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 9787121310188 国家制造强国

满58包邮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 9787121310188 国家制造强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制造2025
  • 制造业
  • 工业
  • 经济
  • 国家战略
  • 蓝皮书
  • 政策
  • 改革
  • 科技
  • 产业升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0188
商品编码:2879164663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

定价:168.00元

作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213101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为各级科学务实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性、指导性读本

内容提要


2016年,首部《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成功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较高认可。2017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在2016年版蓝皮书基础上,组织全体委员、相关领域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本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我国制造业整体推进、十大重点领域突破、重点任务实施、重点区域布局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总结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两年来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和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为国家和各地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与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引。此外,本书附录列举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及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旨在为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目录


目 录


————————— 综合篇 —————————
章 全球制造业发展概况3
节 发展现状3
第二节 存在问题19
第三节 发展趋势22
第二章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26
节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26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30
第三节 政策建议33
第三章 中国制造强国若干重大问题研究36
节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36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38
第三节 提升供给质量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42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经济与产业政策调整44

—————————领域篇—————————
第四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1
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51
第二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热点和重点52
第三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62
第四节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65
第五章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69
节 高档数控机床69
第二节 机器人75
第六章 航空航天装备86
节 发展形势86
第二节 存在问题91
第三节 行业展望96
第四节 发展建议98
第七章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102
节 发展形势102
第二节 存在问题105
第三节 行业展望106
第四节 发展建议108
第八章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111
节 发展形势111
第二节 存在问题113
第三节 行业展望115
第四节 发展建议118
第九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21
节 节能汽车121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127
第三节 智能网联汽车139
第十章 电力装备147
节 发展现状147
第二节 存在问题151
第三节 行业展望154
第四节 发展建议157
第十一章 农业装备160
节 发展形势160
第二节 存在问题162
第三节 行业展望164
第四节 发展建议166
第十二章 新材料169
节 发展形势169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176
第三节 行业展望179
第四节 发展建议183
第十三章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186
节 发展现状186
第二节 存在问题196
第三节 行业展望197
第四节 发展建议200

—————————专题篇—————————
第十四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205
节 目标要求205
第二节 主要进展209
第三节 面临问题214
第四节 下一步推进思路和重点216
第十五章 工业强基219
节 工业强基工作体系化推进219
第二节 各地积极推进工业强基工程223
第三节 工业强基工程取得初步成效225
第四节 下一步推进思路和重点232
第十六章 绿色制造234
节 目标要求234
第二节 主要进展238
第三节 面临问题245
第四节 下一步推进思路和重点247
第十七章 智能制造249
节 目标要求250
第二节 主要进展251
第三节 面临问题264
第四节 下一步推进的思路和重点266
第十八章 服务型制造270
节 目标要求270
第二节 主要进展276
第三节 面临的问题278
第四节 下一步发展思路279
第十九章 质量品牌提升282
节 目标要求282
第二节 主要进展283
第三节 面临形势288
第四节 下一步推进思路和重点292
第二十章 制造业人才295
节 当前加大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意义296
第二节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297
第三节 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及问题299
第四节 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外经验与实践302
第五节 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主要举措304

—————————区域篇—————————
第二十一章 东部地区311
节 发展概况311
第二节 主要举措326
第三节 存在问题334
第四节 发展建议339
第二十二章 中部地区342
节 发展现状342
第二节 主要举措和成效353
第三节 存在问题359
第四节 发展建议365
第二十三章 西部地区368
节 发展概况368
第二节 主要举措375
第三节 存在问题403
第四节 发展建议408
第二十四章 东北地区412
节 发展概况412
第二节 主要举措416
第三节 存在问题426
第四节 发展建议429
附录A 美国432
节 美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和政策432
第二节 美国制造业新趋势434
附录B 日本447
节 发展概况447
第二节 发展特点456
第三节 政策措施458
第四节 经验教训459
附录C 德国461
节 发展概况461
第二节 发展特点464
第三节 政策措施467
第四节 经验启示470
附录D 法国473
附录E 英国477
附录F 意大利483
附录G 韩国485
节 制造业创新战略485
第二节 部分重点产业现状486
第三节 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494
附录H 俄罗斯496
附录I 印度504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简介512
后记513

作者介绍


战略咨询委由全国原副委员长路甬祥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与标准、产业经济、金融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及企业家组成。

文摘


序言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一份详实的战略解码与前瞻性指引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书号9787121310188,以“国家制造强国”为题,并非一本宽泛探讨中国制造全局的著作,而是一份聚焦于“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度解读与细致分析。本书旨在为读者清晰呈现该战略的核心要义、发展脉络、重点领域、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理解并投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浪潮提供一份权威且深入的参考。 战略背景与核心目标: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 本书的首要部分,是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的历史背景和战略定位的阐释。文章将追溯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即从一个“制造大国”的地位出发,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结构升级、质量效益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战略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迈向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五大目标。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目标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考量,以及它们对于重塑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所具有的长远意义。 十大重点领域:聚焦与突破,引领未来产业方向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对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精准聚焦。本书将对这十大领域进行逐一细致的梳理与解读,它们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以及农业机械装备。 对于每一个领域,本书将不仅仅罗列名称,更会深入分析其当前的发展现状、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以及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具体定位。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本书将探讨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方向;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则将聚焦于核心零部件、高精度运动控制、智能集成应用等方面;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将着重于大飞机、航天器、无人机等高端装备的研制能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则将深入分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十大领域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清晰地把握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关键路径与支撑体系:系统性构建,保障战略落地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仅有目标和重点领域是不足够的,更需要系统性的推进路径和强大的支撑体系。本书将重点阐述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创新驱动: 强调科技创新在驱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详细介绍如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高端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 深入探讨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包括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推动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强基: 关注制造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如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先进工艺等短板的弥补,以及如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绿色制造: 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人才培养: 明确指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将探讨如何改革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能够支撑高端制造发展的各类人才。 政策支持与环境优化: 分析政府在战略实施中的引导作用,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挑战与机遇:审视现实,把握未来 没有任何一项宏大的战略能够一帆风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将客观地分析这些挑战,例如: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受制于人、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瓶颈、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等。 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本书也将深入挖掘“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蕴含的巨大机遇。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日益增长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国家战略引领,这些都为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本书将详细分析中国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以及如何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读者价值:一本为谁而作?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并非一本仅限于专家学者阅读的学术著作。它的目标读者群非常广泛,包括: 政府决策者与政策研究人员: 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精髓,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 指导企业如何对接国家战略,明确发展方向,调整产业布局,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 科研人员与工程师: 激发科研灵感,明确研究重点,为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贡献力量。 金融与投资机构: 为投资决策提供战略性参考,识别具有潜力的投资领域和优质企业。 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趋势的读者: 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未来角色。 总结: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是一本集战略解读、产业分析、趋势研判于一体的权威性读物。它以高度的宏观视角和细致的微观分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深刻的战略洞见。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大意义,理解其核心内涵,并为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制造未来贡献力量。本书不仅是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更是一份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辉煌未来的行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对“中国制造2025”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碎片化的信息层面。我希望能够理解这个战略的背后逻辑,它的目标,它的重点,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制造业的书,更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布局的一本重要参考。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为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是理解其经济发展模式和未来走向的关键。而“中国制造2025”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最受关注的战略之一。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更权威、更系统的层面去审视这一战略。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为什么需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它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这本书,或许能解答我心中关于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许多疑问。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或者产业研究员,只是一个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的工作可能和这个话题有那么一点点关联,所以对“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意图和目标多少有一些概念。但究竟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具体有哪些重点领域?实施过程中又面临哪些挑战?这些细节光靠零散的新闻报道和网络文章是难以完全掌握的。这本蓝皮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提供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视角。

评分

我特别看重一本书的“时效性”和“权威性”。2017年的蓝皮书,虽然不是最新的,但对于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早期规划和战略布局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它记录了当时国家对于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判断,对于我们回顾和分析整个战略的演进历程至关重要。而且,作为一本“蓝皮书”,其背后通常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相对有保障。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前沿的洞察。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也是看中了它的“中国制造”这个标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来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中国制造2025”正是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宏伟蓝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在提升制造业水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路径。它是否能展现出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雄心和潜力,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爱好者,我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一些新兴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等,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我希望这本蓝皮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比如这些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的发展前景如何,以及国家将如何支持这些领域的发展。如果这本书能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中国制造业未来技术图景,那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前言。拿到的是一本厚实的精装本,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相当清晰,第一眼就给人一种“硬核”的感觉。封面设计虽然算不上惊艳,但“中国制造2025”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配合上“国家制造强国”的字样,整体风格非常稳重、大气。我关注“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已经有段时间了,一直想找一本权威的、系统性的解读来深入了解。这本《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宏大的国家战略,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变成具体的产业政策和企业行动,就可能流于口号。这本蓝皮书,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措施和具体路径的解读。比如,它会不会详细阐述如何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如何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出清晰的指引,那就非常有价值了,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梳理,更能提供实践上的参考。

评分

这本蓝皮书的出版时间点也很有意思。2017年,正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我想,这本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和那个时期的政策制定者、产业专家进行一场对话,了解他们的思考逻辑和战略部署。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棋局,特别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会很有帮助。

评分

说实话,我对国内出版的这类“蓝皮书”的阅读体验有过一些期待落差。有时候会觉得过于学术化、空泛,或者充斥着一些套话、官话,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但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些对具体产业的案例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更接地气一些。我希望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能照顾到非专业读者的理解能力,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传播和引导的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