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商业银行会计学(第二版)
定价:39元
作者:康国彬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04041314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章 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会计科目 第三节 商业银行记账方法 第四节 商业银行会计凭证 第五节 商业银行会计的账务组织与核算第二章 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业务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人民币活期储蓄的核算 第三节 人民币定期储蓄的核算 第四节 定活两便储蓄的核算 第五节 外币储蓄的核算 第六节 储蓄机构的每日结账第三章 社会集团存款业务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社会集团活期存款账户的设置 第三节 社会集团存款的核算要求 第四节 社会集团活期存款的核算 第五节 社会集团定期存款的核算 第六节 社会集团通知存款的核算 第七节 社会集团存款的利息计算第四章 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上)——结算制度改革及票据规定 节 银行结算制度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结算方式的种类 第三节 我国银行票据的基本规定第五章 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中)——票据结算与银行卡结算 节 支票结算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银行汇票结算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商业汇票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银行本票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银行卡业务的核算第六章 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下)——银行传统结算方式 节 汇兑结算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异地托收承付结算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委托收款结算业务的核算第七章 银行贷款与贴现业务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信用贷款的核算 第三节 担保贷款的核算 第四节 票据贴现的核算 第五节 银行贷款及票据贴现的利息计算第八章 银行现金出纳业务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银行现金收、付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人民币现钞的管理 第四节 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 第五节 商业银行业务库管理 第六节 商业银行业务库与发行库往来 第七节 人民币的识别与防伪特征第九章 联行往来与同业往来业务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我国境内联行往来模式 第三节 全国联行往来实际操作原理 第四节 全国电子联行往来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票据交换 第六节 跨系统联行往来第十章 缴存中央银行财政性存款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缴存财政性存款的核算 第三节 商业银行财政性存款欠缴业务的核算第十一章 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核算内容 第三节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存款的核算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节 本章概述 第二节 银行实收资本的核算 第三节 资本公积金的核算 第四节 盈余公积金的核算 第五节 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内容提要 康国彬编*的《商业银行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教材,是在**版基础上修订的第二版教材。
本书主要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展开,侧重商业银行的社会簿记内容,是会计学与货币银行学的结合。全书内容主要覆盖银行存、放、汇传统业务和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本书特点有三:(1)内容新。本书内容遵循*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2)内容有纵深。会计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一知半解或蜻蜓点水或浮在表面,是学不精的。本书力求深入浅出讲透原理,使学生或读者能够触类旁通。(3)内容资料全。本书力求内容覆盖全,资料全。这些资料括历年的各储种利率调整,以及凭证联次、格式、账簿格式等。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会计学、金融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作为主要课程教材,也可供商业银行相关实务人士作为参考读物。
本书配有各种商业银行会计凭证(票样)、相关货币票样等教学资源。索取方式请见封四底部。
本书在关于银行内部控制和审计相关的会计处理方面,内容十分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虽然我不是专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但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在这其中的关键作用。书中详细列举了商业银行在各个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内控措施和会计处理要求。比如,在现金管理、票据业务、电子支付等环节,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建议和会计核算的规范。我还特别关注了关于“舞弊”和“差错”的防范与追溯这部分内容,它不仅讲解了如何通过会计记录来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问题,还阐述了如何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配合,以及审计发现的会计问题如何进行整改和复盘。这本书让我明白,扎实的会计基础和严格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未来想要在商业银行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关于内控和审计的知识,绝对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在关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确认和核算的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我之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手续费收入、佣金收入、投资咨询服务费等,总觉得在确认时机和计量方法上有些拿捏不准。这本书针对这些业务,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它区分了不同性质的中间业务,比如代理业务、托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等,并且针对每一种业务,都给出了明确的会计处理原则和账务分录。尤其是在分析非利息收入时,书中强调了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原则,以及收入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如何在中间业务中具体应用。我还发现书中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代收代付”和“代理中间业务”的区别,进行了清晰的界定,避免了常见的误解。对于那些希望提升银行中间业务盈利能力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它不仅讲解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其中的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扎实,尤其是在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处理方面,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我之前一直对银行的各项负债,比如吸收存款、同业拆借的会计处理感到有些模糊,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公式推导,把这些复杂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特别是关于存款准备金的计算和核算,以及不同类型存款的利息费用如何确认,都写得非常清楚。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借款性负债”这部分的论述,它详细区分了不同期限、不同性质的借款,以及它们在成本核算上的差异。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最新的监管要求对会计处理的影响,比如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率等,虽然这些内容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但在这里结合会计实务讲解,就显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银行负债端如何反映到财务报表上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读者能够真正掌握银行负债业务的会计精髓。
评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部分,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解析。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金融工具,如期权、掉期、远期合约等的计量,书中给出了清晰的会计方法。它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金融工具的特征,判断其分类(如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等),以及不同分类下,其收益和损失如何体现在利润表中。书中还穿插了关于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的处理,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对初学者来说略显复杂,但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的会计准则变得更加具体可感。我了解到,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真实性,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风险暴露和盈利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对银行的金融工具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对这本书关于银行风险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结合部分感到非常惊喜。以往阅读的会计书籍,更多的是侧重于记账和报表编制,对于风险的讨论往往是点到为止。但这本《商业银行会计学》却将两者深度融合,让我耳目一新。书中详细阐述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如何体现在银行的会计计量和财务报告中。例如,对于贷款减值的拨备计提,书中的讲解就非常到位,它不仅介绍了拨备计提的各种方法,比如历史损失法、预期损失法(PD/LGD模型),还结合了最新的IFRS 9准则(虽然书中是以国内的会计准则为主,但对国际准则的借鉴也体现了前瞻性),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的构建思路和应用。这对于理解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非常有帮助。同时,书中也讨论了诸如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计量、汇率风险对资产负债的影响等内容,都从会计的角度反映了风险的存在和管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会计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是评估现在和预测未来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风险管理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