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钢琴天天练练3 有声音乐系列图书
:26.00元
作者:E-M伯纳姆,,钱泥,( 译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523146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钢琴天天练练3》的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健实,有力和灵活。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首增加,知道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地方法练习其他各组。
目录
组
1.走路和跑步
2.蹦蹦跳跳
3.单脚跳
4.深呼吸
5.向下蹲
6.双臂伸展
7.向上伸右腿
8.向上伸左腿
9.侧滚翻
10.大劈叉
11.头倒立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二组
1.早操
2.走路
3.跑步
4.踏步走
5.双脚跳
6.向上踢右腿
7.向上踢左腿
8.大劈叉
9.躺着抬腿
10.仰卧起坐
11.难玩的把戏(音阶练习)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三组
1.深呼吸
2.翻滚
3.原地向上爬
4.原地脚尖跑步
5.婴儿步
6.大步走
7.跳绳
8.前滚翻
9.摸脚趾
10.练习芭蕾
11.大劈叉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四组
1.早操
2.原地向上爬
3.原地脚尖跑步
4.跑步
5.侧滚翻
6.摸脚趾
7.跳绳
8.婴儿步
9.大步走
10.双臂伸屈
11.头倒立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五组
1.深呼吸
2.摸脚趾
3.跳跃
4.爬梯子
5.跳绳(慢和快)
6.双臂左右摇摆
7.手倒立
8.学鸭子走路
9.学小熊走路
10.滑扶梯
11.难玩的把戏(音阶练习)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作者介绍
序言
组
1.走路和跑步
2.蹦蹦跳跳
3.单脚跳
4.深呼吸
5.向下蹲
6.双臂伸展
7.向上伸右腿
8.向上伸左腿
9.侧滚翻
10.大劈叉
11.头倒立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二组
1.早操
2.走路
3.跑步
4.踏步走
5.双脚跳
6.向上踢右腿
7.向上踢左腿
8.大劈叉
9.躺着抬腿
10.仰卧起坐
11.难玩的把戏(音阶练习)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三组
1.深呼吸
2.翻滚
3.原地向上爬
4.原地脚尖跑步
5.婴儿步
6.大步走
7.跳绳
8.前滚翻
9.摸脚趾
10.练习芭蕾
11.大劈叉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四组
1.早操
2.原地向上爬
3.原地脚尖跑步
4.跑步
5.侧滚翻
6.摸脚趾
7.跳绳
8.婴儿步
9.大步走
10.双臂伸屈
11.头倒立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第五组
1.深呼吸
2.摸脚趾
3.跳跃
4.爬梯子
5.跳绳(慢和快)
6.双臂左右摇摆
7.手倒立
8.学鸭子走路
9.学小熊走路
10.滑扶梯
11.难玩的把戏(音阶练习)
12.精神饱满 准备练习
我是一名工作后才重新拾起钢琴的成年学习者,最大的痛点就是“速成”类教材的节奏对我来说太快,而传统老教材的讲解方式又过于陈旧,缺乏针对性。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简直是为我们这批“回炉重造”的群体量身定制的。它的难度递进曲线设计得极其平滑,前期的练习曲目几乎是在用“哄着”你的方式带你进入状态,比如第一组练习,可能只专注于解决一个非常细微的手指独立性问题,但它会通过几种不同的节奏型反复变化来巩固,直到你感觉那个小小的技术点已经如同肌肉记忆般自然。更妙的是,它没有强行堆砌炫技的曲目,而是专注于基础的音乐性训练。比如有一段关于“连奏中的力度变化”的练习,它用了一种近似于巴赫对位法的逻辑来设计音符组合,让你在不自觉中就学会了如何控制声音的“线条感”,而不是生硬地弹奏。每次完成一个小阶段的练习后,都有一个“小结”页,用几句精炼的语言总结了这一阶段的核心技术目标和音乐感受,这对于中年学习者梳理知识结构非常有帮助,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方向感。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买过好几本声称是“科学”的钢琴练习册,但大多流于形式,空洞的说教远多于实用的练习。然而,这本教材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给你一堆枯燥的音阶和琶音的。它的理论讲解是“融入式”的,比如在涉及某个特定的和声进行时,它会立刻在相邻的练习曲目中植入这个和声结构,让你在“弹奏”中去理解“理论”,而不是在“学习”理论后,再机械地套用到曲子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手指触键深度与音色控制”那一章节的阐述,它没有使用过于深奥的物理学名词,而是巧妙地借用了“水滴入水”和“羽毛轻触”的比喻,这种具象化的描述,瞬间打通了我对于“如何弹出有歌唱性的声音”的认知障碍。以往我总觉得自己的演奏干瘪,现在我能更精确地控制琴键的行程,从而让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它应有的重量和情感色彩。这种“以乐育理”的编写思路,极大地方高了练习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我是一个对时间管理要求很高的学生,通常只能挤出零碎的时间来练琴,所以教材的“模块化”设计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本教材的结构划分极其清晰,你可以一眼看出哪个练习是针对“速度与均匀性”的,哪个又是侧重于“和弦的清晰度”。我发现,如果我今天只有二十分钟,我可以直接跳到“快速热身模块”的第三组练习,我知道这组练习即便只弹完一半,也能有效地激活我的手指状态,而不会因为中途打断而造成前后脱节。更赞的是,它在每一组练习的旁边,都标注了建议的“练习时长”和“目标速度(BPM范围)”。这就像一个内置的练习计时器和目标设定器,我不用自己去费力估算一个练习应该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效果。这种极度细致的时间管理导向,让我的每次练习都变得高效而有计划性,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在琴键上瞎耗时间,极大缓解了我的时间焦虑。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与乐理老师交流的学生,我不得不说,这本教材在“音乐审美”的引导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弹对音符”,更是在引导你“如何听出美感”。其中有一段关于“踏板的艺术运用”的讲解,简直是颠覆了我过去对延音踏板的理解。传统的教材可能只会告诉你“何时踩下”和“何时松开”,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半踏板”和“渐进式释放”带来的细微音色变化,甚至配上了听觉描述,比如“如同薄雾散去”或“如同水面泛起的涟漪”。这种富有文学性和画面感的引导,让我开始用耳朵而不是眼睛去审视自己的演奏。通过跟着书中的示范性说明去尝试,我发现自己对音乐的敏感度真的提高了,不再满足于仅仅“把曲子弹完”,而是开始追求每一个乐句背后的情感张力。这本教材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习者的音乐品味和内涵。
评分这本教材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温润的米白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沉稳又雅致的书卷气。拿在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厚实而不失细腻,翻页时几乎没有那种廉价的“沙沙”声,这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乐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音符和五线谱之间的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度,又不会因为过于稀疏而显得单调。那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指法标记,通常会用不同深度的灰色或者细小的箭头标注出来,清晰而不突兀,避免了像某些教材那样,把整个乐谱图搞得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电路图。而且,它在关键技巧点的分解说明部分,配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确,手指的弯曲角度、触键的力度示意,都通过侧面和俯视的透视图清晰呈现,对于自学者来说,省去了太多摸索的时间。我用了好几周,放在钢琴架上,不仅是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件能提升练习环境格调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说明编者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多少心血,让人在翻阅时,就油然而生一种“我要好好对待这本教材”的敬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