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 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应对新常态下旅游用地需求不断 增大的趋势,近年来,**出台了系列政策性文件, 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特别是2015年11月,国土资源 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 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由于用地政策 文件专业性相对较强,为便于各地旅游等部门深入了 解**相关旅游业用地文件,准确把握旅游业相关用 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认真抓好文件的贯彻 落实,根据**旅游局党组部署,由**旅游局编了 这本《旅游业发展用地相关政策解读》,供各地贯彻 时参考。
**部分 政策解读
1.“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政策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2.“十三五”时期我国用地政策重点支持哪些产业和行业?
3.**为什么要在用地政策方面大力支持旅游产业?
4.我国旅游业用地的客观需求情况是什么?
5.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用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6.当前我国旅游业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哪里?
7.当前我国旅游业用地的政策需求主要在哪些方面?
8.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旅游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9.国土资源部在哪些地区开展了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
10.在实践中,有哪些地区自行探索的旅游业用地政策值得借鉴和推广?
11.《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12.国土10号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国土10号文目的是系统解决旅游业用地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14.为什么要强调提高旅游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15.根据按规划安排用地的原则,如何保证旅游重点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16.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如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手续?
17.旅游扶贫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7
18.国土10号文为什么要强调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
19.对依法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在取得用地时其土地出让底价如何确定?
20.如何理解复垦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存量建设用地建设旅游项目的?
21.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为何要依法实行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22.如何理解旅游项目中属于**性设施建设用地的7
23.对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作为建设用地,按现用途管理,其法律法规依据是什么?
24.景区管理机构如何和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
25.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怎样采取多种方式供应建设用地?
26.旅游相关建设项目用地中,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如何理解这其中的“用途单一”?
27.旅游相关建设项目用地中,用途混合且包括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如何理解其中的“应当”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中的区别?
28.国土10号文中旅游用地的含义是什么?
29.如何理解影视城、仿古城等人造景观用地的土地供应方式、价格、使用年限依法按旅游用地确定?
30.如何理解景区内建设亭、台、栈道、厕所、步道、索道缆车等设施用地,参照公园用途办理土地供应手续?
31.如何理解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32.为何要加大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
33.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可在2018年前由旅游厕所建设单位集中申请,按照法定报批程序集中统一办理用地手续,各地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旅游厕所建设单位”“法定报批程序”和“专项”?
34.为何对旅游新业态的用地政策要予以明确?
35.国土10号文对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哪些旅游新业态的用地政策给予了明确支持?
36.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人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理解“以土地使用权人股、联营等方式”?
37.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管理办法,城镇和乡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目前有哪些省区市制定了上述所称的管理办法,具体的规定内容是什么?
3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来从事旅游经营,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什么?
39.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设旅游设施,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什么?
40.国土10号文中所述的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一般具体指向的是什么?
41.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土地供应方式及其政策含义是什么?
42.如何理解新建邮轮、游艇码头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中的“有偿”?
43.有偿使用的邮轮、游艇码头用地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44.利用现有码头设施用地、房产增设住宿、餐饮、娱乐等商务服务设施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45.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好旅游产业项目用地等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其具体流程是什么?
46.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通过确权登记明晰旅游业发展用地的产权?
47.在实际操作中,为何确权登记后的旅游产业用地产权有利于旅游发展中的融资工作?
48.加强旅游产业用地服务监管,为何要建立部门共同监管机制?
49.目前各地旅游业用地过程中,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部门共同监管机制包括哪些?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我很少对一本专业书籍的论述角度感到如此耳目一新。作者没有过多纠缠于已经被广泛讨论的宏观趋势,而是聚焦于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微观执行细节。例如,书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中,对地上与地下空间使用权区分的政策解读,就非常精妙。它讨论了如何通过差异化的用地性质设定,激活存量历史建筑的商业价值,同时确保其风貌的完整性。这种对“存量优化”而非“增量扩张”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当前旅游发展阶段的深刻洞察。此外,对于旅游用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退出机制设计,书中提出的“熔断与回收”机制的条件设定,也比以往我看到的任何文件都要细致和审慎,真正体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一流水准,它有效地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清晰的业务流程图。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旅游项目前期调研的顾问,我最头疼的就是跨部门审批时遇到的标准不一致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极大的帮助,它系统梳理了国土、住建、文旅等多个部门在旅游用地审批中的权限边界和关键时间节点。其中关于“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在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详解,简直是我的“及时雨”。它明确指出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申请更长的使用年限,以及对应的土地使用强度调整标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原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逐一咨询各个部门才能搞明白的复杂流程,浓缩成了一份结构化、易于检索的指南。每一次翻阅,都能找到新的知识点来优化我们项目报批的效率和成功率。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务实的政策应用相结合的风格所吸引。尤其赞赏作者在论述中引入的若干前沿概念,比如“空间产权交易”在旅游资源整合中的潜力探索。虽然这些概念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但作者清晰地描绘了它们未来的政策走向和潜在的操作路径。这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不仅限于当下,更具有前瞻性。对于我们机构而言,它提供了一个评估未来政策走向的“晴雨表”。书中对不同类型旅游用地(如康养基地、研学营地、休闲度假区)在规划指标上的细微差异的对比分析,非常有助于我们在项目定位初期就进行精准的土地匹配。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既能解决眼前问题,又能指导未来战略布局的宝贵参考资料。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它不仅仅是政策的罗列,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宏观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和旅游管理学的跨学科著作。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章节。作者不仅梳理了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还细致地展示了几个试点村庄在产权界定、收益分配模式上所采取的创新举措。这种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的提炼,是纯粹的官方文件所无法提供的宝贵财富。读到后面,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成功的土地流转模式与我们自己区域的文化资源禀赋更好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利益共享机制。对于那些希望在政策红利期抓住机遇,进行深度乡村文旅融合开发的投资者或地方官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旅游规划者的福音,内容详实到令人惊叹。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用地政策的横向对比分析。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成功案例。比如,书中对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的容积率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的筹措机制,都有非常具体的论述和数据支撑。光是研究其中关于“零碳”旅游项目用地指标的调整部分,就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它不像某些政策解读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了一种非常贴近实务操作的语言,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管理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特别是对于如何平衡地方经济发展诉求与环境保护红线之间的关系,书中的案例分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框架。读完后,感觉自己对过去几年国家层面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旅游用地影响的理解,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