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My child is sick!]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My child is sic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巴顿 施密特 著,欧茜译,崔玉涛 编,欧茜译,崔玉涛 译,欧茜译,崔玉涛 校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童健康
  • 疾病预防
  • 家庭医学
  • 儿科
  • 宝宝
  • 新生儿
  • 常见病
  • 急救
  • 健康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常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91454
商品编码:2867993752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My child is sick!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儿科学会是全球备受尊敬的儿童养育和儿童健康权*机构,拥有全美**秀的儿科医生,育儿领域*前沿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成为中国父母信赖的育儿品牌。人们越来越乐于向美国儿科学会寻求建议和信息。

★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来电验证,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

★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求助医生,什么时候安全在家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

★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杜绝各种猜测,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

★崔玉涛主审并作序推荐,欧茜翻译。


内容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是巴顿*施密特博士根据临床指南创作而成,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得到大量儿科医生和护士认可和使用,拥有超过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这些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电话测试。

照顾生病的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位父母都想做到*好,但也需要知道并不是每次生病都要去看医生或急诊。所以父母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决策导向图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求助医生,什么时候安全在家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具体的时间界定,让父母知道什么时候求助医生,什么时候打急救电话120(美国911)。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杜绝各种猜测,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

一书在手,面对孩子生病,永远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对于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这是一本独*无二的原创护理指南。



作者简介

(美)巴顿 施密特(Barton D.Schmitt)

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美国科罗拉多医学院儿科教授,夜班呼叫中心医学主管,同时也是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儿科电话办公草案》和《孩子的健康》(班塔姆出版社)的作者。施密特博士荣获过许多奖项,包括因儿童发育以及儿童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美国儿科学会颁发的C.安德森 奥尔德里奇奖和教育贡献奖。


美国儿科学会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2,000名儿科专业医生、儿科次专科医生和初级护理医生构成的组织,主要致力于婴儿、幼儿、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拥有科学、全面、紧跟时代的信息,是美国儿童养育及儿童健康的*威机构,也是美国及全**影响力的儿科研究学会。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宝爸宝妈,《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都是一本必备书。施密特博士将长期以来值得信赖的内容,以格式化的形式呈现在书中,非常容易理解,同时解答了许多父母关心的问题。

——苏珊娜 威尔士

圣路易斯儿童医院热线主管

美国门诊护理学院2012~2013年度主席


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是给父母提供的快速参考指南。

——崔玉涛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书中列举了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处理,是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评估孩子的病情,让您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欧茜


目录

*部分 头部或脑部症状 ............................... 1

*章 哭闹 ................................................................ 2

第二章 头部外伤 ......................................................... 5

第三章 头痛 .............................................................. 10

第二部分 眼 ................................................... 15

第四章 眼部过敏 ....................................................... 16

第五章 眼睛分泌物增多 ............................................. 20

第六章 眼睛充血 ....................................................... 23

第三部分 耳 ................................................... 29

第七章 耳朵流液 ....................................................... 30

第八章 耳朵痒或拉耳朵 ............................................. 33

第九章 耳痛 .............................................................. 36

第十章 中耳炎 ........................................................... 39

第四部分 鼻 ................................................... 47

第十一章 感冒 .............................................................. 48

第十二章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 ................................... 55

第十三章 鼻出血 ........................................................... 59

第十四章 鼻窦疼痛或堵塞 ............................................. 62

第五部分 嘴部和喉咙 ..................................... 67

第十五章 手足口病 ....................................................... 68

第十六章 淋巴结肿大 .................................................... 71

第十七章 嘴部受伤 ....................................................... 74

第十八章 口腔溃疡 ....................................................... 77

第十九章 咽痛 .............................................................. 81

第二十章 与链球菌性咽喉炎患者接触 ............................ 85

第二十一章 牙齿损伤 ....................................................... 89

第六部分 胸部和呼吸系统 ............................. 93

第二十二章 哮喘 .............................................................. 94

第二十三章 咳嗽 .............................................................. 98

第二十四章 喉炎 ............................................................ 103

第二十五章 流行性感冒 .................................................. 108

第七部分 腹部 ............................................. 117

第二十六章 腹痛 ............................................................ 118

第二十七章 便秘 ............................................................ 122

第二十八章 腹泻 ............................................................ 126

第二十九章 呕吐腹泻 ..................................................... 133

第三十章 呕吐不伴腹泻 .............................................. 139

第八部分 生殖和泌尿系统 ........................... 145

第三十一章 小便疼痛 ..................................................... 146

第三十二章 阴部瘙痒和刺激感 ....................................... 149

第九部分 四肢 ............................................. 153

第三十三章 上肢受伤 ..................................................... 154

第三十四章 上肢痛 ......................................................... 158

第三十五章 下肢受伤 ..................................................... 161

第三十六章 下肢痛 ......................................................... 165

第十部分 皮肤局部症状 .............................. 169

第三十七章 割伤、擦伤和淤伤 (皮肤损伤) .................. 170

第三十八章 免疫接种反应 .............................................. 174

第三十九章 锐器扎伤 ..................................................... 181

第四十章 皮肤局部不明原因的红肿或出疹 .............. 184

第四十一章 小刺扎进皮肤 .......................................... 187

第十一部分 皮肤广泛症状 .......................... 191

第四十二章 荨麻疹 .................................................... 192

第四十三章 不明原因的广泛皮疹 ................................ 196

第四十四章 晒伤 ........................................................ 199

第十二部分 咬伤和刺伤 ............................... 203

第四十五章 动物咬伤 ................................................. 204

第四十六章 蜜蜂等蜇伤 ............................................. 209

第四十七章 昆虫叮咬 ................................................. 214

第四十八章 蜱虫叮咬 ................................................. 221

第十三部分 发热 .......................................... 227

第四十九章 发热 ........................................................ 228

第五十章 关于发热的流言和真相 ............................ 234

第五十一章 如何准确测量体温 ................................... 237

第十四部分 其他 .......................................... 241

第五十二章 抗生素:该什么时候用 ............................ 242

第五十三章 感冒咳嗽:药物治疗还是家庭护理 ........... 244

第五十四章 不可忽视的紧急症状 ................................ 247

第五十五章 感染接触问题:传染性 ............................ 251

附录 常见药物使用剂量表 ................. 254

*部分 头部或脑部症状 ............................... 1

*章 哭闹 ................................................................ 2

第二章 头部外伤 ......................................................... 5

第三章 头痛 .............................................................. 10

第二部分 眼 ................................................... 15

第四章 眼部过敏 ....................................................... 16

第五章 眼睛分泌物增多 ............................................. 20

第六章 眼睛充血 ....................................................... 23

第三部分 耳 ................................................... 29

第七章 耳朵流液 ....................................................... 30

第八章 耳朵痒或拉耳朵 ............................................. 33

第九章 耳痛 .............................................................. 36

第十章 中耳炎 ........................................................... 39

第四部分 鼻 ................................................... 47

第十一章 感冒 .............................................................. 48

第十二章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 ................................... 55

第十三章 鼻出血 ........................................................... 59

第十四章 鼻窦疼痛或堵塞 ............................................. 62

第五部分 嘴部和喉咙 ..................................... 67

第十五章 手足口病 ....................................................... 68

第十六章 淋巴结肿大 .................................................... 71

第十七章 嘴部受伤 ....................................................... 74

第十八章 口腔溃疡 ....................................................... 77

第十九章 咽痛 .............................................................. 81

第二十章 与链球菌性咽喉炎患者接触 ............................ 85

第二十一章 牙齿损伤 ....................................................... 89

第六部分 胸部和呼吸系统 ............................. 93

第二十二章 哮喘 .............................................................. 94

第二十三章 咳嗽 .............................................................. 98

第二十四章 喉炎 ............................................................ 103

第二十五章 流行性感冒 .................................................. 108

第七部分 腹部 ............................................. 117

第二十六章 腹痛 ............................................................ 118

第二十七章 便秘 ............................................................ 122

第二十八章 腹泻 ............................................................ 126

第二十九章 呕吐腹泻 ..................................................... 133

第三十章 呕吐不伴腹泻 .............................................. 139

第八部分 生殖和泌尿系统 ........................... 145

第三十一章 小便疼痛 ..................................................... 146

第三十二章 阴部瘙痒和刺激感 ....................................... 149

第九部分 四肢 ............................................. 153

第三十三章 上肢受伤 ..................................................... 154

第三十四章 上肢痛 ......................................................... 158

第三十五章 下肢受伤 ..................................................... 161

第三十六章 下肢痛 ......................................................... 165

第十部分 皮肤局部症状 .............................. 169

第三十七章 割伤、擦伤和淤伤 (皮肤损伤) .................. 170

第三十八章 免疫接种反应 .............................................. 174

第三十九章 锐器扎伤 ..................................................... 181

第四十章 皮肤局部不明原因的红肿或出疹 .............. 184

第四十一章 小刺扎进皮肤 .......................................... 187

第十一部分 皮肤广泛症状 .......................... 191

第四十二章 荨麻疹 .................................................... 192

第四十三章 不明原因的广泛皮疹 ................................ 196

第四十四章 晒伤 ........................................................ 199

第十二部分 咬伤和刺伤 ............................... 203

第四十五章 动物咬伤 ................................................. 204

第四十六章 蜜蜂等蜇伤 ............................................. 209

第四十七章 昆虫叮咬 ................................................. 214

第四十八章 蜱虫叮咬 ................................................. 221

第十三部分 发热 .......................................... 227

第四十九章 发热 ........................................................ 228

第五十章 关于发热的流言和真相 ............................ 234

第五十一章 如何准确测量体温 ................................... 237

第十四部分 其他 .......................................... 241

第五十二章 抗生素:该什么时候用 ............................ 242

第五十三章 感冒咳嗽:药物治疗还是家庭护理 ........... 244

第五十四章 不可忽视的紧急症状 ................................ 247

第五十五章 感染接触问题:传染性 ............................ 251

附录 常见药物使用剂量表 ................. 254


精彩书摘

抗生素:该什么时候用

定义

抗生素的杀菌抑菌作用很强,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也阻止了很多细菌感染并发症。然而,抗生素并不能杀死病毒。专业的医疗人员每天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判断孩子的感染到底是病毒还是细菌导致的,所以必须考虑他们的观点。

细菌感染:抗生素有效而且医生也会开处方

大部分的耳朵感染(只有5% 的感冒儿童会发生)。

大部分的鼻窦感染(只有5% 的感冒儿童会发生)。

20% 的喉咙痛(链球菌性咽喉炎感染)。

10% 的肺炎(肺部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

大部分儿童的感冒都是病毒导致,包括:

感冒不到2 周,除非发展成为耳朵感染或鼻窦感染。

咳嗽不到3 周,除非病情发展成为细菌性肺炎。

95% 的发热。

80% 的喉咙痛。

90% 的肺炎(儿童大部分肺炎都是病毒导致的)。

99% 的腹泻和呕吐。

正常但易混淆的感冒症状

下面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的,从而误用抗生素。

绿色或黄色鼻涕:这是感冒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不是鼻窦感染的征兆。

绿色或黄色痰:这是病毒性支气管炎的正常现象,并不是肺炎迹象。

高热:病毒或细菌都可以导致发高热(超过40.0℃)。

抗生素的副作用

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副作用。除非孩子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否则没有理由去冒险。一些孩子服用抗生素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或皮疹等症状。腹泻通常发生在抗生素杀死了肠道健康细菌时。如果孩子出现皮疹,医生必须要判断是否为药物过敏。使用抗生素*大的副作用就是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病毒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会缩短孩子发热时间或缓解其他症状。抗生素并不能帮助孩子很快好起来、可以去上学或家长去上班。如果孩子使用抗生素后出现副作用的话,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更不舒服。

家长能做的

当孩子被确诊为细菌感染、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请遵医嘱用药。

不要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治疗孩子的感冒和咳嗽症状,家庭护理更有效。

记住,发热是在对抗感染、产生抗体来预防病毒进一步感染。

中耳炎

定义

中耳部(耳内,即鼓膜后面)感染。

通过检查,孩子*近被诊断患有中耳炎。

担心孩子发热、耳朵痛或其他症状没有很快好转。

孩子因患中耳炎,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

原因

感冒通常会导致咽鼓管阻塞。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腔,堵塞会导致中耳积液(病毒性中耳炎)。如果积液里细菌滋生,就会造成感染(细菌性中耳炎),积液也会变成脓,鼓膜凸起,疼痛加倍。

6 个月到2 岁这个年龄段,是中耳炎的高发期。中耳炎也是孩子们的常见问题,直到8 岁,中耳炎的发病率才有所下降。

通常感冒第三天*容易出现中耳炎症状。

患病率:90% 的孩子曾经发生过耳朵感染(单耳和双耳),约有20%的孩子会发生耳朵反复感染。中耳炎是孩子童年时期*常见的细菌感染。

症状

主要症状就是疼痛。

年幼的孩子会哭闹、烦躁不安,因疼痛而睡不着。

约50% 的中耳炎孩子会发热。

并发症:中耳炎的孩子中,有5%~10% 的孩子会因耳朵积液或积脓压力过大而发生耳膜穿孔,不过这个小孔通常会在2~3 天后愈合。

孩子返校

中耳炎是不会传染。孩子如果发热就要待在家里好好休息,退热后就可以正常上学。

什么时候致电医生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状况(孩子可能需要救护车),请拨打急救电话120

孩子非常虚弱,无法移动。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状况,请立即致电医生

孩子看起来很不舒服。

脖子僵硬(下颌碰不到胸部)。

走路不稳。

发热超过40.0℃,服用退热药2小时后没有改善。

疼痛厉害,服用止痛药布洛芬(如艾德维尔)2小时后没有改善。

无法安抚地哭闹,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维尔)2小时后没有改善。

耳后新出现粉红色或红色肿胀。

微笑不自然(笑的时候脸歪向一侧)。

出现新的呕吐(剧烈咳嗽之后的呕吐除外)。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状况,请在24 小时内致电医生

使用抗生素治疗48 小时后,发热持续或反复出现。

使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后,耳朵疼痛没有改善或反复出现。

服用抗生素治疗3 天以上,耳朵持续流水流液或反复出现。

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请在工作时间致电医生

家长有其他问题或担忧。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状况,建议在家自行护理

患中耳炎但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判断不需要看医生。

中耳炎导致听力受损。

预防中耳炎。

耳朵放置引流管手术之后的问题。

中耳炎的家庭护理建议

中耳炎的治疗

1. 信心保证

大部分的中耳炎对*剂抗生素没有反应。

通常*天没有什么改善。

2~3 天后孩子才会逐渐好转。

注意:2 岁以上孩子的轻微中耳炎,抗生素可能不是必要的治疗药物。

2. 继续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会杀死导致中耳炎的细菌。

连续使用,避免中断任何剂量。

使用抗生素,直到完成一个疗程(口服药全部吃完)(原因:预防耳朵再次感染)。

3. 止痛和退热药

如果孩子发热超过39.0℃或疼痛厉害,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或布洛芬(如艾德维尔)退热或缓解疼痛(用法和用量请参考附录表A 和表E)。

4. 局部冷敷

使用冰袋或湿毛巾敷裹住外耳20 分钟,能有效缓解疼痛(注意:有些孩子可能会喜欢热敷,敷20 分钟即可;热敷或冷敷都不能使用太长时间,避免烫伤或冻伤)。

5. 滴耳液的使用

在止痛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滴3 滴处方滴耳液或橄榄油在耳朵里缓解疼痛。如果孩子有放置过引流管或耳膜穿孔,则不能使用此方法。

6. 限制

孩子跑出去的时候,不需要盖住耳朵。

只要耳朵鼓膜没有穿孔或耳朵流水,就可以游泳。

中耳炎的孩子,只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安全地乘飞机。乘飞机不会增加孩子的疼痛。

起飞前1 小时,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或不适,可以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维尔)。飞机下降过程中(着陆前),可以让孩子做吞咽动作,如吮吸奶嘴或嚼口香糖。

7. 传染性

孩子退热且自我感觉好了,可以让孩子上学或幼儿园。中耳炎是没有传染性的。

8. 预期康复过程

如果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孩子应该在2 天内(48 小时)退热。2 天耳痛会缓解,3 天会消失(72 小时)。

9. 耳朵流水流液

如果耳道有脓水或黏稠的液体流出,表明中耳里面有感染和积液,压力过大导致耳膜穿孔破裂。如果孩子耳朵里面放置了引流管,这也可能发生。

脓中可能带有血丝。

中耳炎痊愈后,这种状况自然会好的。

清除耳朵流出的液体。

避免使用棉花球堵塞耳道(原因:滞留的脓水可能会导致耳道内壁感染)。

10. 如果出现下述任一状况,请致电医生

使用抗生素2 天后,发热仍然持续。

耳朵疼痛得厉害或无法安扶地哭闹。

使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后,耳朵仍然疼痛。

使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后,耳朵流液没有改善。

孩子的状况变得更糟。

治疗中耳炎所致的听力受损

1. 暂时听力受损

中耳炎时,中耳里面的液体无法正常从鼻腔排出,导致积聚在耳朵里面。

积液可能会导致暂时、轻微的听力受损。

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情况会好转,听力也会逐渐恢复。

即使积液不再被感染,某些孩子清除积液也需要更长时间。中耳炎的孩子中,90% 的人需要1~2 个月,才能彻底清除积液。

中耳炎导致*性的听力受损非常少见。

2. 与孩子沟通

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要大些。

与孩子说话时,减少广播、电视或其他任何背景噪声。

3. 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请致电医生

抗生素治疗疗程结束后,听力没有恢复或受损没有改善。

预防耳朵再次感染

1. 信心保证

有些孩子的中耳炎会反复发作。如果孩子耳朵容易多次反复感染,请采取下面这些方法来预防。

2. 避免二手烟

保护孩子避免吸入二手烟。吸入二手烟会增加孩子中耳炎的风险和严重程度。要确保家里人或孩子的照看者都不吸烟。

3. 避免严重感冒

孩子1 岁前,如果家里没有人照看,可以请个保姆在家看护或者送去小型的家庭看护中心,尽量等孩子大些再送去大型的日托中心。

4.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宝宝直到1周岁,至少也要6 个月。

母乳中的抗体能减少孩子发生中耳炎的概率。

如果正在母乳喂养,继续坚持。

如果不是,请考虑下一个孩子要进行母乳喂养。

5. 避免错误使用奶瓶

喂奶时,抬高孩子的头部,让头部高于胃部。

采用水平姿势喂养的话,容易造成少量奶液流入咽鼓管。

婴儿拿着奶瓶喝奶可能会导致牛奶流入中耳。

6. 接种所有推荐的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以预防严重的疾病及中耳炎。

7. 控制过敏因素

如果宝宝不断地流鼻涕,应该考虑是否为过敏因素导致中耳炎。

如果宝宝还有其他过敏症状,如湿疹,家长可要求医生检查孩子是否对牛奶蛋白和大豆蛋白过敏。

8. 衡量打鼾症状

如果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打鼾或张口呼吸,要检查是否存在腺体肥大。腺体肥大也容易导致中耳炎。一定要和医生说清楚这些表现。

耳朵引流管放置手术事宜

1. 耳朵引流管

引流管是一种非常小的塑料管,通常由耳鼻喉科的专科医生操作,

将其插入耳朵的鼓膜中。

引流管能让空气进入中耳,且允许中耳里的液体排出。

放置引流管可以减少中耳炎的复发,也能让听力恢复正常。

2. 什么时候需要放置引流管?

中耳积液持续超过4 个月,而且是双耳积液。

积液导致听力受损,而且听力损伤大于20 分贝。需要先测试听力,原因在于有一部分孩子虽然耳朵积液,但是听力却很正常,似乎没有任何影响,这种情况则不需要放置引流管。

还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反复中耳炎或经多种抗生素治疗后中耳炎仍未痊愈。

手术前,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与医生讨论,研究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清楚知道这种方法的利与弊。

3. 预期过程

通常引流管放置1 年左右,会自行脱落掉入耳道,然后随着耳垢正常移动排出来。

如果引流管放置在鼓膜中超过2年,则可能需要外科手术移除。

4. 放置引流管的风险

引流管移除后,可能会在鼓膜留下瘢痕或者无法愈合的小孔,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听力受到一定的程度损害。

考虑到可能的复杂性以及幼儿需要使用麻醉药,医生只会给真正需要的孩子放置引流管。

谨记:如果孩子出现任何上述的“ 致电医生”症状中的一项,请致电医生。

抗生素:该什么时候用

定义

抗生素的杀菌抑菌作用很强,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也阻止了很多细菌感染并发症。然而,抗生素并不能杀死病毒。专业的医疗人员每天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判断孩子的感染到底是病毒还是细菌导致的,所以必须考虑他们的观点。

细菌感染:抗生素有效而且医生也会开处方

大部分的耳朵感染(只有5% 的感冒儿童会发生)。

大部分的鼻窦感染(只有5% 的感冒儿童会发生)。

20% 的喉咙痛(链球菌性咽喉炎感染)。

10% 的肺炎(肺部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

大部分儿童的感冒都是病毒导致,包括:

感冒不到2 周,除非发展成为耳朵感染或鼻窦感染。

咳嗽不到3 周,除非病情发展成为细菌性肺炎。

95% 的发热。

80% 的喉咙痛。

90% 的肺炎(儿童大部分肺炎都是病毒导致的)。

99% 的腹泻和呕吐。

正常但易混淆的感冒症状

下面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的,从而误用抗生素。

绿色或黄色鼻涕:这是感冒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不是鼻窦感染的征兆。

绿色或黄色痰:这是病毒性支气管炎的正常现象,并不是肺炎迹象。

高热:病毒或细菌都可以导致发高热(超过40.0℃)。

抗生素的副作用

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副作用。除非孩子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否则没有理由去冒险。一些孩子服用抗生素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或皮疹等症状。腹泻通常发生在抗生素杀死了肠道健康细菌时。如果孩子出现皮疹,医生必须要判断是否为药物过敏。使用抗生素*大的副作用就是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病毒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会缩短孩子发热时间或缓解其他症状。抗生素并不能帮助孩子很快好起来、可以去上学或家长去上班。如果孩子使用抗生素后出现副作用的话,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更不舒服。

家长能做的

当孩子被确诊为细菌感染、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请遵医嘱用药。

不要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治疗孩子的感冒和咳嗽症状,家庭护理更有效。

记住,发热是在对抗感染、产生抗体来预防病毒进一步感染。

中耳炎

定义

中耳部(耳内,即鼓膜后面)感染。

通过检查,孩子*近被诊断患有中耳炎。

担心孩子发热、耳朵痛或其他症状没有很快好转。

孩子因患中耳炎,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

原因

感冒通常会导致咽鼓管阻塞。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腔,堵塞会导致中耳积液(病毒性中耳炎)。如果积液里细菌滋生,就会造成感染(细菌性中耳炎),积液也会变成脓,鼓膜凸起,疼痛加倍。

6 个月到2 岁这个年龄段,是中耳炎的高发期。中耳炎也是孩子们的常见问题,直到8 岁,中耳炎的发病率才有所下降。

通常感冒第三天*容易出现中耳炎症状。

患病率:90% 的孩子曾经发生过耳朵感染(单耳和双耳),约有20%的孩子会发生耳朵反复感染。中耳炎是孩子童年时期*常见的细菌感染。

症状

主要症状就是疼痛。

年幼的孩子会哭闹、烦躁不安,因疼痛而睡不着。

约50% 的中耳炎孩子会发热。

并发症:中耳炎的孩子中,有5%~10% 的孩子会因耳朵积液或积脓压力过大而发生耳膜穿孔,不过这个小孔通常会在2~3 天后愈合。

孩子返校

中耳炎是不会传染。孩子如果发热就要待在家里好好休息,退热后就可以正常上学。

什么时候致电医生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状况(孩子可能需要救护车),请拨打急救电话120

孩子非常虚弱,无法移动。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状况,请立即致电医生

孩子看起来很不舒服。

脖子僵硬(下颌碰不到胸部)。

走路不稳。

发热超过40.0℃,服用退热药2小时后没有改善。

疼痛厉害,服用止痛药布洛芬(如艾德维尔)2小时后没有改善。

无法安抚地哭闹,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维尔)2小时后没有改善。

耳后新出现粉红色或红色肿胀。

微笑不自然(笑的时候脸歪向一侧)。

出现新的呕吐(剧烈咳嗽之后的呕吐除外)。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状况,请在24 小时内致电医生

家长认为孩子需要看医生。

使用抗生素治疗48 小时后,发热持续或反复出现。

使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后,耳朵疼痛没有改善或反复出现。

服用抗生素治疗3 天以上,耳朵持续流水流液或反复出现。

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请在工作时间致电医生

家长有其他问题或担忧。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状况,建议在家自行护理

患中耳炎但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判断不需要看医生。

中耳炎导致听力受损。

预防中耳炎。

耳朵放置引流管手术之后的问题。

中耳炎的家庭护理建议

中耳炎的治疗

1. 信心保证

大部分的中耳炎对*剂抗生素没有反应。

通常*天没有什么改善。

2~3 天后孩子才会逐渐好转。

注意:2 岁以上孩子的轻微中耳炎,抗生素可能不是必要的治疗药物。

2. 继续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会杀死导致中耳炎的细菌。

连续使用,避免中断任何剂量。

使用抗生素,直到完成一个疗程(口服药全部吃完)(原因:预防耳朵再次感染)。

3. 止痛和退热药

如果孩子发热超过39.0℃或疼痛厉害,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或布洛芬(如艾德维尔)退热或缓解疼痛(用法和用量请参考附录表A 和表E)。

4. 局部冷敷

使用冰袋或湿毛巾敷裹住外耳20 分钟,能有效缓解疼痛(注意:有些孩子可能会喜欢热敷,敷20 分钟即可;热敷或冷敷都不能使用太长时间,避免烫伤或冻伤)。

5. 滴耳液的使用

在止痛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滴3 滴处方滴耳液或橄榄油在耳朵里缓解疼痛。如果孩子有放置过引流管或耳膜穿孔,则不能使用此方法。

6. 限制

孩子跑出去的时候,不需要盖住耳朵。

只要耳朵鼓膜没有穿孔或耳朵流水,就可以游泳。

中耳炎的孩子,只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安全地乘飞机。乘飞机不会增加孩子的疼痛。

起飞前1 小时,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或不适,可以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维尔)。飞机下降过程中(着陆前),可以让孩子做吞咽动作,如吮吸奶嘴或嚼口香糖。

7. 传染性

孩子退热且自我感觉好了,可以让孩子上学或幼儿园。中耳炎是没有传染性的。

8. 预期康复过程

如果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孩子应该在2 天内(48 小时)退热。2 天耳痛会缓解,3 天会消失(72 小时)。

9. 耳朵流水流液

如果耳道有脓水或黏稠的液体流出,表明中耳里面有感染和积液,压力过大导致耳膜穿孔破裂。如果孩子耳朵里面放置了引流管,这也可能发生。

脓中可能带有血丝。

中耳炎痊愈后,这种状况自然会好的。

清除耳朵流出的液体。

避免使用棉花球堵塞耳道(原因:滞留的脓水可能会导致耳道内壁感染)。

10. 如果出现下述任一状况,请致电医生

使用抗生素2 天后,发热仍然持续。

耳朵疼痛得厉害或无法安扶地哭闹。

使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后,耳朵仍然疼痛。

使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后,耳朵流液没有改善。

孩子的状况变得更糟。

治疗中耳炎所致的听力受损

1. 暂时听力受损

中耳炎时,中耳里面的液体无法正常从鼻腔排出,导致积聚在耳朵里面。

积液可能会导致暂时、轻微的听力受损。

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情况会好转,听力也会逐渐恢复。* 即使积液不再被感染,某些孩子清除积液也需要更长时间。中耳炎的孩子中,90% 的人需要1~2 个月,才能彻底清除积液。

中耳炎导致*性的听力受损非常少见。

2. 与孩子沟通

靠近孩子,保持眼神交流。

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要大些。

与孩子说话时,减少广播、电视或其他任何背景噪声。

3. 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请致电医生

抗生素治疗疗程结束后,听力没有恢复或受损没有改善。


前言/序言

推荐序

美国儿科学会是全球备受尊敬的儿科专业团体,同时还致力儿童养育和儿童健康教育,拥有全美**的儿科医生。这些医生具有儿科领域*前沿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和养育的实践经验。近年来,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成为中国儿科医生和父母信赖的专业品牌。大家越来越乐于向美国儿科学会寻求建议和信息。

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是给父母提供的快速参考指南。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什么时候在家护理以及如何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书中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会让家长理解专业儿科医生的建议,会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是美国儿科学会的巴顿*施密特博士根据临床指南创作而成。这个指南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的电话测试,超过10000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的建议,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得到大量儿科医生、护士和家长的认可并使用。

从医31年,我自己也诊断、治疗和关照过上万个孩子。每当孩子生病时,父母们都想做到*好,寻找到*佳治疗方案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每次生病都要去看医生或急诊;即使看过医生父母也应该知道如何配合医生的医嘱,知道在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点非常重要。

无论是医务人员、育儿工作者、新手或较有经验的父母,不妨看一看这本书,会解除孩子生病时的一些担忧!


崔玉涛


关爱孩子,从容应对:一份父母的安心指南 当您怀揣着对孩子无尽的爱,却突然面对他们生病的挑战时,心中难免会泛起一丝担忧、一丝不知所措。每个为人父母的您,都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最及时、最妥当的照顾,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拾活泼笑颜。然而,育儿的旅途中,孩子生病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一站。面对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甚至是那些难以名状的不适,您或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份指南,正是为您量身打造,旨在成为您最得力的助手,陪伴您度过孩子生病时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它不是一本充斥着冰冷医学术语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耸人听闻的风险预警,而是一份充满温度、贴近生活、切实可行的育儿宝典。它汇集了国内外权威儿科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为您解析宝宝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疾病,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洞悉宝宝的细微信号:早期识别,从容应对 您对孩子的爱,让您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他们平时的样子。然而,当孩子生病时,那些细微的变化,常常是疾病的早期预警。本指南将引导您学会如何细心观察,捕捉宝宝那些不同寻常的信号。 体温的秘密: 发烧是孩子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您将学习如何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理解不同体温数值代表的意义,以及何时需要引起重视。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并教您如何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症状,判断发烧的严重程度,以及在家可以采取的退烧措施。 呼吸的韵律: 咳嗽、鼻塞、呼吸急促,这些呼吸道症状同样令人担忧。您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咳嗽(干咳、湿咳)可能预示着什么,如何帮助宝宝缓解鼻塞,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寻求医生帮助。我们还将为您介绍一些家庭护理的小技巧,例如如何使用加湿器,帮助宝宝舒适呼吸。 肠胃的波动: 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这些肠胃不适同样困扰着许多宝宝。您将学会区分宝宝偶尔出现的轻微肠胃不适与需要警惕的严重情况。我们将为您提供关于如何为呕吐或腹泻的宝宝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建议,并指导您如何调整宝宝的饮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消化功能。 皮肤的变化: 皮疹、红肿、皮肤干燥,这些皮肤上的变化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您将了解一些常见的儿童皮肤疾病,以及如何辨别是否为过敏反应或其他需要就医的情况。 常见疾病的“百科全书”:知己知彼,信心倍增 当孩子生病时,了解疾病的本质,能帮助您更科学地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本指南将详细介绍宝宝可能遭遇的各种常见疾病,涵盖从轻微感冒到一些需要密切关注的状况。 感冒与流感: 这两种看似相似的疾病,在症状和护理上却有所不同。您将学会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了解流感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间帮助宝宝缓解不适。 耳部感染: 宝宝哭闹不止,可能是耳部感染的信号。我们将为您解析耳部感染的成因、症状,以及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并明确告知您何时需要带宝宝就医。 喉咙痛: 喉咙痛是困扰许多孩子的问题。您将了解引起喉咙痛的常见原因,以及在家可以采取的缓解方法,例如温盐水漱口、多饮水等。 腹部不适: 除了呕吐和腹泻,还有其他一些腹部不适也需要关注。您将了解不同类型的腹部疼痛,以及如何根据宝宝的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其他常见状况: 此外,您还将了解到关于出牙不适、过敏反应、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并获得实用的应对建议。 家庭护理的“锦囊妙计”:科学循证,安心呵护 在许多情况下,您可以在家为生病的宝宝提供有效的护理。本指南将为您提供一系列经过科学验证的家庭护理策略,让您在专业医疗指导之外,也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 退烧的艺术: 关于退烧,存在着许多误区。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退烧药的使用原则,包括剂量、频率、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物理降温的有效方法。 水分补给的学问: 尤其是对于有呕吐或腹泻的宝宝,充足的水分补充至关重要。您将学习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提供恰当的水分,以及识别脱水迹象。 饮食的调整: 生病期间,宝宝的消化功能可能减弱。我们将为您提供适合生病宝宝的饮食建议,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恢复正常饮食。 休息与安抚: 充足的休息和父母的安抚,是宝宝康复的重要因素。您将学习如何为宝宝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休息环境,以及如何用爱与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 清洁与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我们将为您提供关于日常清洁和消毒的实用建议。 何时该“迈出一步”: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虽然家庭护理很重要,但学会识别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同样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本指南不会鼓励您过度担忧,但会引导您敏锐地捕捉那些需要立即就医的危险信号。 高烧不退: 当宝宝出现持续高烧,或发烧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请务必及时就医。 呼吸困难: 任何形式的呼吸急促、喘息、呼吸时伴有怪声,都可能是严重的预警。 精神状态改变: 宝宝变得异常烦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需要立即就医。 剧烈呕吐或腹泻: 持续的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迹象明显,应立即就医。 其他警示信号: 我们还将列举一些其他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例如抽搐、皮疹迅速扩散、颈部僵硬等。 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宝宝的健康“防火墙” 疾病固然令人担忧,但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孩子生病的几率。本指南也将为您提供关于如何为宝宝构建健康“防火墙”的实用建议。 疫苗接种的意义: 详细介绍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年龄段宝宝应接种的疫苗种类。 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教您如何为宝宝提供均衡的营养,增强他们的免疫力。 规律作息与运动: 强调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对宝宝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环境因素的考量: 如何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成为孩子的“健康守护者”:自信、从容、有力量 养育孩子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他们生病的时候。这份指南,是希望赋予您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心,让您在孩子生病时,能够更加从容、更加有力量地应对。它不是要您成为“全知全能”的医生,而是要您成为孩子最贴心、最科学的“健康守护者”。 当您的孩子生病时,希望这份指南能成为您手中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它将陪伴您,帮助您做出最明智的决定,给予孩子最恰当的照顾,让他们在父母的爱与科学护理下,迅速恢复健康,再次充满活力地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与其实际提供的价值严重不符。以这样的价格购买一本印刷质量平平、内容组织混乱、且信息更新缓慢的育儿指南,实在是一笔糟糕的投资。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深入的、其他普及读物不会涉及的“幕后知识”,比如如何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解读复杂的化验单,或者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然而,它提供的更多是浅尝辄止的常识,这些常识在任何免费的育儿网站上都能找到更全面、更及时的版本。我最终发现,我为这本书支付的溢价,仅仅是那个机构的名头,而不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可用性。如果我需要一本工具书,我需要的是一本可以放在急救箱旁边,并且能够被我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翻阅并执行操作的指南。这本书的厚重和复杂性,决定了它更适合被放在书架上进行“学术研究”,而不是在深夜的危机时刻被慌乱地翻开。我强烈建议未来的购买者,在投入真金白银之前,务必先去实体书店翻阅一下其内部的结构和排版,以免重蹈我的覆辙。

评分

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折磨,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性极差,仿佛是把几篇互不相关的讲稿生硬地拼凑在一起。你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脉络去跟随,比如,当我关心孩子出疹子的原因时,我得在好几个章节之间来回翻找,一会儿是过敏专篇,一会儿又是感染性疾病的概述,最后才发现核心信息被淹没在冗长的历史背景和不必要的统计数据中。作者似乎过于沉迷于展示其知识的广度,却忽略了新手父母最迫切的需求——快速定位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很多关键的“什么情况下应该立即就医”的警示信息,被放在了极其不显眼的位置,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发现。对比我之前看过的一本专注于儿童营养的书籍,那本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指引,让人读完就充满信心。这本书的插图更是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低下,无法有效辅助理解复杂的身体反应或处理流程。我感觉作者没有真正站在一个焦虑的家长角度去构思这本书的结构,而更像是在为一本教科书做简化处理,结果弄巧成拙。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灾难性的,那种过时的卡通形象和廉价的纸张质感,让人第一眼就觉得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育儿手册,没什么特别的价值。我原本是抱着极大的期望,毕竟是某个权威机构出品,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科学、系统、且易于理解的指导,尤其是在孩子突然发烧或者出现不明原因哭闹时,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太让人煎熬了。然而,这本书的排版混乱,字体忽大忽小,而且充满了大量的医学术语,很多关键的症状描述得含糊不清,完全没有达到“即时指导”的作用。比如,书中对“高烧”的定义,一会儿是体温多少度,一会儿又是孩子精神状态如何,前后矛盾,让人无所适从。更别提那些所谓的“家庭急救小贴士”,很多都是一些陈旧的、甚至有些危险的方法,让人看了心惊胆战。我更倾向于查阅一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更加直观的在线资源,至少那些信息更新鲜,更贴近当下的医疗实践。这本书,真的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重版和现代化改造,否则,它只会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成为一个沉重的装饰品。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给人一种强烈的“过度医疗化”或“过度保守化”的倾向,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现实操作性。比如,当孩子只是轻微的感冒流涕时,书中几乎会推荐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检查和观察流程,仿佛每一个小症状都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这反而会加剧家长的焦虑感,让我们陷入“是不是我漏掉了什么”的恐慌中。而另一方面,在真正需要果断行动的时候,比如面对剧烈的呕吐或呼吸困难,它的建议又是如此的谨慎和模棱两可,让人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我期待的是一种平衡的视角,既能保证安全,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奔波。这本书的语气也常常显得居高临下,仿佛在教育一个完全无知的人,而不是在协助一个正在努力学习的伙伴。一个真正有用的育儿工具书,应该是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它应该让我们感觉自己是被赋能的,而不是被“审判”的。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实在让人难以产生亲近感。

评分

如果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资料更新速度似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书中的一些处理建议,比如关于某些非处方药的使用剂量或禁忌症,与我现在从儿科医生那里获得的信息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医学领域,哪怕是微小的更新也可能意味着重大的安全改进。这种滞后性是育儿参考书最大的隐患之一,因为孩子的小身体对药物和疗法的反应非常敏感。我尝试着去查找书后标注的参考资料年份,发现它们大多停留在好几年前,这让我对全书的可靠性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权威指南理应保持其内容的鲜活度。我宁愿相信那些定期更新的、有明确修订日期的在线指南或期刊文章,也不愿意依赖一本内容已经略显陈旧的实体书。对于涉及孩子健康的读物,时效性就是生命线,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不尽人意,让我在使用时始终留有一丝不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