀禮》所嚴格定義的“慈母”,其詞義的內涵慢慢發生瞭演變,至少在唐代,“慈母”已經不再是一個專稱。李白的詩中就有“曾參豈是者,讒言三及慈母驚”的句子,顯然這裏的“慈母”就不是《儀禮》中的“慈母”。
雖然如此,我們探討一下“慈母”的來曆也可以讓我們多瞭解一些我們的傳統文化知識。
“首當其衝”非首先
曾經見到一則報道中有外賓說瞭這樣的話:“我祝願,雲南也一定會首當其衝成為印度走嚮中國的經貿橋頭堡。”先不說講話的是誰,也不管是不是翻譯者齣現瞭錯誤,單就編輯而言,由於誤解而誤用瞭成語,齣現這樣的錯誤實在不應該。
“首當其衝”這個成語,是比喻先受到攻擊或首先遭遇災難、損害。在分析這個成語之前,暫且先看下麵兩個用對的句子: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978750681513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