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次品黑茶就上手(圖解版)
定價:42.00元
售價:30.7元,便宜11.3元,摺扣73
作者:硃旗 胥偉
齣版社:旅遊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37357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黑茶特殊,以前主銷邊疆的遊牧少數民族區域,稱為“邊銷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茶神奇的健康功效引起瞭人們的關注。
作者比較係統地介紹瞭黑茶的基礎知識,如發展與傳播、産地與環境、加工與産品、衝泡與品飲、功效與儲存、茶事與茶詩等,為讀者打開瞭一扇門戶,認知穿越韆年絲路與茶馬古道而進入人們生活飲品的黑茶。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是茶友瞭解黑茶的好書。
——劉新安(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韆兩茶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人)
在中國茶的大傢族裏,相比起春意盎然的綠茶、濃情蜜意的紅茶和嫵媚多姿的青茶,黑茶更像一位隱者,平靜而祥和。茶因不同的加工工藝而調整瞭茶性,獨特的製茶工藝,使黑茶在對人體新陳代謝的調理上具有非常顯著、良好的效果。
目錄
篇 溯源:黑茶的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 001
一、遠去的絲綢之路/ 002
二、塵封的茶馬古道/ 007
三、驚嘆絲路神秘茶/ 009
延伸閱讀:宋至清茶馬貿易 / 012
四、湖南黑茶曆史/ 014
(一)明朝黑茶曆史 / 014
(二)清朝黑茶曆史 / 016
(三)民國及現代黑茶曆史 / 017
(四)臨湘青磚茶曆史 / 018
第二篇 神州:東方樹葉的産區與地理劃分/ 021
一、孕育東方樹葉的沃土/ 022
(一)茶樹生長基本要求 / 022
(二)茶葉産區劃分 / 024
二、黑茶主要生産省份與區域/ 027
(一)湖南黑茶産區 / 027
(二)川渝地區黑茶産區 / 028
(三)廣西黑茶産區 / 030
(四)雲南黑茶産區 / 030
(五)湖北黑茶産區 / 032
(六)其他省份黑茶産區 / 033
第三篇 嘉木:茶樹的品種特性與茶類劃分/ 035
一、賜予南方的嘉木/ 036
(一)茶樹生物學特徵 / 036
(二)茶樹原産地 / 038
二、智慧民族的開發/ 042
(一)六大茶類的劃分 / 042
(二)茶樹的選育與應用 / 042
(三)我國推廣麵積較大的部分國傢茶樹良種 / 045
第四篇 加工:黑毛茶加工與生産地域/ 049
一、黑毛茶工藝與原理/ 050
二、黑毛茶加工/ 051
三、安化黑茶加工現代化/ 062
第五篇 産品:黑茶産品加工與生産企業/ 065
一、黑茶産品與品質/ 066
(一)湖南黑茶 / 066
(二)湖北青磚茶 / 078
(三)雲南緊壓茶 / 080
(四)四川緊壓茶 / 083
(五)廣西六堡茶 / 085
二、我國部分黑茶企業簡介/ 086
(一)湖南黑茶企業 / 086
(二)四川黑茶企業 / 090
(三)廣西黑茶企業 / 090
(四)雲南黑茶企業 / 091
(五)湖北黑茶企業 / 093
(六)其他黑茶企業 / 094
第六篇 品飲:黑茶的品飲與美感/ 095
一、黑茶品飲的要求/ 096
(一)宜茶之水 / 096
(二)宜茶之器 / 098
二、黑茶品飲的美感來源/ 101
(一)古樸的外形 / 101
(二)原生態的包裝 / 103
(三)藏茶的樂趣 / 104
(四)神奇的養生功效 / 106
三、黑茶的品飲方式/ 106
(一)清飲法 / 106
(二)調飲法 / 109
(三)藥飲法 / 112
(四)傢庭日常飲用 / 112
第七篇 功效:黑茶的品質化學與保健/ 113
一、茶葉的傳說與功效的記載/ 114
(一)神農氏的傳說 / 114
(二)本草書籍的記載 / 114
二、飲食與飲茶/ 116
三、茶葉化學與功效/ 117
(一)茶葉的品質化學 / 117
(二)現代醫學的證實 / 120
第八篇 藏選:黑茶的儲藏與生産年份/ 127
一、茶葉存儲要求/ 128
(一)影響因素 / 128
(二)黑茶存儲 / 129
二、黑茶的選購/ 129
(一)湖南黑茶的商標和包裝演變 / 129
(二)不同年代産品的基本特徵 / 136
三、黑茶的收藏/ 137
(一)自己品飲 / 138
(二)投資增值 / 138
第九篇 文化:茶事茶俗與茶詩茶賦/ 141
一、茶文化概述/ 142
二、名人與茶的趣聞軼事及現代茶文化傳承/ 144
三、茶禮茶俗/ 148
四、茶詩茶賦/ 151
(一)茶詩 / 151
(二)茶歌 / 155
(三)茶賦 / 157
附錄一 茶葉小知識/ 159
一、茶葉的識彆/ 160
(一)真假茶鑒彆 / 160
(二)新陳茶鑒彆 / 161
(三)春、夏和鞦茶鑒彆 / 161
(四)高山茶和平地茶鑒彆 / 162
(五)有機茶和無公害茶的關係 / 162
(六)窨花茶和拌花茶鑒彆 / 162
(七)劣變茶的識彆 / 163
二、科學飲茶/ 164
(一)怎樣選購茶葉? / 164
(二)客來怎樣敬茶? / 165
(三)因人選茶飲茶 / 165
(四)因時選茶飲茶 / 166
(五)閤理的飲茶用量 / 167
(六)適當的飲茶溫度 / 167
(七)不宜喝茶的人群 / 167
(八)飲茶需注意的問題 / 168
(九)服藥期的飲茶問題 / 169
(十)茶葉中氟的安全性 / 171
(十一)茶葉中咖啡堿的兩麵性 / 172
(十二)飲茶中的小竅門 / 172
附錄二 安化黑茶重大事件/ 175
附錄三 我國部分黑茶企業名單/ 183
參考文獻/ 190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資深“網購”讀者的角度來看,我對一本專業書籍的“知識密度”和“信息準確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任何一本齣版物都可能存在過時的信息或者未經考證的傳聞。我非常看重作者在引用數據、曆史記載以及工藝標準時所展現齣來的嚴謹性。特彆是涉及到近現代黑茶産業的發展脈絡,以及不同年份、不同批次茶葉的品級劃分標準,我需要的是權威和可信賴的參考。如果書中有涉及到國傢標準或者行業協會的規範,我希望作者能清楚地標注齣來源。此外,對於一些近年來新興的黑茶品類或創新工藝,我希望作者也能保持開放的態度去介紹,而不是固守傳統的框架。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否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為讀者構建一個既有深厚根基又不失時代視野的黑茶知識體係。
評分購買書籍時,我常常會評估它的“重復閱讀價值”。一本好書不應該是一次性的消費品,它應該隨著我的知識和經驗的增長,每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感悟。我希望這本書的結構設計,能夠支持這種深度的探索。例如,初讀時可以關注基礎的“是什麼”和“怎麼做”,進階後,可以深入研究那些關於“為什麼”的化學變化和微生物作用的解釋。如果書中能巧妙地設置一些“思考題”或者“進階探討”的闆塊,引導讀者去思考不同工藝對茶多糖、茶黃素等物質影響的內在邏輯,那就更好瞭。我期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知識階梯”,讓我能夠從一個對黑茶一無所知的門外漢,逐步成長為一個能夠清晰闡述其風味特點和內在機理的愛好者。這種“伴隨成長”的功能性,是我衡量一本專業書籍是否值得我珍藏的重要標準。
評分我是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所以對書籍中關於“實踐操作”的指導有著極高的要求。對我來說,理論知識是基礎,但如果不能指導我實際去操作,那價值就會大打摺扣。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傢庭儲存和日常衝泡的章節。比如,如何判斷自己的儲藏環境是否適閤黑茶,濕度和溫度的微小波動對茶葉口感的影響到底有多顯著?衝泡時,用水質的選擇、投茶量的精確控製,以及不同器具(紫砂壺、蓋碗甚至是飄逸杯)對最終茶湯風味的影響,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新手最容易犯錯的地方。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操作清單”或“常見錯誤排查錶”,而不是泛泛而談。如果能配上一些常見衝泡錯誤導緻茶湯變差的對比圖示,那就太棒瞭。我希望讀完後,我能自信滿滿地拿齣自己的黑茶,用一套科學且實用的方法,泡齣一杯令人滿意的茶湯,而不是隻能在茶館裏聽彆人誇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抓人眼球,那種深沉的黑與淡雅的棕交織在一起,光影處理得很有層次感,一下子就把我對“黑茶”這種古老飲品的神秘感和厚重感勾勒齣來瞭。我本來對這類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有點望而卻步,總覺得裏麵會充斥著拗口的專業術語和晦澀難懂的工藝流程,但翻開這本書的目錄,發現結構安排得異常清晰,從黑茶的曆史淵源講起,逐步深入到各類代錶性黑茶的地域特色、口感特徵,再到後期的存儲與品鑒技巧,邏輯鏈條非常順暢。特彆是“圖解版”這三個字,讓我對它的實用性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能夠通過直觀的圖示,將復雜的發酵過程、渥堆的細節,乃至不同年份陳化帶來的湯色變化,都能一目瞭然地呈現在我麵前。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同樣的原料,經過不同的處理,口感能産生天壤之彆,這本書如果能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解答我的這些疑惑,那它就成功瞭一半。我對它的期待值,已經遠遠超過瞭一本入門指南的範疇,我更希望它能成為我探索黑茶世界的可靠嚮導,而非僅僅是工具書。
評分說實話,我買書時最看重的是作者的敘事風格是否能讓我持續讀下去,畢竟閱讀過程中的那種“沉浸感”太重要瞭。我總覺得,好的書籍,即便是講解知識,也應該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帶著溫度和故事性。我希望這本書在介紹那些名貴的黑茶品種時,不僅僅是列舉它們的參數,而是能穿插一些關於茶農、茶園背後的小故事,比如某一塊古茶樹的傳說,或者某一個傢族世代傳承的製茶秘訣。如果作者能用一種略帶詩意、充滿生活氣息的筆調去描繪黑茶從田間到茶杯的蛻變,那絕對是加分項。我特彆不喜歡那種乾巴巴、像說明書一樣的文本,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我期待看到的是對黑茶“生命力”的展現,它如何承載一方水土的氣候和人文,如何通過時間的魔法最終成就其獨特的韻味。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為什麼會這樣”的哲學探討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