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德龄公主回忆录
定价:39.80元
作者:(美)裕德g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060515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德龄公主是大清驻法大使的女儿,后被慈禧选作贴身女官。这部《德龄公主回忆录》记述了作者随侍慈禧期间的亲身见闻,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宫廷内幕。德龄公主以一个接受过西方自由平等教育的“普通人”的角度,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这位传奇女性的饮食起居和习性品格;本书**次向外界展示了太后的固权手段,光绪皇帝被囚等细节,许多资料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一个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末代王朝的公主,面临新与旧、发展与没落,亲历了中国封建没落的剧烈震荡,也给这个清宫大内带来了一次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本书在让读者窥探深宫生活的细节之余,也因字里行间见显露的中西方文化碰撞带给读者启发与思索。
内容提要
《德龄公主回忆录》是裕德龄在美国后用英文撰写的,记录了从六岁记事起,至自己回国后,到北京在清宫内的两年多陪侍生活。《德龄公主回忆录》详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近距离描写了当时中国的高女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在她的笔下,慈禧是一个美丽、随和、有气度的女人;光绪是温和、略带忧虑的英俊男子,次向外人展示了深宫内帷的细节。在当时以德龄公主署名出版后,在《申报》等媒体上刊载,影响较大。
目录
作者介绍
德龄(1886~1944),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时代。1895年,其父裕庚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在巴黎出任驻法使臣,德龄又随父亲到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同到北京,后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姐妹赴沪。同年12月,裕庚去世,德龄从此离开皇宫。后来,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撒迪厄斯·怀特,两人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1915年,德龄随怀特赴美,开始用英文创作,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作家之一德龄用英文写作的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就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以人称的叙述方式,详述了1903一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书中的许多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之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了回忆录体作品《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以及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抗战期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一同抗日,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去世。
文摘
序言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一个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忆如此深刻,如此鲜活?这本《德龄公主回忆录》(或许可以称之为“镜花水月”)给我这样的答案。它不像我们平时读的历史书那样,只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裕德龄公主以她亲历者的身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晚清皇宫的秘密花园。我尤其喜欢她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慈禧太后。她并没有简单地去赞美或者批判,而是试图去理解。她看到了太后表面的威严,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那些关于太后喜爱唱戏、喜欢听故事的细节,都让我觉得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统治者。公主的文字,时而充满了少女的灵动,时而又流露出历经世事的通透。她用一种平和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记录下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生命。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历史的叙事方式,也让我对那些曾经生活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读完《德龄公主回忆录》(一个我暂且称之为“历史的低语”的伪名),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晚清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皇宫深处,那些被 gilded cage 锁住的灵魂。裕德龄公主,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异域的色彩,她的视角,既有西方教育带来的开阔,又不乏东方女性的细腻敏感。我尤其被她对慈禧太后的刻画所吸引,那不再是历史书上脸谱化的“老佛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女性,一个身处权力漩涡中心,既威严又可能偶尔流露出脆弱的一面。她对宫廷生活的细致描写,从繁复的礼仪到日常的起居,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森严与压抑。那些描绘着宫廷园林的文字,那些关于旗袍、首饰、宴饮的细节,无不透露出一种奢华背后的寂寞。公主的文字,时而俏皮,时而深沉,她用一种近乎少女般的纯真去观察,用一种超越年龄的洞察去理解。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段历史,更是在感受一个鲜活的个体,如何在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它让我思考,即使身处权力的顶端,也无法阻挡个体内心的渴望与挣扎。
评分我总觉得,历史的真实,往往隐藏在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里。这本《德龄公主回忆录》(我愿意称之为“帝王女儿的絮语”)恰恰就是这样一本宝藏。裕德龄公主以她独特的身份和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晚清宫廷。我特别欣赏她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尤其是对慈禧太后的描写,不再是简单的说教或者评判,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理解。她让我们看到了太后在威严外表下,也有着普通女性的情感需求,有着对艺术的喜爱,甚至有着少女般的顽皮。公主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那些厚重的历史之中,给冰冷的史实注入了温暖的生命力。她对宫廷生活的描绘,从衣食住行到人情世故,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生动,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主的回忆,更是关于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是关于历史洪流中个体生命挣扎与闪光的记录。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历史人物,无论地位高低,都拥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倾听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暂且将其命名为“紫禁城的低语”)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让我彻底沉浸在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从未想过,原来宫廷的生活可以如此具体、如此真实。作者,裕德龄公主,用她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早朝的森严,太后的日常起居,皇室成员之间的微妙互动,甚至连后宫嫔妃的穿戴和妆容,都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听到宫墙内传来的丝竹之声,闻到宫廷御膳的香气,感受到那股混合着尊贵与压抑的空气。尤其让她在慈禧太后身边陪伴的那些日子,更是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不再是冷冰冰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个有着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一个在巨大压力下努力维系着帝国统治的女性。公主的叙述,既有对故事情节的铺陈,更有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她对细节的把握,对情感的捕捉,都展现了她非凡的观察力和文字功底。读完这本书,我对晚清的那段历史,对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物,都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我姑且称之为“金玉樊笼”)真的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奇书。裕德龄公主的笔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晚清皇宫的绝美画卷。我最喜欢的,是她对于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繁复的宫廷礼仪,精致的服饰,甚至连太后和皇室成员日常的饮食起居,都被她写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在那个被重重宫墙所隔绝的世界里,生命是怎样一种别样的存在。公主对于慈禧太后的描写,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教科书上的“老佛爷”——一个有着七情六欲,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喜悦的女性。公主的文字,时而充满童趣,时而又带有深刻的洞察力,她用一种看似轻松的笔调,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以及皇宫深处隐藏的种种情感纠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它让我看到了在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之下,依然跳动着一颗颗真实而脆弱的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