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利率市场化——突围中国债务困局
定价:58.00元
作者:邓海清,林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09751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突围,闯关,打开中国金融改革绕不开的结。
需要决心,需要勇气,更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智慧。
房四海,刘红忠,胡章宏 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当前中国正值转型时期,债务问题和利率市场化推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中国也面临着大量的债务问题,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仍然占用金融资源阻碍经济出清,地方对于融资成本不敏感导致债务迅速攀升,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盈利下滑尚未完全反应为银行的不良资产,房地产周期启动加上金融自由化进程引发居民部门负债隐忧,能否顺利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路径以及资本市场的命运,这也是我们在推出债务问题研究的初衷。
目录
前 言
篇 全球债务杠杆周期
章 全球债务杠杆周期的分析框架与体系
第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回顾
节 不同经济周期的划分
专栏1 经济周期的类型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分析
第三章 债务周期与资金成本周期
节 从债务到需求:预算约束下的跨期替代
第二节 明斯基的债务周期:金融不稳定理论
专栏2 美国90年代的新经济
专栏3 明斯基和明斯基理论介绍
第三节 债务周期的资产价格传导路径
专栏4 流动性陷阱
第四章 经济五部门债务的驱动和演进
节 经济中五个部门的框架介绍
第二节 企业部门:产能周期
专栏5 卡特的能源计划
第三节 居民部门:房地产驱动的周期
第四节 部门:主权债务危机
第五节 金融部门:银行业危机
第六节 海外部门:汇率与资本流动性冲击
第五章 全球债务周期:2002~2012
节 2002~2007年:消费国加杠杆的全球盛宴
专栏6 日本如何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
第二节 2008~2012年:消费国去杠杆引发全球再平衡
第三节 中国深度参与世界贸易体系
专栏7 全球债务周期与中国债务杠杆
第六章 全球债务周期背景下的中国债务困局
节 历次债务危机回顾
专栏8 价格闯关之后的严重通胀
第二节 中国当前债务危机的特点
专栏9 “四万亿”财政政策的十项具体措施
专栏10 城投债:前世今生
专栏11 影子银行的定义和历程
第三节 债务风险隐忧
第七章 “经济学”助力走出债务困局
节 长周期上经济面临转型困局
第二节 供给学派改善企业竞争力
专栏12 硅谷奇迹重塑美国产业全球竞争力
专栏13 财政包干制下的地方乱象
专栏14 产能越调越剩:以钢铁行业为例
专栏15 调结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节 金融创新实现债务再平衡
第二篇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第八章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节 千疮百孔的金融抑制体系难以维系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中的四个核心问题
专栏16 德国平稳利率市场化:全能银行体系
第九章 登峰之路:中国利率市场化解债务危机
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传导路径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转向利率走廊模式
第四节 利率市场化与宏观审慎框架
专栏17 英国:从分业走向统一监管
第五节 利率市场化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第六节 结语:利率市场化下应对债务困局
后 记
作者介绍
邓海清,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宏源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分析师,曾经在上海市人民研究室、上海市杨浦区人民研究室工作多年,2010年任职国金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组,2011年宏源证券研究所。
林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浙江大学理学学士,2012年进入宏源证券研究所,主要从事宏观利率相关方向研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利率市场化——突围中国债务困局》。我当初拿到这本书,正是被这个直击痛点的标题所吸引。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债务问题无疑是绕不开的一环,而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层面的重大改革,其影响深远,能否成为破解之道,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焦点。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推动资源配置优化,进而化解过剩产能,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最终实现债务风险的缓释。比如,从理论层面,书中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价格机制在利率市场化中的作用?当利率能够真正由市场供求决定时,那些低效、高负债的企业将如何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从而迫使它们进行转型升级?反之,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经营稳健的企业又将如何受益于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我希望作者能够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案例,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模型。比如,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是否有所差异?改革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阻碍和挑战?这些都是我在阅读前非常好奇和期待解答的问题,希望书中能提供有价值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直击中国经济当前的两个核心议题:《利率市场化》和《突围中国债务困局》。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保持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形成机制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中国的利率体系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助长了债务的积累。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系统地阐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逻辑,以及它如何能够成为破解中国债务困境的“金钥匙”。我期待书中能详细分析,当利率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和风险溢价时,那些过度负债、效率低下的企业将如何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而那些经营良好、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又将如何受益于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此外,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风险,例如如何避免短期内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保护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以及如何引导社会形成对市场化利率的理性认识。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的关键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利率市场化——突围中国债务困局》,就像一剂猛药,直击当下中国经济最核心的几个痛点。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利率的形成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其目标是让市场在利率定价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债务困局”更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宏观杠杆率的不断攀升,到微观层面的企业偿债压力,都亟待找到解决之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非常详细地阐述,利率市场化是如何能够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它会不会深入分析,当利率真正由市场供求决定时,那些长期依赖低成本融资、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将面临怎样的生存压力?同时,那些具有创新能力、高效率的企业又将如何获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低的融资成本?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和案例分析,来佐证利率市场化对化解债务风险的实际效用。例如,改革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影响,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以及对资本市场生态的重塑等等。
评分我之所以对《利率市场化——突围中国债务困局》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它的书名直接触及了我对中国经济当下最关切的两个问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改革,其推进过程和潜在影响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债务问题,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构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风险。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利率市场化可能就是解决债务困局的钥匙。因此,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图景,说明利率市场化是如何通过价格信号的扭曲校正,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引导资金流向更具生产力和创新性的领域,最终帮助企业摆脱债务泥潭。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或者通过历史的视角,回顾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所带来的经验教训?我希望能够从书中获得对这场改革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探讨的“突围中国债务困局”这一主题。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债务规模的膨胀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到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暴露,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债务问题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个角落,构成了一系列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而“利率市场化”这个关键词,在我看来,更像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条可能的出路。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书中是否会详细梳理中国债务问题的形成根源?是由于过去的投资驱动模式,还是金融监管的漏洞,抑或是其他因素?然后,再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能够有效地“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例如,是否会提到通过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引导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惩罚高风险的借贷行为?会不会讨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平衡稳定与发展的关系,避免改革可能带来的短期阵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套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场改革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