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

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制 著
图书标签:
  • 给水排水
  • 柔性接口
  • 管道支墩
  • 给水管道
  • 排水管道
  • 工程建设
  • 市政工程
  • 管道工程
  • 建筑工程
  • 专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今古传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5361
商品编码:287130502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

定价:68.00元

售价:42.2元,便宜25.8元,折扣62

作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制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8024253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图集是对原03S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图集的修编。适用于市政及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中无地下水(即地下水位低于支墩底面)及有地下水条件下(地下水位低于设计地面以下0.5m)的室外柔性接口埋地给水管道常用支墩,特殊支墩需要另行设计;适用于管道内径为100~2000mm的铸铁管(包括球墨铸铁管、未经退火处理的球态铸铁管等)、混凝土管(包括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化学管材管(包括硬聚氯乙烯圆管(UPVC)、聚乙烯圆管(PE)、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GRP、FRP)等);其主要内容包括:水平弯管、水平三通、水平管堵、垂直向上(下)弯管支墩等室外埋地管道常用支墩的选用及施工详图。
  与原图集相比,本次修编根据现行规范对支墩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大了图集的适用范围,同时适用于市政给水管道和小区给水管道施工;改变了编排方式,增加了目录索引,作为施工类图集,方便了设计选用,和施工人员照图施工。


目录

目录
总说明
水平弯管支墩简图
水平三通支墩简图
水平管堵支墩简图
垂直向上弯管支墩简图
垂直向下弯管支墩简图
部分:无地下水
第二部分:无地下水
第三部分:无地下水
第四部分:无地下水
第五部分:无地下水
第六部分:无地下水
第七部分:有地下水
第八部分:有地下水
第九部分:有地下水
第十部分:有地下水
第十一部分:有地下水
第十二部分:有地下水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本书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现代水处理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从事水资源管理、环境工程、市政供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的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一本详尽、实用的参考手册和学习资料。全书内容涵盖了水污染的来源、水质标准、传统处理工艺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当前最前沿的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和智能化水处理系统。 第一部分: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基础 本部分首先对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水体污染的类型及主要来源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后,详细阐述了水质评价的标准体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意义,特别是对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内分泌干扰物等)的检测与风险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二部分:传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升级 本章着重于对经典的水处理单元操作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最新的工程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集成与工艺优化来提升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1. 预处理技术: 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进水(如高浊度水、富含有机物废水)的沉砂、混凝、絮凝和沉淀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重点阐述了新型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铁、改性聚丙烯酰胺)的选择原则及其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影响。 2. 生物处理技术: 深入解析了好氧、厌氧及兼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对活性污泥法(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CAS)的各种改进型工艺,如A²/O、UCT、MBR(膜生物反应器)等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重点讲解了污泥龄、回流比、曝气量等关键操作参数的调控策略,以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对于厌氧消化工艺,探讨了污泥减量化和沼气回收的工程实践。 3. 深度处理与消毒: 阐述了传统砂滤、快滤池的运行管理,并引入了快速滤料(如无烟煤、石榴石)的应用。在消毒环节,详细比较了氯消毒、紫外(UV)消毒、臭氧消毒的优缺点、接触时间要求及副产物控制。特别关注了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如何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 Precursors)。 第三部分:非常规与高级水处理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解决难降解污染物、提高水回用率的前沿技术。 1. 膜分离技术: 全面覆盖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的工作原理、膜污染机理及反洗策略。着重分析了在市政再生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工程中,如何设计多级膜系统以降低运行成本并确保出水水质的稳定性。 2. 高级氧化技术(AOPs): 深入探讨了过氧化氢/紫外(H₂O₂/UV)、臭氧/过氧化氢(O₃/H₂O₂)、芬顿(Fenton)及其改进型工艺在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中的应用。通过反应机理分析,指导读者选择最适宜的AOPs组合。 3. 吸附与离子交换: 详细介绍了活性炭(粉末状和颗粒状)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并探讨了新型功能化吸附材料在重金属和特定有机物去除中的潜力。离子交换技术则侧重于软化、除盐及高纯水制备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水回用与零排放工程实践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章系统介绍了不同层级的废水回用技术路线。 1. 中水回用: 针对景观、冲厕、绿化等非传统用途,设计了由A/O+UF+低压反渗透构成的典型处理流程,并详细说明了水质回用标准与安全保障措施。 2. 工业废水零排放(ZLD): 针对高盐、高COD的工业废水,本书提出了“减量化优先、浓缩结晶为辅”的工程策略。详细分析了蒸发浓缩技术(多效蒸发、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和盐结晶技术(如强制循环蒸发器)的设备选型与操作控制要点。 3.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 污泥处理是水处理厂的难点和成本中心。本章重点介绍了污泥脱水技术的改进(如板框、离心机),以及好氧发酵、厌氧消化后的稳定化处理。此外,还探讨了污泥焚烧发电以及污泥中有价物(磷、氮)回收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五部分:智能化水处理系统与安全运行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水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智能化。 1.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 阐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水厂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线监测仪表(如TOC、氨氮、ORP)的选型、校准与数据采集,以及如何利用传感器网络实现关键过程的实时反馈控制。 2. 数据分析与优化: 介绍了如何利用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工况分析和故障预警。探讨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曝气优化算法,以实现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电耗和药剂消耗。 3. 水务安全与风险管理: 强调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系统梳理了水处理厂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讨论了网络安全(OT Security)在现代化水务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必要性。 全书语言严谨、图表丰富,不仅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更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是水务领域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的必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从事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工程师,最近偶然翻阅了这本《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虽然我平时的工作内容更多是埋头苦干,理论性的东西接触得相对少了些,但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关于柔性接口支墩的设计和应用,这在我日常的施工中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常常需要仔细斟酌的环节。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不同工况下支墩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根据管道内压力、土壤承载力、冻胀土层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支墩类型和尺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和计算公式,将原本复杂的力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处理较大口径给水管道转弯处的支墩设计时,书中提供的详细计算步骤和实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核算出所需的支墩强度,避免因设计不当而导致的管道位移或损坏。这本书不仅理论扎实,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让我能够对照着书中的指导,去理解和优化我们现场的施工方案。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设计变更的施工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它让我对柔性接口给水管道的支撑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解决实际施工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满兴趣的普通市民,我对《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这本书的评价,更多是基于它所揭示的我们看不见的城市“骨骼”的严谨与智慧。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自来水带来的便利,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些输送水的管道是如何被稳固地支撑起来的。这本书就为我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我了解到,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那些庞大的给水管道,并非随意铺设,而是依靠着一个个看似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支墩”来保证其安全运行。书中对于支墩的介绍,从基础的材料选择到复杂的受力分析,都用一种平易近人但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呈现。我能想象到,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师们需要多么细致地计算和设计这些支墩,才能让它们抵御住水流的冲击、土壤的压力,甚至地面的沉降。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柔性接口”的概念,也让我明白,原来管道系统并非完全僵硬,而是有其灵活的适应性,而支墩的设计正是为了配合这种柔性,来达到最佳的稳定效果。这本书让我对城市地下工程的精密和复杂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安全”二字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工程智慧。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给排水专业技术负责人,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审核设计图纸,并对施工方案进行指导。最近我有幸接触到《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这本书,不得不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对支墩设计细节的关注度和理解深度。这本书在技术层面非常专业,对于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的力学计算部分,作者采用了严谨的推导和大量的公式,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图纸审核的人员来说,是极具价值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地基承载力和土壤抗剪强度对支墩设计影响的分析。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土壤性质差异很大,如果对这些因素的考量不足,就容易导致支墩失效。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支墩基础形式,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承载力验算。此外,书中对于冻胀土地区的支墩设计也提供了专门的章节,这对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项目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高度的专业性和详实的计算依据,为我提供了在设计审核和技术把控方面的有力支持,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给水管道支墩设计挑战。

评分

我对这本《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从一个对工程设计充满好奇的学生角度出发的。在大学的课堂上,我们接触过管道支承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具体的支墩类型、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得并不深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为我揭示了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设计的奥秘。书中开篇就对不同类型的支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介绍,从最常见的混凝土支墩到一些特殊用途的支墩,都配有清晰的三维模型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外形和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设计原理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各种外力(如水压力、土壤侧压力、地温变化引起的膨胀力等)对支墩的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规范要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支墩与管道连接方式的探讨,包括不同的接口形式、材料选择以及安装要点,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保证管道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于正在学习给排水工程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它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为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在给排水领域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设计师,最近有幸拜读了《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给水排水专业》这本书。说实话,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的设计,虽然也算熟悉,但总觉得有些方面不够系统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书中对支墩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特别是关于如何平衡管道的膨胀、收缩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应力,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支墩的设计要求,这一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书中对不同类型支墩在不同介质、不同压力等级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选型框架。此外,书中关于支墩的耐久性设计、防腐蚀措施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设计要求,而这本书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例,能够极大地帮助我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设计思维的宝典,让我对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的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