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备孕启动前,先了解一下这些优生知识吧
备孕时间表,清清楚楚告诉你孕前该干啥 016
备孕,有多重要 018
放松心情来备孕,“好孕”水到渠成 020
孕前进行遗传学咨询,是优生的dy步 022
dy章 想要个好宝宝,妈妈需做哪些准备
养护卵巢
调控女性身心变化的28 天生理周期 028
内分泌正常,是孕育宝宝的基本保证 032
优质卵子的孕育 须基于健康的卵巢 034
孕育优质卵子,有“秘诀” 036
养护子宫
养护好孕育宝宝的子宫 040
调理好宫寒,让胎宝宝“住”得舒服 042
调养子宫的黄金穴位 044
调养病症
月经不调会让“好孕”迟迟不来 048
严重的痛经孕前要调理好 05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如何备孕 056
“三高”患者备孕指导 058
孕前要把贫血调理好 060
流产后,如何再次怀孕 062
宫外孕后怎样备孕 064
第二章 生宝宝不是一个人的事,爸爸的努力很重要
为好孕修炼,男性怎样做 068
备育男性要做好心理准备 069
精子健康是“好孕”的保障 070
备育男性要精心呵护精子 074
备育男性要少吃这些杀精的食物 075
备育男性想要高质量的精子,试试这些食物 076
性生活频率拿捏好,精子质量更佳 080
影响男性优生的工作 081
纠正影响优生的不良习惯 082
要优生,养肾很关键 084
及时调理好影响“造人”的病症 086
备育男性的饮食调养方案 088
运动适度,精子质量才会好 090
第三章 孕前6个月:做做孕前检查,改改生活方式
孕前全面体检做起来 094
35 岁以上备孕女性好孕准备 100
二胎妈妈“好孕”准备 102
营造一个易于受孕的环境 104
不利于受孕的情况 106
孕前坚持运动,把身体状态调节到 佳 108
适合备孕女性的运动方式 110
备孕女性运动强度的把握很重要 112
滋养骨盆的瑜伽运动 114
随时随地的拉伸运动 116
跑步运动看似简单讲究多 117
第四章 孕前3 个月:及时排毒素,做好营养储备
孕前为什么要排毒 120
母体血液干净,胎宝宝免疫力更强 122
睡眠是孕前 好的“滋补品” 124
改善肠道活力,不便秘不藏毒 125
孕前营养储备很关键 128
肥胖女性适当减肥,更有利于怀孕 130
素食女性备孕怎么吃 132
孕前3 个月需补叶酸 134
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受孕环境 136
提高受孕率的天然“助性”食物 137
第五章 孕前1 个月~1 周:为那个时刻做足准备
找准排卵日,让“好孕”如期而来 140
孕前一周为受孕准备好环境 148
学点助孕法,提高受孕率 150
这些信号表明你可能怀孕了 151
确认怀孕的几种方法 152
用验孕试纸检测是否“中标” 153
宝宝来了,怎么呵护 155
意外之喜,要还是不要 160
怎么精准推算预产期 161
第六章 自然怀孕有困难,试试人工受孕
不孕不育是这样界定的 166
滴虫阴道炎会引起不孕 167
输卵管通了吗 168
备育男性也要积极配合 170
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人工受孕 173
试管婴儿技术让更多女性圆梦 174
书名:协和专家教你 完美备孕
作者:马良坤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4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4
印次:1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121309823
定价:39.90
适读人群 :孕妈妈及其家人
马良坤大夫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专家,20余年的协和产科临床经历,让她对生命孕育产生了很多思考,她专注于科研与临床工作,积极为生命健康争分夺秒;并致力于孕产科普与移动医疗,努力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佳的引导。
凭着20年临床的经验、满满的热情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她成为了一名“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也有了“孕教科普达人”的称号。她希望能为更多的孕妈妈及孕家人传递有益的孕产保健知识,分享生命孕育幸事。
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她结识了很多知识、经验丰富的同事,他们有从事营养的、口腔的、心理健康的、运动保健的,正是在与他们的共事和相互学习中马大夫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她将分享你已经知道但不够明白的和不为你所知的多学科的丰富内容。从备孕到妊娠,从分娩到产后,以及宝宝0岁到6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怀孕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为了让更多的女性轻松顺利地当上妈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教授编著了这本书。本书dy章和第二章按照备孕妈妈准备、备育爸爸准备的顺序安排内容;第三章至第五章按照孕前6个月、孕前3个月、孕前1个月~1周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一目了然。本书详细介绍了孕前进行身体检查的 要性、有利于受孕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孕前该怎么运动、孕前如何做好身体排毒、孕前营养补充、孕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等备孕知识。正文中灵活穿插"协和专家告诉你”小板块,以专业医生的角度解读备孕知识,是马大夫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非常有价值。
马良坤,2015-2016年度中国十大妇产科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中华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全国妇联特聘专家。
1996年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2006年赴美国担任访问学者。对围产营养和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诊断、遗传咨询以及妇科内分泌疾病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了来自卫计委、全国妇联、妇女发展基金会及健康教育促进协会等组织的多项公益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曾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专业书籍十余部,主编及主要创作多部科普书籍。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我看来,是它对“个性化”备孕的强调。它没有搞“一刀切”的方案,而是不断提醒读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讨论到如何进行孕前检查时,它详细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应该关注的重点项目,并且还教你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确保检查不是走过场。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一些常见生育问题时所持有的平衡态度。它不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但也不会轻描淡写,而是用一种既科学又充满希望的语调来引导读者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比如,对于一些轻微的内分泌失调,它提供的食疗和生活习惯调整方案,比直接上药物治疗更温和,也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健康的理念。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掌控感增强了,不再是任由“运气”摆布,而是可以主动出击。
评分从排版和实用工具性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也是超乎预期的。很多专业书籍的图表往往晦涩难懂,但这本在关键信息的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流程图、对比表格,把复杂的生理过程和备孕步骤变得直观易懂。特别是关于排卵期预测和性生活安排的那几张图表,清晰到我只需要看一眼,就能迅速定位到最佳“窗口期”。更贴心的是,书的后半部分似乎专门为“行动派”读者准备了资源库。它收录了一些实用的孕前准备清单、不同阶段的体温记录表格模板,甚至还有一些推荐的健康食谱。这使得这本书从一本单纯的阅读材料,升级成了一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使用的“实战手册”。我甚至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把它放在床头,睡前随便翻几页,总能找到一些新的启发或提醒,可以说是利用率非常高的一本书。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感觉封面设计就挺抓人眼球的,那种色调和排版,透露着一种专业又亲和的感觉。我当时是冲着它的“专家”名头去的,毕竟备孕这种事,谁都希望找到最靠谱的指导。翻开内页,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非常系统化的内容组织方式。不像有些书堆砌理论,这本书更像是为你量身定制了一个“备孕路线图”。它不会上来就给你一堆医学名词轰炸,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比如,关于月经周期的解读,讲得特别细致,结合了很多实际案例,让你很容易就能对照自己的情况去理解。而且,作者在介绍一些基础知识的时候,总能穿插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调整内分泌,这点对我这个对医学一窍不通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让我感觉备孕不再是迷茫的摸索,而是一个可以被科学规划和掌控的过程。看完前几章,我就觉得,这书不光是讲“怎么怀”,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健康地怀”。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构建“备孕信心”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备孕的路上,焦虑感是最大的敌人,很多时候,信息匮乏或者信息过载都会加剧这种焦虑。这本专家指南的价值就在于,它用一种非常自信且可靠的口吻,系统地梳理了整个过程,填补了读者知识上的真空地带。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打着“快速怀孕”旗号的书籍那样,制造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是脚踏实地地告诉你,科学备孕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以及最重要的是,需要正确的方法。书中对于“失败”的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将备孕过程中的挫折视为数据收集和策略调整的机会,而不是终点。这种积极、理性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我对“万一怀不上怎么办”的恐惧。总而言之,它给我的感觉是:备孕是一场马拉松,而这本书,就是那份帮你规划好补给、调整好呼吸的专业教练手册。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教科书的枯燥感。作者的笔触很细腻,尤其是在描述女性在备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时,简直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孕前心理调适”,里面提到很多关于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如何应对来自家庭和社会压力的建议,这些内容在其他备孕书里很少能见到这么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提供医学信息,更像是一个资深朋友在耳边和你分享经验。书里还会穿插一些小贴士和“专家画外音”,这些小小的侧边栏信息,往往是那些教科书上不会写,但对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的“黄金法则”。比如如何挑选合适的维生素补充剂,以及在不同阶段如何调整运动强度,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显示出作者对实际操作层面考虑的周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