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婴儿全程辅食添加方案
定价:29.80元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101057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推荐一:儿科专家周忠蜀为新手父母精心定制!
推荐二:中国式添加方案,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推荐三:专家会客室,让妈妈由担心至安心!
内容提要
喂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一位妈心愿。
从宝宝满4~6个月起,就要添加辅食了,为此,我们编写了《宝宝辅食吃什么》,介绍了为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原则等内容,还针对不同月龄的宝宝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点,为宝宝精选了一些典型食谱,帮助妈妈有针对性地给宝宝补充营养。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忠蜀,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学习两年,经JICA途径留学日本大学、日本独协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25年,对儿科疑难重症,尤其是小儿神经及遗传疾病,如癫痫、脑瘫、新生儿惊厥、缺氧缺血性脑病、PKU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主要从事小儿神经遗传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负责及参与*、部级、院级和中日合作课题多项。不仅理论水平扎实,而且可以将父母关心的问题用专业的态度、易懂的语言讲给父母听,这在众多的儿科医师中是非常难得的。作者在百忙之中编写了这本书,秉承严谨的态度编写、审阅每个知识点,很多方面作者都帮父母考虑到了,比如每个食谱都与现今实际生活相结合,考虑父母操作是否方便,材料是否易得,因此选择这本书的读者是非常明智的,不用考虑太多,只需按着做就可以了。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婴儿全程辅食添加方案》时,我其实心里是打鼓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宝宝辅食的书籍琳琅满目,信息爆炸,很多都说得神乎其神,搞得新手爸妈一头雾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素,没有过多花哨的图片,反而让我觉得它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不同月龄宝宝的喂养指导是否详尽,以及食材的选择和制作方法是否贴合我们普通家庭的实际情况。翻开目录,我发现它似乎涵盖了从泥糊状到手指食物的转变过程,这一点很吸引我,因为我知道,顺利过渡到块状食物对宝宝的咀嚼和口腔发育至关重要。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循序渐进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却步的“完美食谱”。特别是关于过敏原的引入,我希望能看到更细致的步骤和观察指南,毕竟这是新手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是,它似乎更像一位沉稳的育儿伙伴,而不是一个急于炫耀知识的权威。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辅食差异时显得非常单薄。我居住在一个相对多元化的城市,周围很多朋友的育儿观念和饮食习惯都带有不同的地域色彩。这本书的食谱和建议,感觉是完全基于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似乎是西方或特定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环境来制定的。例如,它推荐的某些进口有机食材,在我们本地市场非常难找到,或者价格高昂到让人望而却步。当涉及到一些传统食俗的疑问时,它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给出一个非常笼统的“咨询儿科医生”的建议,这等于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一个真正实用的育儿指南,应当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够指导父母如何根据当地的食材供应和家庭传统,巧妙地调整喂养方案。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欠缺,让它在实际应用中打了不少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搭配简直是灾难,我得承认,我差点因为这个放弃阅读。封面给我的期待是严谨和专业,但内页的字体小得可怜,有些步骤图拍得模糊不清,光线也不太好,看得我眼睛生疼。我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作为一本指导喂养的书籍,清晰的视觉指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它在介绍某种食材的处理方式时,文字描述得非常笼统,如果能配上高清的大图或者视频链接(如果这是电子版的话),效果会好很多。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梳理出重点。我不得不说,内容本身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呈现方式极大地影响了阅读体验。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对照网上的其他资料来验证自己的理解,这完全违背了我购买一本专门书籍的初衷——我希望它能成为一站式的参考。希望作者或出版社在再版时能重视用户体验的提升。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宝宝的自主进食和感官发展”这一章节的处理上,展现出了相当的深度和前瞻性。它没有将辅食仅仅视为营养的来源,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个重要的早期教育环节。书中详细阐述了BLW(宝宝主导式离乳)的原理和风险规避,并不仅仅停留在“给块状食物”的表面操作上,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食物的质地、形状和颜色来刺激宝宝的视觉、触觉和味觉发展。特别是关于如何安全地切割水果和蔬菜以避免呛咳的图示,非常细致到位,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宝宝安全的重视。这段内容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和受启发,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辅食添加不仅仅是喂饱,更是陪伴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步。这部分内容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辅食制作指南”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似乎对“快速”喂养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这让我非常不适。内容中不断强调如何“高效”地完成辅食添加,如何“节省时间”,甚至推荐了一些速溶的成品粉末。我一直坚信,辅食添加不仅仅是提供营养,更是一个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建立亲子依恋的重要过程。过分强调效率,往往会牺牲掉食物的新鲜度和制作过程中的参与感。比如,对于自制高汤的描述,写得过于复杂,最后却引导读者直接购买浓缩的高汤块,这让人觉得前后矛盾。我更倾向于那些鼓励父母亲手制作、感受食材自然风味的书籍。这本书的理念似乎更偏向于“任务型”喂养,而不是“探索型”喂养,这与我期望的“慢养”育儿观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我更关心的是宝宝在吃东西时的表情和互动,而不是今天我有没有按时完成“辅食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