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浮光》
作者: 林婉珍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2018/04/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33753 叢書系列:非小說文叢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cm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 散文
內容簡介
沉默50年,終於發聲!
首度揭露!真實的感情自述與半生回憶
皇冠文化集團發行人 平雲:
這本書見證了母性的偉大,也或許可以被當作某種愛情醒世錄,
更重要的,希望能為其他許許多多像我的母親樣,
付出切卻逆來順受、默默隱忍的女性,說幾句話。
我叫林婉珍,學生們喊我林老師,媒體稱呼我是平鑫濤的前妻。四十年前,我們簽下了張小小的、十五公分見方的離婚證書,不久,「平太太」的稱謂就換成了另個人。
對於往事,我沒有什麼特別想說的,很多事情也早就淡忘、早就不想了,但這八十多年來的人生,起起伏伏,有時候看到其他人寫到關於我的事情,明明同件事情,卻跟我的所見所聞差異甚大。我想,也是時候可以來談談我的版本了……
她還記得童年即是顛沛流離的縮影,時代的戰火沒有讓家人分開,卻讓女孩夜長大。十七歲的時候,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就此展開了她曲折動盪的際遇。
她還記得初識平鑫濤的點點滴滴,面對他熱情的追求,她回以「你不是我理想的對象」,然而命運卻讓他們走在起,她陪伴著他,連帶也守護他的出版夢。在艱困的日子裡,兩個人就這樣變成了個家。
她還記得三個孩子相繼出世,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她是強大的母親。買菜跑遍整個臺北,只為滿足全家人的胃;親手織就毛衣,只為讓孩子常保溫暖。唯有愛能抵禦生活的考驗,讓兩人世界變成美滿的家五口。
她還記得她是皇冠的個員工,身兼讀者服務和會計。作家們把皇冠當作二個家,在這裡寫下創作生涯的代表作,皇冠也因為他們而越加茁壯。
她還記得,愛是付出,幸福是讓所愛之人感覺幸福,她原以為日子會這樣過下去,直到「那個人」出現……
作者簡介
林婉珍
「平太太」是她前半生的身分,作為妻子,她支持先生打造出版王國;作為母親,她為孩子們的童年時光留下珍貴的笑顏。
在與平鑫濤離婚之後,她潛心修習水墨創作,從此有了新的身分「林老師」。她的作畫題材廣泛,筆墨靈秀清雅,深受藝術界肯定。曾榮獲亞太地區二屆「金獅藝文獎」、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火鳳凰杯」金獎,至今已舉行過十八次個展,內外邀展三百餘回,並出版四本畫冊。
作品被收入河南開封「中國翰園碑林」,並為國父紀念館、臺灣藝術教育館、苗栗文化中心、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福建泉州郎靜山攝影藝術館、長樂博物館、福州春海堂美術館、臺北佛光緣美術館、天仁茶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及企業界收藏。
目........................................................................錄
我的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
亂世團圓
十個孩子的媽媽
上學的日子
逃難的歲月
漂洋過海來臺灣
份工作
考進臺肥,改變生
初識鑫濤
你不是我理想的對象
抉擇
夢想的起步
這是求婚嗎?
浪漫與務實
號員工
上海大飯店
家裡的新成員
沒有續集的家庭電影院
浪漫的爸爸
轉捩點
迎接新生活
充滿父愛的三明治
作家的另個「家」
遇見瓊瑤
揉爛的書封
電話裡的牛肉乾
禮物
午夜的電話
五斗櫃裡的情書
那場車禍
我與瓊瑤的密會
心不在了,但家還在
被迫離開皇冠
畫筆下的天空
獨自出走
看進靈魂裡的畫
《浪花》掀起千層浪
爸爸變心了!
誰比較堅強?
切如常?
意外來到的「公公」
我的兄弟姊妹
其後
共苦與同甘
序
我的母親
皇冠文化集團發行人/平雲
從小到大,讓我感到困擾的件事,大概就是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瓊瑤女士的兒子。後來進入皇冠工作,總是不時會有人請我代為問候「令堂」,我也總是不厭其煩地澄清:「瓊瑤女士並不是我的母親,她是我父母親離婚後跟我父親再婚的,我的母親現在依舊健在而且安好。」現場的氣氛登時變得有些尷尬,還有人仍然不死心:「這樣瓊瑤也還是可以算是你的母親啊!」不,對我來說,我的母親永遠都只有位。
在我的成長記憶裡,父親總是很忙,往往我睡覺前,他還沒回家;等我要上學時,他還在睡覺,所以常常天碰不到面,說不上幾句話。青少年時期,見到父親的機會更少,幾乎都是母親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可以說是直等到退伍後到皇冠工作,才重新開始認識自己的父親的。
小時候對於父親的印象,感覺很嚴厲,皺起眉頭,不怒自威。我不小心拿玩具敲傷了家裡幫傭的歐巴桑的額頭,就被父親抓著我的手放到砧板上作勢要剁掉;挑嘴不愛吃筊白筍,就被趕出家門外,不吃不准進來,所以我其實有點怕他。
相對於父親「嚴父」的形象,母親就是標準的「慈母」,既溫柔、善良,又能幹、堅強。凡事總是親力親為,不想麻煩別人,就算是自己的兒女也樣;要求完美,有時難免叨念兩句,卻是豆腐心腸;即使苛待自己,對於孩子則有求必應。母親也做得手好菜,砂鍋魚頭、紅燒蹄膀、獅子頭……想吃什麼,盡管「點菜」,好像什麼都難不倒她。每天下午的點心時間就是我們期待的時刻,當剛蒸好的馬來糕起鍋,登時全家香氣四溢,連鄰居的孩子也會跑來分享。
重新整理老照片,看到小時候照片中的自己總是笑得很開心,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做出各種調皮的表情。我不禁想,原來我們家也曾經那麼快樂過啊。那是母親用她纖瘦的身子保護我們,自己承受種種痛苦與委屈,讓我們免於受到外界狂風暴雨的侵擾,才得以安心成長。
母親和父親是在臺灣肥料公司工作時認識的,母親是公認的「廠花」,追求者眾,也激起了父親的好勝心,「要娶就定要娶全公司漂亮的女人!」父親的行動力向過人,他費盡種種心思追求,終於贏得母親的芳心。婚後母親不但要打理所有家務、帶孩子,更人身兼數職,幫助父親創業。比起父親的熱情、浪漫、衝動,母親總是含蓄、冷靜、務實,如果父親是在前方衝鋒陷陣的將軍,母親就是讓他無後顧之憂的後勤司令,是他們兩人個性上的互補,才能攜手同心打下現在「皇冠」的基礎。
父親近年回首前塵,感慨良多,不只次對我們說:「你們的媽媽是全世界善良、好的女人,我這輩子對不起的人就是她。」但這句話終究不曾親自對母親說出口,我直認為,父親欠母親個真正的道歉。
我大學念的是歷史,深深感覺「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忘記。」如果歷史只有方的說法,就無以還原事實的真相。雖然母親早已看淡往事,我們三個子女還是直鼓勵她,五十年來次站出來為自己發聲。這是母親的半生回憶,也是她的感情自述,我希望這本書見證了母性的偉大,也或許可以被當作某種愛情醒世錄,更重要的,能夠為其他許許多多像我的母親樣,輩子付出切,卻逆來順受、默默隱忍的女性們,說幾句話。在我的出版生涯裡,出版了幾千本書,但能夠為自己的母親出這本書,是我做過有意義的件事。
从装帧的厚度和纸张的触感来看,出版方显然在选材上毫不吝啬,这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不同于市面上很多追求快速翻阅的平装书,这本作品散发着一种“慢下来”的邀请。我甚至特地找了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杯茶,才舍得翻开。每一次翻页,那种微微的摩擦声和纸张特有的木质香,都像是一种仪式感。对于一个把书当地图来看待的读者来说,这种物理上的“存在感”非常重要,它让你能更深入地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这份对“实体书”本身的尊重,是现在很多出版物所缺失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像是一个迷宫,引导着读者逐步深入。我注意到作者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极其自然,没有生硬的转折,一切都水到渠成。有时候,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描写,在后来的情节中竟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呼应作用,这种伏笔的收放自如,展现了创作者高超的布局能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那句话,因为其中蕴含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需要时间去消化。它不是那种一目十里的快餐文学,而是需要反复咀嚼的佳肴,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坦率地说,我很少见到有作品能如此细腻地捕捉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距离感”。书中的角色们,即使身处同一空间,也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薄膜,各自经历着内心的风暴。作者没有使用过多的心理独白来解释一切,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对话中的停顿和未尽之言,将人物的疏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让读者的大脑得以参与到叙事中,去填补那些未被言明的空白,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它探讨的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微观的、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遇到的那种——如何与爱的人保持恰当的边界,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疏远,非常引人深思。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配上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气息,一下子就把你拉回到了一个特定的年代。它不张扬,却有一种沉淀下来的美感,就像是老电影里的一个定格画面,充满了故事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那种对质感的追求,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那种字体排版的细微之处,字距、行高,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一点也不会有阅读疲劳的感觉。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经得起反复推敲,让人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通常不会轻易被文学作品的“怀旧”氛围所打动,但这本书在叙事上的老道和克制,却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时代的悲情或浪漫,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那种淡淡的哀愁,不是刻意的煽情,而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自然流淌出来的,非常真实,有力量。读到一些片段时,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气息,那种集体记忆中的模糊景象,被作者提炼得如此精准,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这是一种高级的叙事,它不告诉你该如何感受,而是让你自己去体会那种时间留下的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